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水洗衣服更干净?当心把衣服洗坏......
“科学辟谣”微信公众号2025-09-25 20:52:06
流言
“热水洗衣服更干净、更好”
不少人都喜欢用热水洗衣服。毕竟从小就听人说,热水洗衣能杀菌、能去污,一听就能把衣服洗得更干净。
流言分析
这是一种常见误区。
一来,洗衣服时的热水通常在40-60℃之间,作用时间也有限,未必能真的杀菌;二来,衣服上如果有血渍、奶渍这类蛋白质污渍,遇高温反而会“变硬”凝固。用热水洗不仅污渍去不掉,还会变成难搞的褐色印子。
想把衣服洗干净,别迷信“高温万能”,而是要根据织物特性、污渍类型和实际需求,选择最适宜的洗涤参数。同时选对洗涤剂、提前处理顽固污渍,再加上必要的消毒步骤,才能真正去除衣服上的脏东西。
洗衣服的时候,你是不是也总想着水温越高,洗涤效果就越好?这可能是我们从小就听过的观念。毕竟,热水能杀菌、能去污,一听就能把衣服洗得更干净。
但是,这个看似理所当然的想法其实是一个误区。虽然热水(如60°C)在清洗重度油污等非蛋白类顽固污渍时,确实能提升清洁效果。然而,它并非万能。若使用场景不当,不仅无法提升清洁效果,反而可能适得其反,损伤衣物。
为什么那么多人相信
热水洗衣更干净?
其实,“热水更干净”的想法主要源于两方面的误解:首先是“热水烹煮可以高温杀菌”,于是很多人自然联想到热水洗衣服也能起到同样的效果;另一个则是“油污遇热更容易溶解”,在厨房洗碗时,热水确实能更快去除油渍,人们便套用到洗衣上。
误区1:热水能杀菌?
"热水能杀菌"这一观念源于人们对高温消毒原理的片面理解。确实,高温是一种有效的杀菌方式,但关键在于温度和时间的精确控制。
根据微生物学研究,要实现有效的热力灭菌,通常需要达到以下标准:湿热灭菌:121℃下作用15-20分钟,或134℃下作用3-5分钟;干热灭菌:160℃下作用120分钟,或180℃下作用60分钟。
尽管我们洗衣不用追求实验室那么严苛的杀菌效果,但洗衣时添加的热水依然也达不到我们想要的杀菌效果。
家用洗衣机的热水温度通常在40-60℃之间,最高也不超过90℃,远低于有效杀菌所需的温度阈值。更重要的是,在洗涤过程中,水温会因热量散失而持续下降,实际作用温度更低。
因此,仅仅依靠洗衣机的热水功能,并不能实现理想的杀菌效果。
误区2:热水更好去污?
许多人认为热水能更好地溶解污渍,这种观点在处理油脂类污渍时确有一定道理,但对于含蛋白质成分的污渍却适得其反。
蛋白质在遇到高温时会发生热变性和凝固反应。以血液污渍为例,血液中含有大量的血红蛋白,当温度超过60℃时,蛋白质分子结构发生不可逆变化,从可溶性转变为不溶性,牢固地与纤维结合。这就是为什么用热水清洗血渍后,污渍不仅没有去除,反而变成了褐色的顽固印迹。
类似的情况还包括:汗渍(含有蛋白质、盐分和尿素,高温会使蛋白质凝固)、奶渍(酪蛋白在高温下会形成不溶性络合物)、蛋液(蛋白质和卵磷脂在高温下快速凝固)。
此外,高温不仅会让蛋白质凝固,更牢固地附着在纤维上,变得更难去除。这些凝固的蛋白质污渍,还可能会成为细菌的温床,让清洁和杀菌变得更加困难。
而且,高温还会给衣物带来不可逆的伤害:羊毛、丝绸等天然纤维,以及一些人造纤维在高温下极易收缩或变形。彩色的衣物也可能因此褪色。
衣服想要洗干净,主要看这些!
