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望自贸港丨跨境“资金指挥部”助琼企“出海”
海南日报2025-09-22 07:53:20
■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培琳
一个新政的落地,让海南自贸港内的跨国企业多了一把资金跨境流动管理的新“利器”。
“海南橡胶被成功认定为海南首批跨境资金集中运营中心。”5月下旬的一天,海南天然橡胶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南橡胶)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杨宇一大早就收到来自海南省地方金融管理局的好消息,海南橡胶“走出去”业务发展再添利好。
5月底,海南省地方金融管理局会同相关部门共同完成海南自贸港首批跨境资金集中运营中心的审核认定,也标志着海南自贸港跨境资金集中运营中心政策正式落地。
截至目前,全省已有4家企业获得跨境资金集中运营中心认定。分别为:海南橡胶、山东黄金集团(海南)国际贸易有限公司、紫金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紫金国控)、元诚科技(海南)有限公司。
企业与政策“双向奔赴”
跨国企业资金调配更便捷
一纸公文,让三亚中央商务区管理局金融与科技部副部长刘江苇看到了自贸港政策的新“磁力”。
年初的一个工作日,刘江苇如往常一样打开电脑、阅文办文。批阅众多公务文件中,“跨境资金集中运营中心”的文件标题让他眼前一亮。
“自贸港又出新政策了,企业又多了一重便利。”刘江苇一边仔细查阅政策详细规则,一边开始琢磨园区内哪家企业可以适配政策。
了解政策后,刘江苇立即走访园区企业,并敲开了紫金国控财务负责人的门。到紫金国控宣讲政策后,双方一拍即合。
最终,在三亚中央商务区管理局和中信银行三亚分行的辅助下,经过海南省地方金融管理局的政策指导,紫金国控成功被认定为海南自贸港首批跨境资金集中运营中心之一。
俯瞰三亚中央商务区。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程龙 摄
实际上,让刘江苇眼前一亮的文件,就是去年12月底海南省地方金融管理局等五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支持海南自由贸易港跨境资金集中运营中心集聚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明确鼓励跨国公司在海南自贸港设立跨境资金集中运营中心并逐渐集聚发展,在税务、金融、审批通道等多方面给予企业支持政策。
那么,跨境资金集中运营中心是什么?
“通俗地讲,跨境资金集中运营中心就是企业设在海南自贸港的‘资金指挥部’,用于统一管理和调配集团境内外子公司的跨境资金。”中国银行海南省分行交易银行部副主管方杰弘解释,相比传统模式分散操作,运营中心可集中处理收付、换汇、融资等事务,提升资金使用效率,降低成本,优化集团整体资金运作。
打造全球“资金指挥部”
激活跨境资金配置新动能
5月底,平安银行海口分行工作人员丰慧和智晓东又一次来到海南橡胶的财务办公室。“跨境直贷那笔业务可以放款了。”他们带来了海南橡胶一笔离岸创新业务最新进展情况,并再次核对贷款材料信息等,为放款作最后的准备。
隔天,这笔跨境直贷的资金成功汇入海南橡胶账户。
杨宇告诉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业务的成功开展,是借助跨境资金运营中心落地契机,海南橡胶与平安银行海口分行在跨境资金和融资管理方面的持续探索创新。该业务也是海南省属国企落地的首笔离岸外债贷款业务,为海南自贸港金融领域制度集成创新作出了示范。
“这笔跨境直贷业务,搭配货币互换(CCS)业务,外汇衍生品交易有效控制汇率波动风险,为公司节省融资成本100万元,提升了资金配置效率。”杨宇说。
近年来,海南橡胶通过一系列海外并购持续拓展国际业务版图,境外企业分布在东南亚、欧美以及非洲等地区15个国家,贸易网络遍布全球,涉及美元、欧元等多币种结算,全球产业布局催生资金管理新需求。
跨境资金集中运营中心被认定后,海南橡胶为充分发挥跨境资金集中运营中心效能,提升全球资金配置效率,在境外核心账户可视化100%的基础上,推动融资等资金相关司库上线,并在跨境资金和融资管理方面进行持续探索创新。
在杨宇看来,获批跨境资金集中运营中心,一方面可依托境内市场资源优势,为融资、汇兑、资产管理等提供更多元选择;另一方面,通过自贸港EF账户等跨境资金工具可以较好满足企业跨境资金进出需求,提升资金利用效能。
释放政策“磁吸力”
吸引更多跨国企业落地海南
跨境资金流动自由便利是海南自贸港制度设计的重要内容,也是海南自贸港金融高水平开放的基础。跨境资金集中运营中心政策的落地,让海南自贸港跨境资金流动自由便利“如虎添翼”。
刘江苇表示,越来越便利的跨境资金流动自由便利政策,让园区招商、吸引企业落地海南,都增加了更多“砝码”。三亚中央商务区管理局把跨境资金集中运营中心政策作为招商的重要抓手,在前往北京、上海、山东、福建等地招商中,不少企业对该政策颇感兴趣。在这个跨境“资金指挥部”的吸引下,越来越多的大型企业也正落户园区。
中国银行海南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巢真认为,跨境资金集中运营中心对于推动人民币跨境流动、海南打造投融资母港具有重要意义。
