思享丨“外语+”职业教育赋能海南自贸港封关运作:内在逻辑与实践路径

南海网2025-11-22 10:13:04

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全岛封关运作是一项复杂系统工程,其本质是推动海南向“制度高地”和“经济开放前沿”的战略转型。封关后,“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岛内自由的货物、资金、人员流动监管模式,将催生海量的跨境贸易、国际商务、涉外法律咨询和跨文化服务需求。这一制度型开放格局,对支撑海南运行的人力资本结构提出了革命性要求,即从掌握单一技能的劳动者,向具备全球视野、娴熟外语沟通能力、扎实专业技能及深厚家国情怀的复合型人才转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结合实际科学编制“十五五”规划,紧紧围绕建设“三区一中心”的战略定位,全面提高海南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在此战略指引下,海南的职业教育体系必须前瞻性地进行战略性、系统性重塑。传统的“外语专业”为主,“专业技能”为辅的培养模式已难以适应自贸港产业链对人才知识结构的复合性要求。因此,探究“外语+”职业教育模式的理论内涵与实践路径,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更是关乎自贸港建设人力资本建设的现实命题。

一、“外语+”职业教育支撑封关运作的内在逻辑

对于封关运作在即的海南,“外语+”职业教育并非外语与专业的简单叠加,而是一种基于系统论和协同治理理论的深度融合范式,支撑封关运作的内在逻辑体现在三个层面。

一是功能契合逻辑。封关运作的核心是制度集成创新与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的落地。这要求从业者不仅能“听懂”国际规则,更能“运用”和“沟通”。“外语+”人才通过语言能力将专业技能置于国际语境中应用,直接服务于跨境供应链管理、国际争议解决、全球招商推介等具体场景,成为制度规则与产业实践无缝衔接的“转换器”。

二是资本增值逻辑。根据人力资本理论,复合型知识结构能产生“1+1>2”的协同效应,显著提升个体人力资本的价值。“外语+”使技术技能人才具备了跨文化沟通和获取国际前沿信息的能力,使其从区域性劳动力转变为全球性人力资本,直接提升了海南自贸港在全球人才市场中的整体竞争力。

三是系统协同逻辑。自贸港建设是一个开放巨系统,需要教育、产业、政策等子系统协同演化。“外语+”职业教育作为教育子系统的关键一环,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等方式,直接向产业系统输送适配人才,反馈并优化政策系统的制度设计,形成系统间正向循环的协同效应,保障封关后经济社会系统的稳定高效运行。

二、核心框架:“三维三阶五域融通”育人模式的构建

为响应上述逻辑,以海南外国语职业学院为代表的职业院校,正在逐渐构建一套理论化的“三维三阶五域融通”育人模式。该模式构成了“外语+”职业教育的核心理论框架。

(一)三维协同,确立人才培养的根本导向

“三维”即“价值引领、技能培养、知识传授”,这是人才培养的质量标准。在价值引领维度,将工匠精神、职业伦理、家国情怀以及“海南根基”意识融入课程思政,通过“专业+思政”融合教学案例,培养学生在国际化环境中的文化自信与政治定力。在技能培养维度,超越传统知识灌输,聚焦于解决真实国际业务场景中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与创新思维,实践教学占比超过60%,确保能力与岗位“零距离”对接。在知识传授维度,构建“模块化、动态化”的“外语+专业”课程包,确保外语知识与专业技能同步更新,紧跟自贸港产业发展前沿。

(二)三阶递进,遵循职业成长的客观规律

“三阶”指“认知启蒙—融合强化—实战升华”的递进式培养路径。第一阶段的认知启蒙,通过行业讲座、企业参观、基础语言文化学习,建立学生对自贸港产业与涉外职业的初步认知。第二阶段的融合强化,这是职业成长的核心阶段,主要方法是推行“岗课赛证”融通。将岗位标准融入课程内容,将技能大赛项目作为教学案例,将职业资格证书要求对接考核标准,实现“学、训、赛、用”一体化。第三阶段实战升华,主要通过顶岗实习、参与消博会、博鳌论坛等国际大型会议服务,让学生在真实工作场景中完成知识的内化、能力的迁移和素养的升华。

(三)五域融通,构建模式运行的机制保障

“五域融通”是破解社会协同力不足难题的关键机制,旨在通过五大工程系统整合育人资源,实现课程、课堂、平台、资源与机制的全面贯通。具体而言,课程融通提质工程建成覆盖全专业的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群,实现价值、知识与能力的深度融合。第二课堂赋能工程通过打造技能展示周等品牌活动,拓展育人场域,促进两个课堂协同。校企协同育人深化工程创新推行“1+1+N”模式,组建产业学院并共建实训基地,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全过程对接。智慧育人平台建设工程则依托VR思政课堂、网络思政中心、数字化知识创新中心等现代化平台,以信息技术赋能教学模式变革。最后,师资队伍协同提升工程构建“三位一体”的师资团队,通过引进行业导师打破壁垒,形成多元共育新格局。

三、面向“十五五”的实践路径

为保障“外语+”职业教育在“十五五”期间持续赋能自贸港,需从战略层面进行顶层设计与路径优化。

一是强化顶层设计,纳入自贸港建设总体规划。应将“外语+”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明确写入海南省“十五五”规划纲要及教育专项规划,在政策、资金、资源上给予持续性倾斜。

二是深化跨国产教融合,打造“留学海南”职教品牌。坚持“教随产出、产教同行”,重点与东南亚国家合作,创新“中文+职业技能+留学海南+实习就业”的全链式国际人才培养模式,提升海南职业教育的国际影响力。

三是对接国际标准,推动课程体系与认证标准国际化。对接国际先进职业教育标准,开发具有海南特色、获得国际广泛认可的“外语+微专业”课程体系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助力海南人才标准的对外输出。

四是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构建协同治理生态。在教育开放与合作中,必须建立由政府主导、行业指导、院校主体、企业深度参与的协同治理与风险防控机制,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标准、共享资源、共评质量,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稳固格局。

海南自贸港的封关运作,既是对海南制度创新能力的考验,也是对海南人力资本储备的终极检验。构建并完善“外语+”职业教育模式,是应对这一历史性考验的战略条件之一。通过“三维三阶五域融通”理论模型的实践与深化,能够系统化、规模化地培养出“扎根海南、胸怀祖国、放眼世界”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这不仅能为封关运作提供即时的人力支撑,更将为自贸港在“十五五”乃至更长时期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核心竞争力。

作者:符婕(海南外国语职业学院组织人事处科长,2025年秋季学期海南省委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二班学员)

作者: 符婕
责任编辑: 林靖钧

推荐阅读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5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966123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