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自贸港 | ​在海南自贸港,读德国名校

海南日报2025-09-25 07:24:18

■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吴心怡

“海南自贸港是中国推动教育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试点区域,当地政府对引入国际先进教育理念和模式持积极支持态度,这与我们希望将德国优质应用科学教育模式引入中国的目标高度契合。”近日,谈及为何选择落地海南,海南比勒费尔德应用科学大学(以下简称海南比科大)副校长裴羽葶(Judith Peltz)持续提到关键词“契合”。

作为我国首所境外高校在海南自贸港独立办学的大学,海南比科大“契合”体现在哪?建设“理工农医类国际教育创新岛”的政策与该校办学需要相契合,海南自由开放的环境与该校的“国际基因”相契合,自贸港的产业人才需求与该校“实践嵌入式”的培养模式相契合……

政策红利转化为投资机遇,如今,海南自贸港正成为一片教育创新的热土。自贸港像一块具有强大吸引力的磁铁,吸引海南比科大、海南洛桑旅游大学等独立办学项目接连落户,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更是百花齐放。

位于儋州洋浦的海南比勒费尔德应用科学大学。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元才 摄

落地海南

政策红利与办学需要相契合

“海南灵活的政策环境,使海南比科大既能保持德式应用教育的特色,又能很好地结合中国国情。”谈及为何选择投资自贸港,裴羽葶说,“自海南比科大落地以来,我们切实感受到多方面政策红利,为学校初期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关键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在“4·13”重要讲话中指出,鼓励国内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在海南设立分支机构,鼓励海南引进境外优质教育资源,举办高水平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明确建设海南“理工农医类国际教育创新岛”,允许境外理工农医类高水平大学、职业院校在海南自由贸易港独立办学,推动国内重点高校引进国外知名院校在海南自由贸易港举办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

德国比勒费尔德应用科学大学成立于1971年,是德国“实践嵌入式”办学模式的最早提出者和引领者之一。当地时间2022年12月13日,海南省与德国比勒费尔德应用科学大学独立办学项目签约仪式在德国比勒费尔德举办。随后,作为中国境内首个境外高校独立办学项目、德国公办高校在中国设立的首个独立办学项目,海南比科大独立办学项目迅速启动建设。

“海南省委、省政府以及儋州市人民政府全力支持我们在洋浦建设永久校址,使我们能够快速建成符合德国应用科学大学标准的现代化教学环境。”裴羽葶说。

2023年9月,海南比科大首届开学,过渡期办学地址位于海南陵水黎安国际教育创新试验区——在这个推动“海南国际教育创新岛”建设的重要平台,海南比科大与其他入驻高校共享图书馆、教学楼等公共设施,专享特色教学科研设施,实现“一校入学、多校选课、多地实践”。

与此同时,位于儋州洋浦的海南比科大永久校址正在一片空地上“拔地而起”、逐步成型。该校永久校址一期占地约300亩,建设欢迎中心、公共教学楼、实验实训楼、学生中心等设施,能容纳2500多名学生。二期项目预计于2029年竣工,建成后预计可容纳12000多名学生。

2025年8月,海南比科大回迁至儋州洋浦永久校址。海南比科大校园规划设计传承延展了德国比科大校园的理性布局、模块生长等特点,融入气候适应型规划理念,打造舒适宜人的“清凉校园”。

走进教学楼,不难发现这是一处“处处通风”的建筑。四面墙砖块以镂空形式摆放,整面墙的孔洞为“穿堂风”留下宽阔的通道。屋顶是横竖交错的铝格栅设计,形似拉开的百叶窗。据测算,夏季教学楼内的温度能比室外温度低约3至5摄氏度。

学校音乐社团在排练节目。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元才 摄

文化交融

开放氛围与国际化培养模式相契合

“Guten morgen, klasse!(同学们,早上好!)”清晨,海南比科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大一学生张悠然走进教室,以德语课堂开启一天的校园生活。作为德国公办高校首个在中国办学的高等教育机构,德语是这所学校学生的必修课之一。

“以前我和外国人接触的机会不多,来到这所学校后,可以和德国老师对话,还能了解德国文化、品尝德国美食,特别有趣。”张悠然说,走在校园里、坐在课堂上,她时常有种“在德国留学”的感觉。

