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力中国调研行”主题采访活动走进海南比勒费尔德应用科学大学

海南日报2025-09-28 10:02:31

活力中国调研行

■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吴心怡 张期望 张琬茜

教育的未来是什么样的?在儋州市洋浦经济开发区,海南比勒费尔德应用科学大学(以下简称海南比科大)可以给出一个答案:是国际化的、重应用的、促交流的。9月26日上午,“活力中国调研行”主题采访活动走进这所学校,感受海南自贸港教育对外开放纵深推进的成果。

9月26日,“活力中国调研行”采访团来到海南比勒费尔德应用科学大学。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茂 摄

海南比科大是我国首所境外高校在海南自由贸易港独立办学的大学。该校依托德国领先的应用科学大学“实践嵌入式”教育理念,从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建设与中德企业人才需求出发,搭建学生与企业的桥梁。

教学楼里,一节英语课正在进行。教室内的课桌椅摆放为“凹”字形,老师站在其中,正举着一个小桶让学生们抽取,学生需要用英语表达出自己抽出的画面。在海南比科大的课堂上,课桌总是不固定的:授课环节,课桌呈环形摆放,学生们围着老师边听边问;分组做项目环节,课桌被拼成多个“大桌”,大家热烈讨论……“‘实践嵌入式’是从我们的课堂开始的,在我们的课堂上,你很难看到老师站定讲PPT的场景,取而代之的是学生们从一个个项目、挑战里学习。”海南比科大副校长郭尚文说。

“什么是‘实践嵌入式’?”在场记者纷纷提问。该校党委书记、副校长曾维陆介绍,按照教学规划,学生们从大二开始,每学期将有8周时间去往企业进行实习实践。这种“学中做、做中学”的培养方式,打通学术和产业间的通道,让教育、人才培养和产业发展在海南实现深度融合。“德国比勒费尔德应用科学大学(以下简称德国比科大)正是‘实践嵌入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先驱。”曾维陆说。学校实行专业课程全英文教学,同步开设德语课程,并与多家知名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实践场所,致力于打造国际化、应用型的人才培养体系,服务中国国家战略需求。

“学生将课堂上的知识带到实习岗位上去,又将实习时遇到的问题、学到的新知识再带回课堂。”海南比科大数学物理副教授张悦分享,这种培养模式也是吸引他来到海南比科大任教的原因之一。据了解,海南比科大正广泛吸纳海内外人才投身该校教育建设,目前员工共95人,其中外籍员工约占20%。

在校园里,随处可以见到同学们的小巧思。“我在石墩上画了学校的吉祥物,还画上了椰树,希望体现海岛情怀、生态意识和国际温度。”学生洪紫旖分享了她为“石墩穿新衣”的创作理念。回迁至永久校址不过一个月时间,海南比科大的师生们已经将这里当作了自己的“家”。

根据中德双方的合作协议,凡在校期间达到毕业条件的学生,均可获得中国教育部认可的本科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证书。在此基础上,如果学生在大三下学期(即第六学期)前顺利完成各项课程考核,并达到德语B2及以上水平,即可选择赴德国比科大交流学习一年。(海南日报洋浦9月27日电)

作者: 吴心怡 张期望 张琬茜
责任编辑: 林靖钧

推荐阅读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5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966123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