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护眼,远离近视

这些年,近视的问题日趋严重,孩子年纪越小,近视度数涨得越快,这可愁坏了家长。但防控近视并不是没头绪,它有明确的核心思路和一套完整的应对办法。比如先保护好孩子的“远视储备”来预防近视,孩子一旦近视了再结合情况用医学或光学方法控制,平时还得注意用眼习惯及环境。这些环节都很关键,才能为孩子的眼健康保驾护航。

1.近视防控的核心逻辑

近视是眼球的屈光系统和眼轴长度不匹配,导致看远不清楚。对孩子来说,眼轴长得太快是近视加重的主要原因。临床防控有三个层次:从娃娃抓起,做好0-6岁儿童眼保健,建立屈光档案,注意远视储备量消耗,从小做好预防。已经近视的孩子要注意防控,高度近视的人则要重点防并发症。教育部在近视防控宣传里特别强调,要保护孩子的远视储备——新生儿都有一定的生理性远视,这是预防近视的第一道防线,要是提前消耗完了,孩子就容易近视。

2. 基础防控与核心医学干预

2.1科学防控

首先是保证每天2小时户外活动。户外的自然光能让视网膜释放一种叫多巴胺的物质,能有效阻止眼轴长得太快。研究发现,像每节课间出去20分钟这样分段活动,比一次性待够2小时效果更好,能让近视发生率降低10%-30%。相关政策也要求,学生每天在学校和家里的体育活动加起来要够1小时,幼儿园还可以设计一些让孩子追着看的户外游戏。

其次是做好视力监测和预警。幼儿园每半年、小学每学期都要给孩子查视力,建立电子健康屈光档案并跟踪变化。如果孩子的远视储备比同年龄段正常水平少,或者父母是高度近视,这类孩子是属于易近视高风险的人群,最好每3-6个月定期复查,早点发现问题早点干预。

2.2核心医学干预

角膜塑形镜(简称OK镜)则是通过夜间佩戴来发挥作用。这种硬性透气的镜片能改变角膜前表面的形状,白天不用戴眼镜也能看清,还能让眼轴增长减缓50%-70%,每年眼轴增长控制在0.27-0.30毫米。临床上建议8岁或8岁以上、近视超过100度且卫生习惯好的孩子用,每天要按要求护理镜片,比如揉搓清洁后用双氧水消毒,每3个月要复查眼轴、角膜健康状况和镜片是否合适。但OK镜每年费用要5千到1.5万元,停戴后近视可能会有轻微反弹。通过重塑角膜减少周边远视性离焦,抑制眼轴增长。目前近视防控中控制效果最优的选择。

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是近视防控中的“神药”。0.01%-0.05%浓度的阿托品能抑制眼轴生长,让每年近视度数增长减少50%-60%,眼轴增长也能少0.15毫米左右。北京同仁医院的宋红欣主任说,6岁以上近视进展快的孩子适合用,每天晚上睡前滴一次就行,用2-3年后如果每年近视度数增长不超过0.25D,就可以试着停药。不过不良反应可能会有点怕光、看近处模糊,每3个月要查眼压和眼底。

3. 辅助光学干预

周边离焦框架眼镜采用特殊的微透镜技术,能在视网膜周边形成一种特殊的成像效果,从而抑制眼轴增长,让近视进展减缓40%-50%。比如依视路的星趣控镜片,有5年的临床数据显示,能让孩子近视度数平均少增长1.75D,眼轴少增长0.72毫米,相当于少发展3年的近视,8-18岁的孩子都能用。这种眼镜不用特殊护理,适合不适应OK镜或阿托品的孩子,但每天要戴够12小时以上而且要戴好戴正才能有好效果。

哺光仪(也就是红光治疗)是用特定波长的红光照射眼底,能让眼轴增长的抑制效果达到70%-96%,但长期用是否安全还没有定论。2025年的新规定里,只有LED光源的哺光仪能作为二类医疗器械使用,激光类的因为没有资质认证,一定要避免使用。临床上一般建议,只有在单一防控手段效果不好的进展性近视孩子中,经医生评估后才考虑用,治疗期间每个月都要查眼底和眼压。

4. 行为与环境干预

4.1优化用眼习惯

要让孩子遵守两个实用法则:一个是“一尺一拳一寸”的读写姿势,也就是眼睛离书本一尺远、胸口离桌子边一拳远、握笔的手离笔尖一寸远;另一个是“20-20-20”休息法则,每用20分钟眼睛,就看看20英尺(6米)外的东西,坚持20秒。

同时要控制电子产品的使用。学龄儿童每天看电子屏幕的时间不能超过1小时,学校上课用电子产品的时间也不能超过总课时的30%,作业尽量布置纸质的,少用电子作业。

4.2改善视觉环境

教室的采光和照明要符合相关卫生标准,桌面的亮度不能低于300lux,也不能有刺眼的光,每个月要调整学生的座位,每学期根据孩子的身高调整课桌椅高度。家里也要准备符合标准的读写台灯,不要在光线暗的地方看书、写作业。

4.3调整饮食和作息

平时要让孩子少吃巧克力、蛋糕这类甜食,因为吃太多糖可能会影响钙的吸收,对眼球发育不好。还要保证每天8-10小时的睡眠,让眼睛能充分休息。虽然没有明确证据说吃某些食物能预防近视,但多吃菠菜这类富含叶黄素的深绿色蔬菜,还有深海鱼这类富含DHA的食物,对维护视网膜健康有帮助。

5. 联合治疗策略与特殊人群管理

5.1高效组合方案

药物低浓度阿托品联合OK镜或离焦镜使用,防控效果提升至80%。有为期2年的对照试验显示,这种组合比单独用OK镜,能多减缓0.18毫米的眼轴增长,控制效率能达到80%以上,适合每年近视度数增长超过100度的孩子,但要注意,一起用可能会让怕光的情况更明显。

另外,把户外活动和光学干预结合起来,能形成“双重防护”。研究证明,每天保证2小时户外活动,能让周边离焦框架眼镜的防控效果再提高15%。

5.2高度近视专项管理

近视度数超过600度的人,要重点关注眼底有没有病变,每半年做一次眼底检查,像跳水、蹦极这类剧烈运动尽量不要做,防止视网膜脱离。临床上会采用“OK镜+阿托品+眼底监测”的三联方案,同时控制每年眼轴增长不超过0.2毫米,降低青光眼、黄斑变性等并发症的风险。

6. 小结

任何治疗方法都不一定百分之百的有效,主要是在于预防近视,关注眼健康,为清晰“视”界保驾护航。防控近视是件需长期坚持的事,没有“一劳永逸”的办法,但多管齐下终能看到效果。守护眼健康不仅需要护眼知识,更需要定期检查,守护孩子们视力的“隐形盾牌”,需要全社会全系统认知和参与。科学护眼,远离近视,拥抱光明未来。

作者: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海南医院 眼科 主治医师 郑辉佳
责任编辑: 符慧华

推荐阅读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5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966123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