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智库·财经观察 | 全球自由区转向多功能综合平台 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重要引擎之一
南海网、新海南客户端2025-10-12 22:11:41
南海网、新海南客户端记者王小畅
10月12日,第十一届世界自由区组织大会系列活动之一的首届中国综合保税区发展国际论坛在海口举行。来自国内外的嘉宾,为与会者打开了一张全球自由区“图谱”。在全球经贸格局深刻变革的背景下,自由区作为推动贸易便利化、吸引外资、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平台,正成为各国竞相发展的开放新高地。
论坛现场。记者 王小畅 摄
全球自由区数量庞大、功能多元
综合保税区是我国的自由区形态
世界自由区组织CEO萨米尔·哈姆罗尼介绍,目前全球共有约7500个自由区,分布于150多个国家和地区,涵盖经济特区、工业园区、科技园区等多种形态,创造了约9000万个就业岗位,贡献了全球贸易总量的约三分之一。
如今的自由区已从传统的出口加工和转口贸易功能,逐步转向推动创新、数字化转型与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综合平台。
以迪拜为例,其综合经济区通过整合多个自由区,构建了覆盖20多个不同领域和行业的生态系统,集聚超过1.5万家企业,贸易额超过900亿美元。
“迪拜的综合经济区不仅仅是企业的物理空间,我们在这里可以创造机会、创造贸易连接,推动下一个更好的发展方向,将迪拜发展拓展到全世界。”迪拜综合经济区管理局副执行主席朱马·阿尔·马图鲁希说
我国的综合保税区是国际“自由区”的本土实践,是参照《京都公约》自由区要义设立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其是我国目前开放层次最高、优惠政策最多、功能最齐全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是开放型经济建设的重要平台。
据悉,我国于1990建立上海外高桥保税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截至目前,共有以综合保税区为主要形态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174个,总规划面积约440平方公里,实现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全覆盖,成为外贸发展重要的增长极,2024年这些区域进出口值占全国外贸总值的19.1%,将近五分之一,区内就业人数近2300万。
海关总署自贸区和特殊区域发展司副司长张征介绍,中国海关对综合保税区实施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区内自由的监管模式,在财税政策方面,主要是区内享受保税、免税和退税,就是进口货物入区保税,国内货物入区退税,进口设备入区免税。保税各种的业务形态也在持续创新,企业可以在区内开展保税物流、保税加工、维修、研发、跨境电商、融资租赁、期货、保税交割等多种业态。
经过多年的发布,上海、重庆、深圳前海等地综保区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
海口综保区跻身全国A类综保区
将以封关为契机“扩区扩围”加快发展
近年来,海口利用“自贸港+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政策优势,落地一批国际知名品牌和头部企业,打造千亿级消费精品贸易与加工产业集群;一站式飞机维修产业基地具备飞机全维修能力,维修的飞机数量已突破2400架次;融资租赁产业快速增长,涵盖飞机、船舶、动车组、风电核电设备等租赁资产并拓展至跨境租赁设备出口业务;海口综保区跻身全国A类综保区,实现从“功能叠加”向“能级跃升”加速蝶变。
海口海关二级巡视员兼自贸处处长何斌介绍,《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发布五年来,海关秉持智慧、信用、协同,创新智慧监管模式,全力推动海南自由贸易港各项早期政策落地,原辅料、自用生产设备、交通工具及游艇,零关税政策惠及500余家企业,累计减免税超过40亿元加工增值免关税政策内销货值超百亿元,免征关税超8亿元,辐射带动医药、食品、粮油等产业的发展,一系列的政策制度实施为企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截至目前,在海关备案海南自由贸易港企业已超过7.7万家,海南外贸连续7年增长,年均增长超过30%。
今年12月18日,海南将迎来全岛封关运作的历史性时刻,全岛建成海关监管特殊区域,实施以“‘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岛内自由”为基本特征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制度。
何斌表示,2025年12月18日海南自由贸易港正式封关运作,将实施更加优惠的货物零关税政策,更加宽松的贸易管制措施,更加便利的通行举措,更加高效精准的监管模式,海关将坚持智慧监管、信用监管,协同共管的理念,持续探索创新,努力构建与高水平自由贸易港匹配的监管模式。
海口市主要领导在会上表示,海口将以封关为契机,持续推动综保区扩区扩围、加快发展,主动承接越来越多的国际产业分工,大力发展具有海口特色和优势的外向型经济业态,由“两头在外”为主,转变为对内对外双向开放并重的经济功能区,为中国综保区乃至全球自由区创新、包容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海口方案”。
南海网版权声明:以上内容由南海网原创生产,未经书面许可,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或理由对上述内容的任何部分进行使用、复制、修改、抄录、传播或与其它产品捆绑使用、销售。如需转载,请与南海网联系授权,凡侵犯本公司版权等知识产权的,本公司必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电子邮箱:nhwglz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