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地科技合作,如何成为三亚热带农业破局关键一招? | 南国智库·市县观察

南海网、新海南客户端 记者 利声富

色泽诱人的热带彩色小西瓜成为市场新宠、往日稀有的无花果在三亚落地生根、曾被认为难以在热带种植的葡萄已实现高效栽培、橡胶林下魔芋茁壮成长实现一地双收、美丽睡莲田下罗氏沼虾自在游弋……这些科技感十足的田园画卷,正在三亚徐徐展开,成为三亚以院地科技合作驱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注脚。

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农业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三亚市农业农村局创新推出“一院(校)帮一区”工作机制,聚焦各区农业特色与发展需求,确立了24个院地科技合作项目。项目实施两年以来,已在多个领域取得显著阶段性成效,为三亚农业转型升级注入了强劲的科技动能。

精准施策,破解产业发展瓶颈

海风吹拂下,棚架上的百香果在风中摇曳,棚架下密密麻麻的豆荚吹沙沙作响。在三亚市吉阳区博后村玫瑰谷“粮-果轮作”示范种植基地,采取轮作种植的百香果和大豆均获丰收。

“这是我们遏制耕地非粮化出的‘粮’策,通过加强院地科技合作,探索出的‘粮-果轮作’、稳粮增收的致富新路。”三亚市农业农村局科教科相关负责人介绍。因台风海水倒灌等原因,博后村的盐碱地难以种植农作物。为此,三亚市农业农村局联合海南大学三亚南繁研究院通过大豆、百香果轮作,探索兼顾农业生产与生态保护,同时助力农旅融合,实现粮食生产与景区旅游发展良性互动新路。

11月20日,晨曦初透,在天涯区海南希源公司芒果种植基地的芒果树冠上,透明水珠在星形花瓣上滚来滚去,勤劳的蜜蜂已经上工了,胖乎乎的身子钻进花蕊中,沾了满身的金黄。偶尔有露珠从高处滴落,正好砸在低处的叶片上,嗒一声,惊飞了刚停稳的蜜蜂。

针对目前三亚芒果主栽品种贵妃、台农1号两个品种每年11月前成花较难和产期集中,生产上长时间使用多效唑造成芒果树体衰退,果实风味品质下降等问题,三亚市农业农村局联合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开展植物生长调节剂和减量施用技术示范推广,探索三亚芒果绿色高效产期调节新技术模式。

采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和减量施用技术示范开花的芒果。记者 利声富 摄

“该技术从以往的单纯控梢到转变为控养结合,在控制新梢徒长同时,通过补充关键营养元素,促进果树健康生长,实现控梢与养树的双重目标。”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研究员詹儒林说,植物生长调节剂和减量施用技术为三亚芒果产业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能。

三亚光热资源丰富,但热带农业发展仍面临品种单一、技术瓶颈与效益不稳等挑战。“开展院地科技合作,通过精准施、对接,依托科研院校的专业优势,将实验室延伸至田间地头,开展针对性联合攻关,从而破解三亚产业发展瓶颈。”三亚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技术赋能,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

科技创新是推动农业发展的核心引擎。各个院地科技合作项目通过引进、研发与推广新技术、新品种,有效培育了农业新质生产力。

细脆多汁的彩虹肉小西瓜、富含番茄红素的黄皮小西瓜、酥脆多汁的黄肉小西瓜……在三亚市槟榔村热带高效彩色小西瓜新品种引种及示范应用基地,不同品种的特色小西瓜让人垂涎三尺。

彩虹小西瓜。记者 利声富 摄

“目前,热带高效彩色小西瓜新品种引种已从示范种植的26个特色小西瓜品种(组合)中,筛选出适合三亚地区种植的品种6个,其中众天美颜彩虹小西瓜入选三亚市2025年农业主推品种。”三亚中国农业科学院国家南繁研究院热带瓜果团队首席徐志红介绍。

为弥补无花果冬春期市场空白,满足市场需求,三亚市农业农村局,天涯区农业农村局、中国农业大学三亚研究院在天涯区开展无花果良种引育选育和无花果反季节种植,重点解决无花果全年供应难问题。“无花果在三亚反季节试种成功,为乡村振兴增添新活力。”三亚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带动农民增收,他们依托南繁科研院所的技术优势,提供全产业链技术服务,进一步示范推广。

海南葡萄高效栽培项目则打破了“热带不宜种葡萄”的传统认知。项目由国家葡萄产业体系岗位科学家陶建敏教授领衔实施。通过选择性种植6个品种,筛选出适合海南种植的优良品种,并在海南示范推广。经过一年多的试种,选种的阳光玫瑰葡萄在三亚试种取得阶段性成果。

