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时评丨以沉浸式文化体验留客留心
海南日报2025-10-03 08:16:15
■ 张成林
国庆中秋假期,海南文旅市场呈现出一派繁忙、争奇斗艳的景象。相比以往,各地对节日有着不一样的“打开方式”——
海口开启海口艺术周,将各类艺术活动送到游客身边;定安举办糟粕醋美食文化周,让游客“吃得香、玩得嗨、感受足”;澄迈推出“文化澄迈・十二乐章”之福山文化月“福山·Life来福”系列活动,多维度展现福山镇文化魅力;三亚则推出乡村美食节,以“味蕾游”激活乡村活力……一个个“艺术周”“文化周”“美食节”,给游客送去跨时段的沉浸式深度体验,让“来海南”多了些理由。
八天长假,是打卡式观光,还是深度体验游?游客多会选择后者。我省各地推出的“活动周”文旅模式,有着跨时段、多样化、立体式的体验安排,既有利于破解以往单一活动吸引力不足、引流效果差的尴尬,也可避免游客“来了、看了、走了”的“过客”式游玩弊端,增强让游客“留下来”的吸引力。拿海口艺术节来说,10天,61项近150场活动,既有草坪音乐会、欢乐大巡游、无人机光影秀等拉满肾上腺素的活力场景,也有画展、舞蹈、戏曲、走秀等“近在身边”的美好体验,可契合游客多样需求,延长停留时间。
更为重要的是,“文化节”“活动周”文旅模式,关联性很强,可融合文化、旅游、商业等多元业态,形成良性互动生态。以往,单项活动带来的经济效益,往往是短时的,且局限于活动周边,很难获得持久效应,而“活动周”模式则可有效破解这一短板。比如,海口艺术周通过“文体旅商展”联动,拓展体验深度与广度,有效延长了消费链条,持续赋能千行百业。再如,三亚持续数天的乡村美食节,能让游客有充足时间深入乡村,体验田园风光和农耕文化,从而带动民宿、农产品销售等“乡村+”产业的发展。
就当地来说,这也是打造文化名片、塑造文旅品牌的重要依托。塑造一个文化品牌、文旅IP,不仅需要当地把故事讲好,还需要游客的良性互动,形成双向奔赴的共鸣,这是单向文旅活动所无法达到的。而持续数天的“活动周”,则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来讲述一个完整、立体的文化故事。以定安糟粕醋美食文化周为例,倘若只是单项活动,那就无外乎普通的美食市集。而“文化周”模式则让游客不只是停留在简单的“吃”上,还可以通过一个个场景,沉浸式体验糟粕醋文化,增进对定安美食文化的情感认同。
换句话说,相比于分散的、短时性活动,“活动周”文旅模式主题更鲜明、特色更突出,且直观易记,既有利于传播,也利于口碑累积,可更好提升文旅形象。当然,此类文旅模式能否产生持续效能,还有赖各地深入谋划、经营,如果是雷声大、雨点小,或者只是一个个单项活动的简单累积,那么,不但难以产生应有效应,还会消解游客的好感,带来负面影响。因此,各地需要深挖最具独特性的文化资源,让文旅主题更集中、更鲜明,避免同质化;同时,坚持体验至上,追求深度、提升品质,让文化体验融入各个环节。
从“举办一项活动”到“运营一个活动周”,体现出各地对特色文化的重视,对游客需求的看重。如今,各类深度体验套餐已经呈了上来,期待广大游客不做匆匆而过的“看客”,沉下心来,以“归人”的姿态,在慢下来的时光里,遇见海南更深一度的美,让旅行体验更丰富、难忘。
南海网版权声明:以上内容由南海网原创生产,未经书面许可,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或理由对上述内容的任何部分进行使用、复制、修改、抄录、传播或与其它产品捆绑使用、销售。如需转载,请与南海网联系授权,凡侵犯本公司版权等知识产权的,本公司必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电子邮箱:nhwglz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