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市美兰区法院执结一民间借贷纠纷案件 守护双方权益

南海网、新海南客户端9月29日消息(记者 林文泉)近日,海口市美兰区人民法院在执结申请执行人郑某与被执行人叶某民间借贷纠纷一案中,以善意文明执行理念为指引,既维护了申请执行人的合法债权,又通过高效处置财产保障了被执行人的权益,用一起“双赢”案例主动诠释了新时代法院执行工作的温度与力度。

案情回溯至一起普通的民间借贷纠纷。申请执行人郑某与被执行人叶某因民间借贷关系对簿公堂,生效法律文书判令叶某向郑某偿还相应款项及利息。然而,判决生效后,叶某未能按期履行还款义务,郑某遂向美兰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后,美兰法院依法对叶某名下多处不动产采取查封措施。

不同于简单的“一拍了之”,案件承办人深知,强制执行的目的不仅是实现债权,更要在法律框架内最大限度减少当事人损失,促进矛盾实质性化解。面对叶某起初的顾虑与迟疑,承办人多次与叶某沟通,从法律规定、执行后果到财产处置的潜在影响,层层释法、耐心劝导:“拍卖不是终点,积极配合才能让查封财产发挥最大价值,这既是对申请执行人负责,更是对您自身权益的保护。”

真诚的沟通终见成效,叶某逐渐打消抵触情绪,主动配合法院开展调查、评估、测绘、现场看样等工作。最终,在美兰法院的规范组织下,叶某名下一处核心地段商铺以一拍180万元为起拍价进入司法拍卖程序。得益于前期充分的处置准备与叶某的积极配合,商铺的区位价值、使用潜力被充分展现,吸引众多竞买人参与竞价。经过多轮激烈角逐,该商铺最终以355.5万元成交,溢价率高达98%,高出司法评估价近90万元,实现了司法处置财产的“价值最大化”。

拍卖成交后,叶某深受触动,更感念法院的善意举措,主动多方筹措资金,补交了剩余全部债务。这一行为不仅让他避免了其他财产被进一步处置,更让申请执行人顺利拿到了全部执行款,多年的债权得以圆满实现。案件执结后,双方当事人向美兰法院表达了感谢。

该案承办法官结合执行工作实践经验分析,司法拍卖竞买群体中刚需竞买人占比往往高于投资竞买人,他们更关注标的物的处置透明度、现状清晰与交付,而被执行人大体可分为对抗执行、被动配合、积极配合三类。无论被执行人是否配合,法律的强制力不会动摇,生效判决的执行结果不会改变,但配合与否,往往直接关系到财产处置的最终价值、执行的效率和成本。若被执行人采取对抗态度,拒不提供财产信息、阻碍评估看样,会导致刚需竞买人因信息不够透明、风险不确定而却步,最终可能出现“流拍”或“低价成交”的情况,看似“对抗”,实则损害的是被执行人自身的财产权益;反之,如叶某这般积极配合,不仅能让财产价值充分释放,更可能为自己争取到债务履行的缓冲空间,真正实现“双赢”

责任编辑: 王思畅

推荐阅读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5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966123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