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湾中秋夜:一轮明月照见“天涯团圆”

在场 |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家人在身旁,这一刻国泰民安具象化了

南海网、新海南客户端记者 刘丽萍 孟瑶

月光洒落、海浪轻吟,三亚湾的沙滩上,来自天南地北的人们以海为席、以月为灯,共赴一场浪漫的“中秋之约”。

10月6日,中秋夜,三亚湾绵长的海岸线热闹非凡。市民游客们扶老携幼,带着月饼、水果、零食,在海滩上寻找自己的一方“小天地”。一轮明月缓缓升起,清辉洒在波光粼粼的海面上,与岸边椰梦长廊的灯光交织,照亮了一张张期盼团圆的脸庞。

月光下人们在沙滩上过了一个热闹的中秋夜。记者 刘丽萍 摄

天涯共此时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唐代诗人张九龄的诗句在这个夜晚成为现实。

晚上7点刚过,来自石家庄的林女士带着家人,已经在沙滩上找到位置。她告诉记者,每年中秋都会带家人来三亚海边过节,“在老家过节是在家里,这里是面朝大海,感觉特别不一样。”

一家人围坐在沙滩上赏月。记者 刘丽萍 摄

林女士的孩子正在沙滩上专心堆着沙堡,小铲子挥舞不停。她说,孩子特别喜欢海边的氛围,玩沙子、赏月,感受海风,这些都是难得的体验。

不远处的沙滩上,来自东北的陈女士支起了一张小桌子,桌上摆满了酒、肉、月饼,还挂起了串串彩灯,将这片小区域装点得格外温馨。

“有大海、有沙滩、有月光,还有家人和好友,在三亚过中秋更有仪式感。”陈女士笑着说,她和家人朋友围坐在一起,听着海浪声,举杯邀明月,“虽然身在异乡,但这种氛围让我们感到无比幸福。”

市民、游客在月光下吹着海风。记者 刘丽萍 摄

月是故乡明

在沙滩的另一处,本地人符先生一家十几口人围坐成一个圈,中间摆满了各式月饼和水果。符先生在沙滩上画着一个大大的圆,将全家人包围在其中。“每年中秋夜,我们一大家人都会来沙滩上过节,画个圈象征着团圆。”符先生告诉记者,这个传统已经持续了十多年。

他说,小时候父母就带他们来海边赏月,现在他也有了孩子,这个习惯一直延续下来。“吹着海风,聊着家常,孩子们在一旁嬉闹,这就是我们家团圆的方式。”

符先生3岁的小孙子正在沙滩上追逐着发光的风车,清脆的笑声随着海风飘荡。老人的脸上洋溢着慈祥的笑容,年轻人则互相分享着工作生活的趣事。

从东北过来的游客和家人、朋友在沙滩上过节。记者 刘丽萍 摄

来自黑龙江的刘女士第一次在外地过中秋,她坦言:“家里今年冷得早,索性提前来三亚‘猫冬’了。”尽管眼前是椰林摇曳、涛声轻吟的热带美景,她仍不禁轻声感叹“月是故乡明”,话语间透露出对远方亲友的深深牵挂。

然而,当她望着身边嬉戏的孩子和周围同样沉浸在团圆氛围中的游客,嘴角又漾起温暖的笑意:“虽然想念家乡,但能在这里和家人一起,吹着海风、听着海浪过中秋,也是一种特别的幸福。”

市民、游客中秋夜在沙滩上过节。记者 刘丽萍 摄

守护团圆夜

沙滩上,除了赏月的市民游客,还有三亚旅游警察和执法人员在不间断地巡逻,为这个美好的夜晚提供安全保障。

“看到大家平安快乐地过节,我们的值守就值得了。”一名正在巡逻的执法人员简短地说道,随后继续沿着海岸线前行,背影渐渐融入月光与灯光交织的夜色中。他们的出现,让这个夜晚多了一份安心。正是他们的默默守护,让千家万户的团圆更加美满。

三亚湾被誉为“椰梦长廊”,中秋之夜更显浪漫。椰林在海风中摇曳,月光透过椰叶,在沙滩上洒下斑驳的光影。放眼望去,东、西玳瑁洲两座小岛浮于海中,在月光下呈现出朦胧的轮廓,为这片海域增添了神秘色彩。

“迎着海风,踏着海浪,感受海边赏月的别样情怀。”来自南昌的游客龙先生表示,带着孩子来海边赏月,可以亲身体验古诗里“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意境。

月光下,沙滩上的人群越来越多,海浪声、欢笑声、谈天声,交织成中秋夜最动人的乐章。此刻,“天涯共此时”不再只是诗句,而是这片海滩上真实的故事……

作者: 刘丽萍 孟瑶
责任编辑: 梁嘉颖

推荐阅读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5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966123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