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居家护理做好这几点,血糖也能稳稳的

糖尿病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居家护理的质量直接关系到血糖控制效果与长期健康。不少患者总觉得在家不好把控血糖,其实只要从日常细节入手,掌握科学的护理方法,就能让血糖保持在稳定区间,减少并发症风险,像健康人一样享受有质量的生活。

1、饮食管理

优化食物结构,碳水化合物优先选全谷物、杂豆类,比如糙米、燕麦、红豆等,富含膳食纤维,消化吸收慢,能避免血糖骤升,减少精制白米面和面包糕点的摄入;蛋白质选优质来源,如鱼虾、去皮禽肉、鸡蛋、牛奶、豆制品,既保证营养又不增加肾脏负担;脂肪以不饱和脂肪为主,用橄榄油、茶籽油替代动物油,少吃肥肉和油炸食品。

少食多餐,在两餐之间或睡前1小时食用,如一小把坚果、半杯牛奶,避免因空腹时间过长导致低血糖,防止正餐过量引发血糖高峰。另外,烹饪方式要清淡,多蒸、煮、炖、拌,少煎、炸、红烧,少放盐和糖,每日盐摄入量不超过5克,避免用含糖调料如蚝油、甜面酱;饮水优先选白开水、淡茶水,不喝含糖饮料,即使无糖饮料也需适量,避免过量摄入添加剂影响代谢。

2、运动管理

运动类型以有强度适中的氧运动为主,比如快走、慢跑、太极拳、瑜伽、骑自行车,能持续消耗能量,适合大多数患者;每周搭配2-3次力量训练,如用弹力带练手臂、靠墙静蹲练腿部,增强肌肉力量,肌肉量增加能提高基础代谢,帮助长期控糖。运动时间要选对,避开降糖药或胰岛素作用的高峰时段,比如餐后1-2小时运动最佳,此时血糖相对较高,运动不易引发低血糖,每次运动30-40分钟,每周累计运动150分钟以上即可,避免过度劳累反而影响血糖。

运动前穿宽松舒适的衣物和防滑鞋,随身携带糖果或饼干,以防运动中出现低血糖;运动中注意监测身体反应,若出现胸闷、胸痛、呼吸困难等不适,立即停止运动并休息;运动后不要马上坐下或躺下,慢走5-10分钟逐渐放松,同时适量补水,补充运动中流失的水分。另外,血糖过高(空腹血糖超过16.7mmol/L)或过低(低于3.9mmol/L)时、感冒发烧等急性病期间,应暂停运动,待身体状态稳定后再恢复。

3、用药管理

按时按量服药,口服降糖药需固定时间服用,比如餐前30分钟、餐中或餐后,避免漏服、错服;胰岛素使用者要掌握正确的注射方法,选择腹部、大腿外侧等注射部位,轮换注射点,避免长期在同一部位注射导致脂肪硬结,影响胰岛素吸收;此外,未开封的胰岛素需冷藏,已开封的胰岛素可在室温下保存,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也不要冷冻,防止药物失效。

若偶尔漏服药物,不要随意“补服”——如果距离下一次服药时间较近,直接跳过漏服剂量,按原计划服用下一次药物,不要一次吃双倍剂量,以免引发低血糖;若漏服时间较长或不确定如何处理,及时咨询医生或药师。另外,要注意观察用药后的反应,比如服用某些口服药可能出现胃肠道不适,注射胰岛素可能出现低血糖,若出现不适且持续不缓解,及时联系医生调整用药方案,不要硬扛或自行停药。

4、血糖监测

要选对监测时间点,常规监测包括空腹血糖、餐2小时血糖、睡前血糖;若血糖不稳定或正在调整用药,可增加监测频率,比如午餐前、晚餐前、凌晨2-3点;运动前后、感冒发烧等特殊情况,也需额外监测血糖。监测频率根据病情调整,血糖控制稳定的患者,每周监测2-4次空腹或餐后2小时血糖即可;血糖不稳定者,每天需监测4-7次。

要正确操作血糖仪,采血前用75%酒精消毒手指,待酒精干燥后再采血,采血时轻轻挤压手指两侧,避免用力过猛导致组织液混入血液,影响结果准确性;血糖仪要定期校准,每次使用新试纸前需核对代码,确保监测结果可靠。另外,要做好血糖记录,复诊时带给医生,医生能根据记录更精准地调整治疗方案。

5、心理护理

患者要学会接纳疾病,明白糖尿病是可防可控的,通过科学管理能正常生活,不要因患病而自我否定或过度担忧;可以通过听音乐、读书、养花等兴趣爱好转移注意力,缓解心理压力;每天留出10-15分钟放松时间,比如深呼吸、冥想,让身心处于平静状态,减少情绪波动对血糖的影响。家人的支持也很重要,不要对患者过度管控,而是多沟通、多鼓励,一起参与健康饮食和运动,让患者感受到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若情绪问题持续无法缓解,比如长期失眠、对生活失去兴趣,及时寻求心理医生帮助,必要时进行心理干预,避免情绪问题影响血糖控制。

6、并发症预防

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现足部神经病变,感觉迟钝,需每天检查足部——看是否有伤口、红肿、水疱、脱皮,摸足部温度是否正常,若发现异常及时处理;每天用40℃左右的温水洗脚,洗完后用柔软毛巾擦干,尤其注意脚趾缝,保持足部干燥;穿宽松、透气、合脚的鞋袜,避免穿高跟鞋、拖鞋,袜子选棉质的,不要穿有破损的袜子,防止足部受伤引发感染。

高血糖会损伤眼底血管,导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需控制好血糖、血压、血脂,减少眼底损伤;避免长时间看手机、电脑,每用眼30分钟休息5分钟,远眺放松眼睛;定期检查眼底,若出现视力模糊、眼前黑影、视物变形等症状,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

糖尿病患者容易合并高血压、高血脂,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需低盐低脂饮食,戒烟限酒,规律运动,控制体重;定期监测血压、血脂,若血压、血脂异常,遵医嘱用药控制;若出现胸痛、胸闷、心慌、头晕等症状,及时就医,排除心血管疾病风险。

7、结束语

总之,糖尿病患者的居家护理是守护健康的日常。只要做好上述日常护理,就能让血糖“稳稳的”,减少并发症风险,享受有质量的生活。

作者: 定安县人民医院 护理部 主管护师 陈春玉
责任编辑: 符慧华

推荐阅读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5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966123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