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智库·财经观察|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直面“检测认证与合规”挑战 “海南方案”提供破题思路

南海网、新海南客户端 记者 姚皓

当新能源汽车产业加速全球化布局,什么比技术本身更难“出海”?答案或许是:各国检测认证与合规标准不一带来的“隐性壁垒”。

9月27日,2025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专题论坛“新能源汽车国际检测认证与合规论坛”在海口举行。记者 李昊 摄

面对这一全球挑战,9月27日,第七届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首次举办“新能源汽车国际检测认证与合规论坛”,通过跨国界、跨机构的深度对话,推动构建“检测标准协同、认证结果衔接、合规规则共通”的全球生态。

全球视野:

产业高速发展背后困境仍存

当前,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处于高速增长通道。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销量已达1824万辆,连续五年复合增长率超过50%。中国车企出海势头尤为迅猛,新能源汽车出口量从2022年的28万辆激增至2024年的201万辆。

9月27日,2025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专题论坛“新能源汽车国际检测认证与合规论坛”在海口举行。记者 李昊 摄

然而在这股浪潮背后,全球化运营的挑战日益复杂。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周玉林分析,政策波动、数据合规、碳足迹追踪等壁垒正成为比产品本身更严峻的挑战,车企出海亟待构建贯穿全流程的“合规软实力”。

检测认证与合规是一套确保新能源汽车从生产、销售到出口各个环节都符合安全、环保和质量要求的“通行证”制度。它既是产品上市的强制门槛,也是企业赢得市场信任的重要基石。

当前车企正面临多重交织困境,一方面是市场差异化与政策不确定性,如俄罗斯监管趋严、南美政策波动、欧洲市场文化壁垒;另一方面,合规与质量标准的全球博弈,不同市场在技术适配、数据隐私、安全要求上的差异显著推高了合规成本;海外召回等风险事件也可能对汽车品牌造成致命冲击。合规成本已成为车企出海的硬约束。

9月27日,2025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专题论坛“新能源汽车国际检测认证与合规论坛”在海口举行。记者 李昊 摄

面对挑战,周玉林建议车企加强海外政策前瞻研究,借助行业平台构建全球合规能力。例如中国汽研已依托中国中检网络在欧洲、中东、东南亚等地设立代表处,提供从认证、路试到数据跨境的一站式服务。

值得注意的是,可持续标准正成为新的贸易门槛。英国标准协会BSI全球体系认证业务总监Sandra VOLKANOVSKA指出,欧盟电池法案等法规要求对碳足迹、回收材料使用率进行严格披露,“到2026年,没有电池护照的车辆将无法进入欧洲市场”。她认为,标准是应对跨境挑战的通用语言,中国企业需将国际标准融入战略体系,将合规压力转化为品牌信任优势。

随着全球市场从补贴驱动转向规则驱动,新能源汽车的竞争维度正在深化。能否将检测认证与合规能力打造为核心竞争力,不仅关乎单一企业的出海成败,更决定着各国制造在国际格局中的新一轮站位。

中国实践:

加强顶层设计突破出海壁垒

作为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重要力量,我国在产业培育和管理体系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据统计,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从2020年的5.4%大幅提升至2024年的40.9%,2024年整车消费规模达2万亿元;2024年我国汽车出口量位居全球第一,新能源汽车占比突破20%,这意味着全球每三辆新能源汽车就有一辆由中国制造。

9月27日,2025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专题论坛“新能源汽车国际检测认证与合规论坛”在海口举行。记者 李昊 摄

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党委委员、装备研究二处处长兼装备研究一处处长尹峰介绍,在产业管理体系方面,我国已构建起覆盖汽车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制度。从企业准入、产品准入到事中事后监管,形成了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

下一步,我国还将推进《机动车生产准入管理条例》立法进程,优化准入管理,并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智能网联汽车准入体系。政策导向正从“双积分”管理向全产业链碳排放管理转变,探索建立动力电池碳足迹管理体系以应对国际绿色贸易壁垒。

中国新能源汽车标准体系建设同样取得显著进展。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标准部部长丁彦辞表示,目前相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已达139项,涵盖全产业链各环节,并率先提出动力电池热扩散测试等严格安全要求。

团体标准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重要推动力,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已发布现行有效标准377项,吸引全球1400家单位参与。学会近期还发起“团体标准提升引领行动”,致力于打通从标准制定到检测认证的一体化闭环,打造高端认证品牌以增强市场信任。

面对出海挑战,各方正积极寻求解决方案。尹峰强调,中国将加强顶层设计统筹产业有序出海,鼓励行业机构提供综合服务与专业指导,同时主动开展国际标准法规协同,促进标准互认。

丁彦辞也指出,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正搭建国际交流平台,推动全球产业界通过标准合作促进协同发展。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全面迈向市场化与国际化新阶段,构建与国际接轨的标准合规体系将成为决定全球市场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海南方案:

发挥“天然试验场”和政策创新高地独特优势

在新能源汽车全球化布局的大背景下,海南依托自贸港政策优势、领先的推广成效和独特的自然环境,正积极探索建设面向全球的新能源汽车检测认证与合规服务体系,为产业高质量出海提供“海南方案”。

从政策环境看,海南自贸港全岛封关运作进入倒计时,一系列政策红利正在加速释放:更加开放的免签入境政策为国际技术交流与合作提供便利,具有竞争力的税收政策为研发创新和高端制造注入动力,安全有序的数据跨境流动管理制度为智能网联汽车研发和认证提供有力支撑。这些政策优势与海南独特的高温、高湿、高腐蚀、多雨气候环境相结合,使海南成为新能源汽车检测认证和合规实践的“天然试验场”和政策创新高地。

从推广成效看,海南已成为我国新能源汽车普及的领先地区。截至今年8月,海南省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66.5%,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达48.37万辆,占汽车保有量的21.86%;海南已建成充电桩23.29万个,车桩比达2.1:1。同时,作为全国唯一“三市两线”联合试点地区,海南已建成智慧路口超100个,发放智能汽车测试示范牌照140余张,为检测认证提供丰富场景。

海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相关负责人介绍,针对新能源车企开拓国际市场面临的认证标准差异大、互认程度低、测试周期长、成本高,以及各国法规复杂多变、监管要求日趋严格、合规风险持续增强等现实痛点,海南自贸港正着力提供更好支持。

在检测认证领域,海南已建成覆盖全岛10个市县、总长度超过1000公里的开放测试道路,测试区域面积达到1950平方公里。依托这些基础设施,海南正加快构建集封闭测试、开放道路测试、仿真测试与大模型智算于一体的智能网联汽车测试服务平台。

海南创新开展的高温、高湿、高腐蚀、多雨环境测试项目,正在成为新能源汽车检测认证领域独具特色的“海南方案”。在合规管理方面,也正在探索建立高效透明的合规管理机制,为企业“走出去”和“引进来”提供全方位保障。

此外,在海南举办的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还于9月27日成立了“世界新能源汽车标准与测评创新工作组”,致力于推动全球检测标准协同与认证结果互认;还成立了“汽车数据跨境工作组”,发布了“世界新能源汽车数据跨境与协作平台”,为产业应对数据跨境流动合规挑战提供了机制化解决方案。

“海南自由贸易港正为全球新能源汽车检测认证与合规实践提供更多经验,欢迎全球企业和机构来到海南,让我们携手共同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全球绿色低碳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力!”海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相关负责人说。

作者: 姚皓
责任编辑: 林靖钧

推荐阅读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5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966123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