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力中国调研行丨海南EF账户成为跨境资金“高速路”

海南日报2025-09-23 08:20:01

编者按

9月22日,由中宣部组织的2025年“活力中国调研行”海南主题采访活动在海口启动。来自中央和海南主要媒体的100余名记者将走进科创平台、企业园区、项目现场,围绕“稳外贸、稳外资,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主题,开展为期一周的集中采访。海南日报开设“活力中国调研行”栏目,立体呈现海南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实践和典型经验,记录自贸港建设的蓬勃脉动,展示活力中国的生机勃勃。

封关之年看海南

2025年“活力中国调研行”海南主题采访活动走进海南中行,了解跨境金融服务

海南EF账户成为跨境资金“高速路”

■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期望 张琬茜

“一年让1700亿元跨境资金高速流通,EF账户不愧为海南自贸港金融改革的‘王牌’。”9月22日下午,2025年“活力中国调研行”海南主题采访活动媒体团走进中国银行海南省分行,在了解到海南EF账户为境内外企业构筑起资金流通的“高速路”后,同行媒体记者纷纷投来赞许的目光。

9月22日,2025年“活力中国调研行”海南主题采访活动走进中国银行海南省分行。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茂 摄

EF账户全称为海南自由贸易港多功能自由贸易账户,作为跨境金融基础设施的核心,承担着打通境内外资金循环的关键使命。自去年5月6日上线以来,EF账户的应用场景逐渐丰富。目前,全省共开立EF账户超过480个,已完成超1700亿元跨境资金流动的结算,资金往来覆盖全球61个国家和地区。

EF账户为何受到境内外企业的欢迎?日升燃料(海南)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陈秋怡给出了答案。“通过EF账户,我们能够通过线上操作,实现‘无感式’‘一站式’办理跨境结算业务,无需线下逐笔的单据审核,只要在线上发起支付指令,资金能够快速、安全地到达境外收款人账户。”陈秋怡说,EF账户便利快捷,以往1个至2个工作日才能完成的工作,如今2小时到3小时即可办结。

据介绍,按照EF账户使用对象的不同,分为四个账户类型——EFE账户、EFN账户、EFF账户、EFU账户,分别对应自贸港内注册机构、境外机构、境外个人、境内外金融机构等四类开户主体。“EF账户是本外币一体化的账户,资金划转遵循‘一线放开、二线按照跨境管理、同名账户跨二线有限渗透’原则。”中国人民银行海南省分行相关负责人吴义虎介绍,一线放开是指资金在EF账户与境外账户、OSA账户、NRA账户之间可依法自由划转,EF账户开户行凭客户收付款指令或汇入汇款业务的银行间电文办理。

中国银行海南省分行部门负责人叶红介绍,EF账户支持本外币一体化,可同时兼容美元、欧元、日元等多个可自由兑换的外汇币种,使用离岸汇率结算。企业可充分利用境内外两个市场,结合业务实需选择使用境内一般账户的在岸汇率,或选择使用EF账户的离岸汇率,有效做好汇率风险管理,节约财务成本。

经过1年多的运行,海南EF账户业务稳步有序扩容增量,特别是今年以来,适用于海南自贸港内机构的EFE账户逐步扩大范围,且开户数量稳步上升,为海南自贸港内机构在跨境资金流动方面带来了极大的自由便利。今年上半年,海南自贸港新增EF账户273个(其中EFE账户131个),并且EF账户发生业务量已达到折合人民币918亿元。截至今年7月28日,海南自贸港已有10家银行试点开展EF账户业务。

(海南日报海口9月22日讯)

176个国家和地区在琼投资,已同境外39个自贸区(港)建立伙伴关系

海南正成为全球投资新热土

9月22日,2025年“活力中国调研行”海南主题采访活动情况介绍会举行。会上透露,过去5年,累计176个国家和地区在琼投资;海南已同境外39个自贸区(港)建立伙伴关系;全岛封关运作之后,征税目录外“零关税”商品将达6637项……海南正成为全球投资的“新热土”和创业兴业的“理想地”。

“活力中国调研行”海南主题采访活动介绍会在海口举行。记者 洪盛伟 摄

“海南自由贸易港海关智慧监管平台已上线运行,可有力支撑封关运作后‘零关税’、加工增值内销等特色业务‘一线、二线、岛内’便捷通关和高效监管需求。”海口海关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海南自由贸易港第一批封关运作31个项目已全部建成,8个对外开放口岸和10个“二线口岸”基础设施及查验设施设备基本完备,压力测试和实战化演练正压茬推进。截至8月底,海南自由贸易港封关运作重点任务整体推进顺利,已完成3项,按既定目标有序推进44项。

过去5年,海南省累计实际使用外资1025亿元,年均增长14.6%,累计176个国家和地区在琼投资。可免签入境海南国家扩大至85个,同境外39个自贸区(港)建立伙伴关系。全省共开立EF账户超过480个,累计发生资金收支折合人民币逾1700亿元。“中国洋浦港”登记在册的国际船舶已达66艘,登记数量与运力规模稳居全国自贸港(区)首位,国际航行船舶总吨位稳居全国第二。

当下,我省现代化产业体系正在加快构建。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四大主导产业占全省GDP比重达到68.6%,成为海南经济增长的支撑,特别是自贸港重点园区以不到全省2%的面积贡献30%的投资、50%的税收、70%的进出口和90%的外资利用。

除此之外,“南繁硅谷”建设速度加快,南繁种业及其关联企业达2800余家,南繁种业产值突破180亿元。我国首个自营超深水大气田“深海一号”二期项目全面投产,成为我国迄今为止产量最大的海上气田,海洋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9%。全国首个商业航天发射场在文昌成功建成,具备常态化、高密度、多型号发射能力。

随着海南自由贸易港各项工作有效推进,海南市场潜力被有效激活。今年1—8月社零总额增长9.6%,较全国平均高5个百分点。离岛免税累计购物金额突破2500亿元,免税市场规模占全国68%以上。

第五届消博会成功举办,展会成为亚太地区规模最大消费精品展。海南洛桑旅游大学顺利开学,首个境外高水平大学独立办学项目海南比勒费尔德应用科学大学正式招生。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已完成500多种国际创新药械“中国首用”,基本实现医疗技术、装备、药品与全球先进水平同步,惠及患者超16万人次,接待医疗旅游人数和特许药械使用人次分别增长39.4%和113.9%。

责任编辑: 莫淼

推荐阅读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5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966123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