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or不动?风湿患者的运动“平衡术”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医院风湿免疫科 陈文姬2025-10-11 16:19:26
在不少人眼里,风湿就等同于“关节疼”。疼了,自然想到少动甚至不动,仿佛只有休息才能缓解。可现实却比想象复杂得多,许多风湿患者因为害怕加重疼痛而选择久坐或完全不运动,结果反而关节僵硬、肌肉萎缩,生活质量越来越差。与此同时,也有人不甘心被病痛限制,盲目坚持高强度运动,结果导致病情反复。如何在“动”与“不动”之间找到合适的平衡点,成为风湿患者绕不开的问题。
一、认识风湿,不只是“关节痛”那么简单
很多人一听“风湿”,第一反应就是“天冷腿疼”“湿气重”,甚至觉得贴个膏药、泡个热水脚就能好。但真实风湿病是个“大家族”,从常见的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到痛风、强直性脊柱炎,都属于它的范畴。它们的共同点,是免疫系统出现“误判”,把自身的关节、肌肉乃至内脏当成“敌人”,引发慢性炎症反应。关节痛只是最直观的表现,背后往往伴随着晨僵(早上起床手脚僵硬)、关节肿胀,甚至长期的疲乏和乏力。对患者而言,这些症状导致患者躯体活动能力下降的同时,常引发显著的负面情绪及睡眠障碍,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
二、动与静,为何风湿患者离不开科学运动
1.久坐之害:当心关节“生锈”与肌肉萎缩
不少风湿患者因为怕疼,干脆减少活动,能躺着绝不坐着,能坐着绝不站着。短期看似乎“保护”了关节,但时间一长,问题就来了。关节就像门上的合页,长期不用就会“生锈”——滑液分泌减少,软骨营养不足,反而更容易僵硬、变形。更麻烦的是,肌肉会因缺乏使用而萎缩。比如膝关节周围的股四头肌一旦变弱,走路时关节承受的压力反而更大,形成“越不动越痛,越痛越不动”的恶性循环。此外,久坐还会导致心肺功能下降、骨质疏松风险增加,甚至影响情绪。
2.运动之益:天然的“消炎药”与功能守护神
别小看温和运动,它可能是比药片更温和、更持久的“天然消炎药”。适度活动能促进关节滑液循环,就像给生锈的齿轮加了润滑油,让关节更灵活;还能刺激肌肉收缩,增强对关节的支撑力,减轻负荷。更重要的是,运动能调节免疫系统,降低体内慢性炎症水平。比如游泳、太极、八段锦这类低冲击运动,不仅能改善关节活动度,还能缓解疲劳、提升睡眠质量。当然,运动不是“猛练”,而是像煲汤一样,小火慢炖,日积月累才能见效。它不是治疗的替代品,而是药物之外不可或缺的“搭档”。
三、风湿运动“平衡术”,找到属于你的节奏
1.急性发作期:以静为主,微动防僵
当关节出现明显红肿、灼热、剧烈疼痛时,说明炎症正在活跃。此时若强行运动,就像在火上浇油,会加重损伤。这一阶段的重点是休息,但休息并不意味着一动不动。长期完全固定会导致关节粘连和僵硬。比较合适的方式是“微动”,例如在床上轻轻弯曲、伸直手指或踝关节,活动幅度不大,但能保持血液循环和关节灵活度。可以把它理解为“关节的保养操”,不追求锻炼效果,而是防止关节僵死。与此同时,配合冷敷或遵医嘱用药,可以帮助炎症尽快平息。
2.病情缓解期:循序渐进,重在功能重建
当红肿消退、疼痛减轻、晨僵缩短,说明病情进入缓解期。这时正是重启运动的黄金窗口。可以从低强度、低冲击的活动开始,比如慢跑、骑固定自行车、靠墙静蹲等。重点不是跑多快、走多远,而是恢复关节的正常活动范围和肌肉力量。比如类风湿患者可练习手指抓握小球,强直患者可做猫牛式伸展脊柱。每周3-5次,每次20-30分钟,以运动后轻微疲劳、但2小时内恢复为宜。若第二天关节明显酸痛,说明强度过大,需回调。这个阶段,最好在康复师指导下制定个性化方案,避免“好心办坏事”。