紫山药浅生定向栽培技术,通过引导块茎横向浅层生长,大幅降低采收劳动强度,减少破损率,提高商品薯率,推动紫山药产业走向节本增效。反季节种植则填补每年10月底至次年4月国内紫山药上市空档,且紫山药可与冬季瓜菜生产、南繁育种等轮作,既可增加农民收入,又可达到轮作改良土壤的作用。

采用浅生定向栽培技术种植的紫山药。记者 利声富 摄

三亚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开展院地科技合作,是三亚充分发挥科研院所科学技术力量,扩宽三亚农业经济新增长点的新质生产力之一。接下来,三亚将加强院地“联姻”,充分发挥科研院所在人才和技术方面的优势,用力挖掘聚才深度,助力三亚农业提档升级。

链式开发,拓展产业增值空间

除生产技术革新外,三亚实施的院地科技合作亦注重产业链延伸与价值提升。以芒果冰淇淋、橡胶林下种魔芋、养鸡等为代表的项目,不会拓展产业增值空间,而且通过加工赋能显著提升附加值,带动二、三产业联动,为农民增收开辟新渠道。

如何拓展农业产业增值空间,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增添途径?三亚市农业农村局实地查看三亚各个区的山林资源、分析市场行情后,决定开展橡胶林下魔芋种植、养鸡等。

在育才生态区,橡胶林下种魔芋项目充分利用林下荫蔽环境,发展林下复合种植,不仅为魔芋提供了理想生长条件,也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为胶农开辟了额外增收渠道,探索出生态与经济协同发展的新路径。为解决目前适宜海南种植的魔芋优良品种少、缺乏系统的种苗集成示范等问题,项目组的科研人员正进行多个魔芋品种种植示范,力争早上研究生产适宜海南优良品种的健康种芋。

同样是在橡胶林里,毛色鲜亮,体态匀称的文昌鸡或在草丛间悠闲觅食,啄食地上的虫子、草籽,或振翅飞到低矮的树枝上小憩、追逐嬉戏,为静谧的橡胶林增添了几分生机与活力。

“今年,我们首次提出‘百万雄鸡’计划,鼓励合理利用林下空间,发展特色养禽产业。”三亚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项目通过示范推广和引进集成,在三亚地区探索林下饲养文昌鸡(阉鸡),为下一步在三亚地区发展文昌鸡(阉鸡)养殖业提供实践依据。

芒果是三亚市热带高效农业的优势产业,但目前三亚芒果绝大多数以鲜销为主,缺少加工。近年来,速冻芒果成为市场新宠。对此,三亚市农业农村局联合南京农业大学三亚研究院开展芒果保鲜和特色冰淇淋加工技术研究。除了研发芒果冰淇淋、芒果冰皮月饼等冷冻产品配方和生产方法,科研人员还研究液氮锁鲜芒果的工艺和方法,开发出零添加、口感赛冰淇淋的特色芒果冰淇淋(原色原味速冻整支芒果)。

“该项目除推动三亚芒果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外,还可延长芒果产业链,提高芒果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三亚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项目通过创制适合乡村文旅、营养健康的网红产品,可促进芒果加工业与旅游、文化等产业的深度融合,为乡村振兴助力。

在三亚落地生根的无花果。记者 利声富 摄

成效显著,未来发展可期

经过两年实践,三亚市“一院(校)帮一区”项目整体进展顺利,取得“联得不错、成效明显”的初步成果。一批新品种、新技术得以成功示范与推广,有效提升了三亚热带农业的科技含量、市场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科研单位与地方、农户之间的联结更为紧密,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进一步畅通。

“粮-果轮作”种植创新模式,巧妙地将农业生产与休闲旅游融为一体,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开拓新路径。林下行间种植五指毛桃、魔芋,养鸡等符合三亚农业结构调整,为三亚探索林下经济蹚出“一地双收”新路。

“从两年的实践来看,院地科技合作项目取得不错的成效。”三亚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他们将继续深化这一创新机制,推动院地科技合作从技术攻关向全产业链拓展,从单一项目向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迈进,让三亚这片充满活力的热土,凭借科技之翼,在热带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振翅高飞。

业内专家认为,三亚通过院地科研合作有效集聚了科技创新资源,精准破解产业关键问题,是推动热带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未来,随着合作持续深化与项目拓展,三亚有望在热带高效农业、智慧农业、生态循环农业等领域实现更多突破,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坚实的科技支撑。

作者:
责任编辑: 陈月婷

推荐阅读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5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966123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