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智库·财经观察丨自由区如何以绿色园区助力可持续发展?海南探索打造零碳城市样板
南海网、新海南客户端2025-10-12 20:31:47
南海网、新海南客户端10月12日消息(记者 易帆)在第十一届世界自由区组织大会上,绿色发展是频频出现的一大热词。
在世界经济快速变革的当下,绿色可持续发展是转型的方向,无论是能源、产品亦或是服务体系,绿色可持续已经成为了人们的共识。对于自由区来说,探索绿色低碳发展模式是必然方向,但也面临着挑战,如何更好地构建绿色可持续发展模式?与会嘉宾深入交流探讨。
10月10日,第十一届世界自由区组织大会在海口开幕。记者 汪承贤 摄
国家级经开区绿色发展联盟(GPIPC)秘书处主任宋雨燕认为,绿色转型发展非常重要,当前中国有2500多个工业区,这些工业区需要绿色的能源、产品和服务体系。如何才能更好地进行绿色转型?宋雨燕认为可分为两个阶段,一是自由区的规划阶段,可在自由区中规划三分之一的工业园区、三分之一的居住区、三分之一的生态区,这样才能打造很好的生态环境;二是在自由区的运营阶段,这里需要考虑到绿色电力资源、废水回收系统以及绿色工业模式,包括技术、培训和资金的支撑等,她认为绿色基础设施、绿色产业发展、绿色管理和创新是自由区绿色发展转型的关键。
一直致力于脱碳的乌兹别克斯坦纳沃伊自由经济区首席执行官哈比卜·阿卜杜拉耶夫分享道,纳沃伊自由经济区的经验主要在于完善绿色基础设施建设和提升可再生能源结构占比,“资金的支持特别重要,纳沃伊自由经济区已经加入行业脱碳投资计划,通过这一平台,我们可以进行基础设施的提升、企业培训等,助力实现绿色转型。”哈比卜·阿卜杜拉耶夫谈道。
中国的发展模式备受关注,海南自贸港实践“向绿图强”。值得关注的是,去年以来,全球领先的能源技术公司之一西门子能源牵手海南,西门子能源将在海南落地氢能装备智能制造基地,在服务海南风电制氢需求的基础上,产能逐渐扩大至覆盖大中国区及海外市场,将成为“立足海南、辐射全球”的制氢设备制造中心。西门子能源全球副总裁、西门子能源大中华区首席技术官赵作智表示,海南处于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双市场碳交易的交汇点,可让中国企业更好地进入国际碳交易市场。
绿色低碳是发展的方向,但也面临诸多难题与挑战,例如技术、标准、资金、政策等等。
10月10日上午,第十一届世界自由区组织大会在海口开幕。大会吸引了全球超过70个国家和地区的政策制定者与行业领袖、专家学者齐聚一堂,探讨自由区发展的前沿议题,共绘合作新蓝图。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陈元才 摄
海南临空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海烨分享海南自贸港绿色低碳国际合作示范项目的发展方案。海南自贸港绿色低碳国际合作示范项目致力于打造绿色产业体系、绿色产业和产业绿色体系,包括打造绿色再生能源、基础设施和物流等等,“通过绿色基础设施,绿色产业,让绿色产业体系形成一个闭环,只有搭建体系不断形成研发制造包括体系化建设可以大大降低低碳发展的风险。”王海烨谈道。处于国内国际双循环的交汇点的海南,海南自贸港绿色低碳国际合作示范项目将搭建中国企业出海绿色保障体系,围绕绿色基础设施、绿色产业和绿色服务保障体系进行建设,其中绿色服务保障体系就是探索接轨碳中和国际标准及规则体系,布局碳核查、碳中和认证、碳交易等全流程服务体系,构建“可核证、可互认”的企业低碳发展服务保障。让中国企业到国外去,让外国企业到中国来。
江东新区管理局规划统筹部主管符家宁分享,海口江东新区将打造为中国首批零碳城市标杆,作为海南自贸港重点园区,海口江东新区正以“零碳新城”为目标,构建生态总部与国际活力中心,通过四大功能组团(文化服务、教育研究、离岸创新等)推动绿色转型。江东新区通过“目标导向+技术落地”双轮驱动,计划到2035年成为中国领先的零碳城市样板,为热带地区可持续发展提供可复制经验。
南海网版权声明:以上内容由南海网原创生产,未经书面许可,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或理由对上述内容的任何部分进行使用、复制、修改、抄录、传播或与其它产品捆绑使用、销售。如需转载,请与南海网联系授权,凡侵犯本公司版权等知识产权的,本公司必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电子邮箱:nhwglz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