“首批跨境资金集中运营中心的落地不仅是对国家战略部署的有力响应,更是海南自贸港实现高质量发展、发挥独特优势、融入全球经济格局的迫切需要,符合自贸港建设中对于提升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的要求,有助于实现跨国公司资金的高效集中运营管理。”巢真说。
巢真表示,跨境资金集中运营中心有助于跨国企业引入境外资金,整合分散的海外资产,通过全球化资产配置策略实现风险分散与收益提升,达成全球资金“可观可测、可控可管、可调可用、高效利用”的目标,为公司全球业务的拓展提供有力支撑。
(海南日报海口9月21日讯)
实践者说
海南橡胶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杨宇:
跨境资金集中运营中心助企增强全球资源整合能力
今年5月下旬,海南橡胶被正式认定为海南跨境资金集中运营中心。政策落地,是多方共同努力的结果。
首先是政策支持,2024年12月发布的《关于支持海南自由贸易港跨境资金集中运营中心集聚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在税务、金融、审批通道等方面给予企业优惠。
其次是在推荐单位指导方面,海口市金融办联合多部门为企业提供从材料准备到认定的全流程指导,金融机构协助材料梳理和方案定制。
此外,我们自身也积极推进,海南橡胶全面了解申请流程,依托跨国公司跨境资金集中运营业务备案和“FT+”自由贸易账户项下的跨境并购业务均为海南省首单的历史跨境资金运营经验,以及跨境资金归集调拨、投资管理和融资管理方面具备的较强经验和规模,确认符合自贸港跨境资金集中运营中心条件后,加班加点以最快速度精准提供材料,推进认定加快。
从业务适配度和需求方面来说,近年来,海南橡胶通过一系列海外并购持续拓展国际业务版图。特别是在2023年完成对合盛农业的并购后,公司已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天然橡胶全产业链跨国企业集团,目前拥有胶园土地390万亩,年加工能力达245万吨,全球年销售贸易量414万吨,占全球消费量的27%,境外企业分布15个国家,贸易网络遍布全球,涉及美元、欧元等多币种结算,全球产业布局催生资金管理新需求。
跨境资金集中运营中心一方面可依托境内市场资源优势,为融资、汇兑、资产管理等提供更多元选择,另一方面,其通过自贸港EF账户等跨境资金工具可以较好满足企业跨境资金进出需求,提升资金利用效能。
整体而言,跨境资金集中运营中心将持续为全球业务的拓展提供有力支撑。一方面助力增强全球资源整合能力。二是持续获得金融服务国际化支持。依托跨境资金便利等政策支持,企业可在跨境投融资、资金回流等方面获得更优安排,增强国际竞争力;三是共同提升国家战略资源安全保障能力。资金有效融通将促进公司产业链和价值链的进一步提升,通过构建全球化财资管理新生态,打造“双循环”格局下的跨境财资管理标杆,从资源供给、产业结构、风险管控三个维度全力保障国家战略资源安全。
(整理/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王培琳)
政策一分钟
海南自贸港跨境资金集中运营中心
海南自贸港跨境资金集中运营中心,是指在海南自贸港内注册并实质运营,主要负责集中运营管理跨国公司成员企业境内外本外币资金的独立法人机构,其要符合多项相关条件。在海南自贸港建设加速推进的背景下,跨境资金集中运营中心是提升企业全球资金管理能力的关键平台。
企业在海南自贸港设立跨境资金集中运营中心,一方面可依托境内市场资源优势,为融资、汇兑、资产管理等提供更多元选择,进而降低资金成本,并可通过境内集约化运作降低管理成本和人力成本,打破跨境信息差、时间差、效率差,帮助企业实现全球资金“看得见、管得住、调得动、用得好”;另一方面,自贸港EF账户可以较好满足企业跨境资金输血的需要,实现债务管理水平提升和成本下降的双利。
(整理/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王培琳)
记者“首”记
独木难成林 百花才是春
海南自贸港跨境资金集中运营中心的落地,是海南自贸港诸多金融开放政策中的一个。多个金融创新政策交错叠加,为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发展利好。
站在海南自贸港全岛封关运作即将正式启动的节点,我们更清晰地看到,海南自贸港一项项金融开放政策不是孤立存在,而是像拼图一样严丝合缝、彼此赋能,形成让企业真金白银受惠的“叠加效应”。
海南自贸港的制度集成创新亦是如此。一项好政策的出台,是独木;政策之间打通协作,才能“百花满园”。譬如,金融开放政策让企业跨境资金流动更便利,财税政策则可以降低企业的运行成本,两者协同发力,才能吸引更多企业落户海南。
独木难成林,百花才是春。海南自贸港多个“自由便利”共同发力,产生的不是简单相加,而是相乘的化学反应。这种协同优势正吸引更多全球优质企业主体落户,一个更具韧性与活力、更具开放与格局的海南自贸港产业生态圈正加速成形。
(王培琳)
南海网版权声明:以上内容由南海网原创生产,未经书面许可,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或理由对上述内容的任何部分进行使用、复制、修改、抄录、传播或与其它产品捆绑使用、销售。如需转载,请与南海网联系授权,凡侵犯本公司版权等知识产权的,本公司必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电子邮箱:nhwglz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