“Welcome to Data Mining Class!(欢迎来到数据挖掘课堂!)”另一间教室里,海南比科大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学科带头人张丰正在用英语介绍“数据挖掘”的概念。在海南比科大,除德语课外,其余课堂均采用全英文教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大二学生陈思言说,这是她当时报考海南比科大的重要原因之一,“学校注重提升我们的英语、德语能力,我认为这会让我在升学或就业时更有优势”。

“在师资引进方面,海南自贸港对国际人才的支持政策,让我们能顺利引进德国教师和全球优秀人才,确保教学质量与德国本部保持一致。”裴羽葶介绍。根据中德双方的合作协议,凡在校期间达到毕业条件的学生,均可获得中国教育部认可的本科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证书。在此基础上,如果学生在大三下学期前顺利完成各项课程考核,并达到德语B2及以上水平,即可选择赴德国比勒费尔德应用科学大学交流学习一年。在德期间通过德语C1语言考试及相关课程考核后,学生将获得中德双学位。“在学位认可与国际交流方面,相关部门为我们的中德双学位项目提供了便利,国际化培养模式因此能够真正落地。”裴羽葶对此表示感激。

据了解,海南比科大的人才培养以应用创新为指引,以大学生就业、服务地方区域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为导向,培养学生成为拥有坚实的科学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同时具有国际视野、跨文化沟通能力及创新精神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海南自贸港具有独特的国际化氛围,是多元文化交融的窗口,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至关重要。”裴羽葶介绍,未来该校不仅会与德国本校保持紧密联系,还会向东南亚和欧洲的学生开放课程,使其成为一所真正的国际大学。

海南比科大学生在上课。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元才 摄

学以致用

自贸港建设需求与教学模式相契合

聊起在校期间印象深刻的经历,海南比科大的同学们滔滔不绝,各有各的喜好,但几乎都与动手实践相关。

“大一的课堂上,我和同学们一起制作了一个自动开关灯,从设计、写代码到完成耗时3个月,最后获得了一个不错的分数。”该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敬钰娟说。

“大二上学期,根据学校的安排,我到海南移动指挥中心的信息技术部门进行了为期2个月的实习,实习期间,我学会了使用RPA技术(机器人流程自动化)设计器。”该校学生贺益分享。

同学们的在校经历是海南比科大最大办学特色“实践嵌入式”教学模式的最佳诠释。与传统学校有所区别,海南比科大推行“学中做、做中学”的培养方式,打通学术和产业间的通道,让教育、人才培养和产业发展在海南实现深度融合。

“在课堂内,我们带领学生参与项目;课堂外,我们进行校企合作,让学生有机会到企业充分地进行实践学习。”张丰介绍。在德国,这种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教育模式已有约200年的积淀与发展,德国比科大正是这种教育模式的践行者。海南比科大依托这种“实践嵌入式”教育理念,从海南自贸港建设与中德企业人才需求出发,搭建学生与企业的桥梁。

据了解,海南比科大采用学校专业课理论教师及企业指导老师相结合的双导师制,共同帮助同学们在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此,海南比科大与疯狂体育、中国联通海南省分公司、魏德米勒集团等企业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为学生提供实践场所。“通过校园学习与企业实践相结合的工作整合学习模式,学生能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在实际环境中应用所学知识。”裴羽葶说。

目前,该校共开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经济工程和物流工程4个专业。裴羽葶介绍,海南自贸港正在重点发展数字经济、高新技术等产业,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十分迫切,这与该校的培养方向完全一致。“在未来几年,我们计划逐步扩大招生规模,并开设涵盖工程、数字技术、商业等领域的课程。在扩大招生规模的同时,我们将保持小班教学和个性化项目制教学,确保每位学生都能获得充分的实践和指导。”(海南日报洋浦9月24日电)

学校名片

海南比勒费尔德应用科学大学坐落于儋州市洋浦经济开发区,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批准设立,由德国比勒费尔德应用科学大学在海南省、儋州市人民政府和德国联邦教育与研究部支持下创办的一所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国际化创新型大学,是我国首所境外高校在海南自由贸易港独立办学的大学。

责任编辑: 周玉敏

推荐阅读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5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966123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