1.选对洗涤剂
现代洗涤剂在低温环境下依旧有效,不需要额外加热。因此,大部分日常穿的衣物,比如T恤、牛仔裤、外套,用冷水或常温水完全能洗干净。
洗衣粉、洗衣液的清洁力,主要是靠配方实现的。虽然不同品牌都有自己的配方,但大部分洗衣产品的有效去污成分其实都是表面活性剂。
表面活性剂分子具有双亲性结构:亲水基团(极性头部)与水分子结合;疏水基团(非极性尾部)与油脂等非极性污渍结合。这种特殊的分子结构使表面活性剂能够降低水的表面张力,使水更容易渗透到织物纤维中,同时将油脂类污渍乳化成微小颗粒,便于冲洗去除。这一过程主要依赖于分子间的物理化学作用,而非温度驱动。因此,在常温下就能高效去污。
现代洗涤剂中普遍添加各种酶类催化剂,这些生物大分子能够特异性地分解特定类型的污渍:
蛋白酶:分解血液、汗渍中的蛋白质
脂肪酶:分解油脂、黄油等脂类污渍
淀粉酶:分解食物中的淀粉成分
纤维素酶:去除纤维表面的微絮,保持织物光洁
值得注意的是,酶的活性具有温度敏感性。过高的温度(通常超过60℃)会导致酶蛋白变性失活,反而会降低去污效果。
2.学会污渍预处理
除了选对洗涤剂,对于污渍的预先处理也能帮助我们更好地清洁衣物。
对于蛋白质类污渍:最好的方法是先用常温水浸泡或使用专业的去污剂进行预处理,比如衣物有血渍,可以先用冷水浸透防止蛋白质凝固,再在血渍处涂抹一些含酶的洗涤剂,放置一段时间。洗涤剂中的蛋白酶会分解一些血液中的蛋白质让污渍更容易去除,之后在30℃-40℃温水中浸泡洗涤。
衣物有油污:可以用含脂肪酶的洗衣液,它能更好地分解油脂;若同时有食物残渍中的蛋白质,也可用含蛋白酶的洗衣液辅助清洁。也可适当使用温水(50℃-60℃)增强去污效果。
领口、袖口的汗渍:可以先用专门的彩漂粉处理。
在对污渍进行预处理之后,再进行统一的洗涤,就能让衣物洗得更干净了。
此外,想要把衣服洗干净,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分类洗涤:内衣与外衣、深色与浅色分开洗,避免交叉污染和染色。
适量洗涤剂:太少去污力不够,太多反而残留在衣物纤维里。
及时晾晒:阳光中的紫外线才是天然的杀菌利器,比热水更靠谱。
清洁洗衣机:洗衣机槽是细菌的温床,如果机器不干净,水温再高也没用。
如果想要实现比较好的杀菌效果,可以配合专门的衣物消毒液使用。尽管洗衣液里都会添加杀菌成分,但想要提高杀菌消毒力,还是可以配合专门的衣物消毒剂使用,它们能在低温下有效杀灭细菌和病毒,且对织物损害较小。
但需要注意的是,不建议随便使用非专门的消毒剂比如84消毒液、季铵盐类消毒产品,它们的成分不能和洗衣液一起用,混在一起不仅会让洗涤剂的成本失效,消毒杀菌效果也不好。尤其是84,还具有漂白作用,稍有不慎就会把衣服洗花,消毒杀菌没做到,衣服还洗废了,简直得不偿失。
阳光晾晒能有效抑制细菌生长,比单纯依赖热水更实用。阳光中的紫外线(主要是UVB)和暴晒时的高温、干燥环境,能够抑制细菌生长,并通过光催化分解部分有机物。
照“谣”镜
这类谣言常常简化复杂过程,将洗衣效果好坏简单归结于水温这一单一因素,全然不顾洗涤剂种类、衣物材质、污渍特性等多种关键要素的共同作用。同时,缺乏科学依据,没有严谨的实验数据或权威研究来支撑观点,只是凭空臆想或断章取义。
要辨别此类谣言,首先要查证信息来源,确认其是否来自权威机构、专业研究或可靠媒体,对来源不明的信息保持谨慎。其次,要了解基本的科学原理,不能仅凭单一因素判断。最后,要警惕夸大其词的表述,真正的科学结论往往严谨客观,不会过度渲染效果,同时也要关注负面信息,全面评估方法的可行性与安全性。
南海网版权声明:以上内容由南海网原创生产,未经书面许可,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或理由对上述内容的任何部分进行使用、复制、修改、抄录、传播或与其它产品捆绑使用、销售。如需转载,请与南海网联系授权,凡侵犯本公司版权等知识产权的,本公司必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电子邮箱:nhwglz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