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周刊丨昌江柚子种植户戴美銮: “柚”是一年好光景
海南日报2025-09-22 09:21:11
编者按
秋分前后的海南,孕育着丰收的喜悦,三亚的木瓜树挂满硕果,琼海的精品水稻开镰收割,昌江的红心蜜柚装车销往岛外。广袤的田野上,植保无人机、收割机等“神器”各显神通,农机长挥洒汗水,追赶时代浪潮。9月23日是中国农民丰收节,本期《海南周刊》封面从人物角度带您一览琼岛“丰”景!
■ 文/图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阳秀
9月17日清晨的昌江黎族自治县十月田镇才地村,空气里带有几分秋天的清凉,田间的泥土经过大雨的淋润越发松软。在村里一处柚子种植基地里,种植户戴美銮和丈夫像往常一样,6时起床,准备安排工人干活。果园的采收已近尾声,他俩依然忙个不停。
“卖完这些就告一段落了,整体看今年的收成很不错!”上午10时许,戴美銮和工人挑拣刚摘不久的红心蜜柚,将它们放上传送带、装进货车。她身旁的空地上,几百颗金黄饱满的柚子堆成小山,在晨光照耀下格外诱人。
如今,这个基地已形成稳定的种植规模,主要种植红心蜜柚、三红柚和葡萄柚3个优质品种,是夫妻俩10年创业的成果。
柚子种植基地准备装车的红心蜜柚。
十年种出满园甜蜜
戴美銮夫妇来自福建。10年前,她的丈夫先一步来到才地村,看中这里的土壤与气候,租下几百亩地种下第一批柚子苗。几年后,戴美銮追随丈夫来到才地村,一同打理这片果园。
“头几年最难熬,投入看不到什么回报。”戴美銮回忆道,柚子苗种下后要第四年才会零星挂果,第五年才丰产,“之后就一年比一年好”。
等待很漫长,但辛苦最终换来了甘甜。“每次收果时我都很期待,打开包装袋查看柚子品相时,既紧张又激动。”戴美銮干活时头上总戴着草笠,脸上裹一层防晒巾,只露出一双眼睛;一说到丰收,她的眼角藏不住笑意。
环顾四周,一排排柚子树在阳光下挺立。前阵子工人们加班加点采收,目前多数枝头剩下的柚子已不多。戴美銮告诉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目前这个基地种植面积350余亩,主打的3种柚子中,红心蜜柚凭借“满口爆汁甜”最受市场欢迎。
她算了一笔账:一亩地种约33棵柚子树,每棵年产量100斤左右,一般每年6月初开始采收。按平均销售价格2.5元每斤算,年均销售额可达300万元左右。
“我们夫妇俩的所有时间和精力都花在了这片果园里,种树、施肥、防虫、套袋,几乎所有的事,都是和工人一起做。”戴美銮和丈夫扎根才地村,用10年时光,种出了自己的“致富果”,收获了满园甜蜜。
戴美銮展示她种的红心蜜柚。
丰收背后是细心“养树”
柚子的甜蜜离不开日复一日的精心管护。丰收季一落幕,夫妻二人不久便转入“养树”阶段。“我们10月20日左右就开始给树环割了。”走在果园里,戴美銮指着树干上的旧割痕说。
她口中的“环割”是一种重要的管护措施,需要环绕植株枝干割去一圈特定宽度的树皮。这样能暂时阻碍有机养分向下输送,让伤口以上部分积累更多养分,进而促进花芽分化,提高来年果实的产量和品质。
顺着戴美銮所指的方向,记者看到一棵柚子树主干上留下了6圈深浅不一的割痕。而这些看似“伤痕”的印记,恰恰是戴美銮夫妇精心管理果园的一种见证。“进入挂果期后,每年割一圈,树上有多少圈,就说明我来这里多少年。”她说。
环割过后还要剪枝,待到来年初春花期又要防治虫害。这一连串的“养树”环节,一点也不能马虎,所以即便不是丰收季,两人也总有忙不完的活,“就连春节回老家,都待不了几天”。
好品种加上悉心管理,种出来的柚子自然不愁销路。戴美銮解释,十月田镇的气候条件得天独厚,柚子成熟时间比其他产区早,这让他们抢占了市场“鲜”机,不仅形成了价格优势,还积累了稳定客源。“去年的柚子品质尤其好,最高售价卖到了4.6元每斤,就连大小不一的那批尾果(最后一批果实)也被客户包了。”她高兴地说。
9月17日上午,本地采购商刘振东也早早来到果园,准备拉走几百斤柚子用于批发。这已经是他第三年找戴美銮进货。“她家的柚子上市时间早,果形好、汁水足,在昌江我只认这一家。”刘振东表示,他采购的柚子除了供应给水果店,自己也零售,很多店家指名要这个果园的柚子。
夫妇俩的柚子生活
“入圈”多年,戴美銮早已将“柚子”融入生活的每一处细节:微信头像是挂满枝头的柚子,朋友圈发布的图片和视频大多是果园采收场景,就连微信昵称都叫“爆汁葡萄柚”。
既然红心蜜柚销路最稳定,为何昵称用“葡萄柚”?“因为红心蜜柚不愁卖,葡萄柚是4年前嫁接的新品种,汁水更多、榨汁清甜,但知名度还不高,我想借此推广一下。”戴美銮笑着说。她透露,葡萄柚嫁接一年就能挂果,时间成本更低,是目前重点推广的品种。
“我吃过这种葡萄柚,确实清甜多汁!”一旁的才地村驻村第一书记、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郝海涛忍不住点赞。虽然驻村时间不久,但他常带领乡村振兴工作队走访当地农户,渐渐熟悉了当地农业发展情况。“才地村土地资源丰富、气候条件好,特别适合发展热带特色高效农业。”郝海涛说,他们正通过降低物流成本、加强农技培训、推动消费帮扶等措施,为农户提供实实在在的帮助。
这些举措,让戴美銮夫妇直接受益。她告诉记者,采收高峰期,他们基地的柚子都是当天采摘、当天发货,从不过夜,“拉货的大卡车每车装18吨起步,光是装车就得雇十七八个工人”。
如今直播卖货盛行,戴美銮夫妇却不跟风,这份底气来自柚子的品质。“市场很大,只要果子品质好就不愁卖,说实话,我们也没有余货拿到网上卖。”
“做农业虽然辛苦,但我们乐在其中。”晚上8点半,忙了一天的戴美銮夫妇吃完晚饭,又赶往昌江县城石碌镇买菜。柚子采收期,他们白天全“泡”在果园,只有晚上才有空出门采购食材。“连续几年收成不错,我们更有信心了,打算再扩种300亩。”戴美銮说。
夜空下,成排的路灯将通往县城的马路照得通明,也照亮了夫妻二人迈向甜蜜生活的希望之路。
南海网版权声明:以上内容由南海网原创生产,未经书面许可,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或理由对上述内容的任何部分进行使用、复制、修改、抄录、传播或与其它产品捆绑使用、销售。如需转载,请与南海网联系授权,凡侵犯本公司版权等知识产权的,本公司必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电子邮箱:nhwglz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