3.长期稳定期:个性化调整,持之以恒
当病情稳定半年以上,没有明显发作,运动就可以更丰富些。有人喜欢晨练太极,有人偏爱傍晚散步,还有人坚持跳广场舞——只要动作柔和、不过度疲劳,都是好选择。关键在于“个性化”:手指受累多的,可多做精细动作训练,比如捏橡皮泥、串珠子;脊柱僵硬的,重点在柔韧性练习,如瑜伽中的婴儿式、眼镜蛇式;下肢关节不稳的,则要加强肌力,比如靠墙静蹲、弹力带抗阻训练。同时,把运动融入生活:买菜时多走一站路,看电视时做做踝泵运动,晾衣服时顺便拉伸肩背,都是积累。最重要的是“持之以恒”,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效果大打折扣。
四、日常护关节,从生活细节筑牢防线
1.作息有常,劳逸结合防复发
风湿病讲究“三分治,七分养”,而“养”的核心就是规律生活。熬夜、过度劳累、情绪波动都可能成为复发的导火索。人体免疫系统在夜间深度睡眠时进行自我修复,长期睡眠不足会打乱免疫平衡,诱发炎症反弹。因此,尽量固定作息,晚上11点前入睡,中午小憩20分钟,给身体留出修复时间。工作或家务也要学会“分段做”,比如拖地10分钟就歇一会儿,洗衣服分批次进行,避免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情绪管理同样重要,焦虑、抑郁会放大疼痛感,不妨试试听音乐、养花、和朋友聊天,让心情松弛下来。劳逸结合不是偷懒,而是对关节最温柔的保护。
2.营养均衡,强骨健身护关节
饮食虽不能“治愈”风湿,但能为关节提供“建筑材料”。优质蛋白,如鱼、蛋、豆制品能够帮助修复受损组织,而富含Omega-3脂肪酸的深海鱼类食物则有助抗炎。钙和维生素D能够强健骨骼,预防骨质疏松。同时,减少高糖、高脂、过度加工食品的摄入,它们可能加剧体内炎症。不必迷信“忌口偏方”,比如“不能吃海鲜”“不能喝牛奶”,除非明确过敏,否则均衡饮食更重要。可以多吃深色蔬菜、全谷物、坚果,它们富含抗氧化物质,有助于减轻氧化应激。
3.顺应天时,巧避寒湿诱因
很多风湿患者都对天气变化格外敏感,遇到寒潮、阴雨天,关节就会不舒服。这并非“心理作用”,而是因为寒湿环境会让血管收缩,关节液循环受阻,从而诱发疼痛。因此,顺应天时,做好防护非常重要。冬天出门注意戴护膝、护腕,穿着保暖而不紧绷的衣物。雨天尽量避免淋湿,保持家中干燥。湿冷季节,适度使用热敷,都能帮助减轻不适。
对于风湿患者来说,运动不是简单的“要不要”,而是“怎么动、什么时候动”。过度静养会让关节“生锈”,过度用力则可能引发复发。只有根据病情阶段和身体感受,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运动才能真正成为良药。当你学会在动与静之间找到平衡,身体不仅会更灵活,心态也会更轻松。
愿您掌握这动与静的平衡,收获的不仅是身体的灵活与心态的轻松,更是一份属于自己的、从容自在的生活节奏。
南海网版权声明:以上内容由南海网原创生产,未经书面许可,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或理由对上述内容的任何部分进行使用、复制、修改、抄录、传播或与其它产品捆绑使用、销售。如需转载,请与南海网联系授权,凡侵犯本公司版权等知识产权的,本公司必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电子邮箱:nhwglz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