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昌11人入选海南省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激活“非遗+文旅”新动能
南海网、新海南客户端2025-10-27 22:02:36
南海网、新海南客户端10月27日消息(记者 吴岳文)海南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日前公布海南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单,全省共113人入选。其中,文昌市推荐的民间文学、传统舞蹈、传统戏剧、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五大类别11人成功上榜,进一步充实了当地非遗传承队伍,为文昌“非遗+文旅”融合发展注入新活力。

2025年文昌非遗好物国潮市集活动。
作为海南著名的“文化之乡”,文昌非遗资源底蕴深厚、品类丰富。截至目前,已构建起涵盖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技艺等7大类共27项的非遗项目体系,其中“南海航道更路经”“文昌公仔戏”2项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文昌盅盘舞、文昌灰塑等7项为省级非遗项目,市级非遗项目达18项,形成“国家-省-市”三级非遗保护梯队。在传承队伍建设上,文昌同样成果显著,现有国家级非遗传承人1人、省级非遗传承人21人(原22人,1人已故)、市级非遗传承人70人(原77人,7人已故),结构完整、梯队合理的传承队伍,为非遗技艺的活态延续筑牢了人才根基。
10月27日,文昌市旅文局有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为守护好这份文化瑰宝,文昌市通过多元举措为非遗“保鲜”。在保护层面,文昌积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对文昌灰塑、锦山牛肉干烹制技艺等传统技艺进行数字化记录存档,确保技艺细节“留得下、传得开”;同时定期举办非遗传承人培训班、非遗实物展览,搭建跨区域技艺交流平台,帮助传承人提升专业能力、拓宽传承视野。在传承层面,文昌深入推进“非遗进校园”活动,将琼剧、文昌公仔戏等深受群众喜爱的非遗项目引入中小学课堂,通过“趣味教学+实践体验”的模式,让青少年近距离感受非遗魅力,培育新一代非遗“接班人”。
文昌立足自身资源特色,积极探索“非遗+旅游”融合新模式,让非遗从“博物馆”走进“生活场”,成为文旅发展的亮丽名片。依托文昌航天发射场和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的独特优势,文昌将非遗项目与航天文旅深度绑定,打造“航天研学+非遗体验”特色线路——游客在观摩航天发射、参观航天科普馆后,可走进非遗工坊,亲手体验海南椰雕的雕刻技艺、文昌灰塑的创作过程,或是观看一场原汁原味的文昌公仔戏,在“航天科技”与“传统文化”的碰撞中收获独特体验。
在乡村旅游领域,文昌同样巧用非遗“加分”。在铺前古镇、会文佛珠小镇等乡村旅游点,文昌盅盘舞展演、琼侨歌谣演唱等非遗节目常态化上演,锦山牛肉干、文昌鸡、糟粕醋等非遗美食成为游客必尝的“舌尖美味”;每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文昌还会在文昌公园等公共场所举办非遗宣传展示活动,盅盘舞互动、公仔戏体验、非遗手工艺品展销等环节热闹非凡,吸引众多市民游客参与,让非遗真正融入大众日常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