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风苗韵亮相版博会,来看保亭如何用版权力量“激活”千年文脉→
南海网、新海南客户端2025-10-18 14:34:38
南海网、新海南客户端记者 胡丽齐
10月16日,第十届中国国际版权博览会在山东省青岛市国际会展中心(崂山馆)启幕。在这场汇聚全球目光的版权盛会中,海南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以“全国民间文艺版权保护与促进试点地区”的身份,打造了一个充满黎风苗韵的特色展区,系统性地展示了其在挖掘、保护、传承与发展民间文艺版权方面的一系列创新实践与丰硕成果,成为博览会上一道亮丽的文化风景线。

活动现场。
展区亮点纷呈:“活态”展示诠释版权赋能新图景
走进保亭展区,浓厚的民族艺术气息扑面而来。展台上精选的版权作品及手工艺品井然陈列,涵盖了黎族双面绣、传统图纹手工包、精美藤编等多个品类。每一件展品不仅是精美的实用艺术品,其背后更附有清晰的版权登记信息,是保亭民间文艺从“无形的文化资源”向“有形的版权资产”转化的生动见证。
展区一侧,保亭县级非遗传承人林靓兰正全神贯注地演示黎族传统织绣技艺。飞针走线间,古老的图腾纹样逐渐呈现,吸引了大量观众驻足流连。这种“活态”展演,将民族文化的“传承”与版权的“保护”巧妙结合,直观地揭示了版权制度对于激励传承人创作、保障其合法权益的重要作用,让观众深刻感受到,版权并非遥不可及的法律条文,而是守护千年技艺生生不息的坚实盾牌。
试点工作扎实:系统构建民间文艺版权生态体系
保亭展台的精彩亮相,源于民间文艺版权保护与促进试点工作坚实有力地铺垫。自2024年9月9日正式入选全国试点以来,保亭县委、县政府将此项工作提升至文化强县建设的战略高度,迅速成立由县委主要领导牵头的工作专班,制定并印发了详实的《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职能部门牵头抓总、相关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高效工作格局。
为摸清资源家底,保亭在全县范围内系统化开展了民间文艺版权作品普查,首次全面梳理出民间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4大类别共1647种资源,并在此基础上稳步推进版权登记。通过设立“海南省民间文艺版权保护服务工作站(保亭站)”,并配套出台《民间文艺作品版权登记奖补措施(试行)》,为创作者提供了从咨询、登记到维权的“一站式”服务与资金激励。截至目前,全县已完成民间文艺作品版权登记510件,登记范围持续扩大,效率显著提升,为民间文艺的后续开发与交易奠定了坚实的法律基础。
成果转化显著:版权价值激活文化产业一池春水
版权保护的最终目的是更好的转化与发展。保亭以培育“保亭有礼”文创品牌为抓手,深度挖掘黎族苗族的文化符号,将民族图腾、非遗元素与现代设计理念相融合,至今已完成5大品类、150件新作品的设计研发。据统计,2024年以来,“保亭有礼”系列文创产品已累计销售3500余件,实现销售额150万元,市场转化初显成效。

保亭民间文艺版权成果亮相第十届中国国际版权博览会。
此外,保亭持续推动民间文艺与文旅产业的深度融合。在全国率先构建了民族文化保护传承发展“标准+服务”体系,推动民族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并入选海南自贸港制度集成创新案例,助力保亭加快建设“黎苗文化保护传承展示体验区”。作为保亭民族文化传承保护发展“标准+服务”体系案例,保亭以全国首家黎苗文化为主体的5A级旅游景区为实践平台,开发出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文化创意产品和文化体验活动,2024年至今,全县文创产品累计销售额已达300万元,版权对产业发展的乘数效应正在持续释放。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保亭黎锦技艺的代表之作,一件珍贵的手工黎锦龙被正式捐赠予中国国家版本馆,作为国家文化瑰宝被永久收藏展示。这一举措,不仅彰显了保亭黎锦极高的艺术与文化价值,极大地提升了保亭文化品牌的知名度与影响力,也是对其民间文艺版权保护工作成效的最高肯定。
未来展望:探索版权赋能全产业发展的“保亭路径”
“此次亮相版博会,是保亭民间文艺版权工作成果的一次集中汇报,更是一次向全球学习的宝贵机会。”展望未来,保亭有关工作负责人表示,保亭已明确三大发力方向:一是强化版权宣传普及,通过新媒体平台、主题展览、作品大赛等多元形式,提升社会版权保护意识;二是布局数字化转型,筹划建立民间文艺作品版权交易服务管理平台,破解数字时代版权运营难题;三是深化平台化合作,持续借助国内外高端文化会展渠道,促进版权成果展示与交易转化 。

活动现场。
保亭相关负责人表示,最终将构建集创造、保护、运用、服务于一体的民间文艺版权发展生态,探索出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保亭路径”,真正实现以版权力量赋能全县经济社会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为民族地区版权保护与产业融合提供实践样本。
南海网版权声明:以上内容由南海网原创生产,未经书面许可,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或理由对上述内容的任何部分进行使用、复制、修改、抄录、传播或与其它产品捆绑使用、销售。如需转载,请与南海网联系授权,凡侵犯本公司版权等知识产权的,本公司必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电子邮箱:nhwglz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