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喝热水身体好?这个温度以上的要小心

流言

“多喝热水身体好。”

多喝热水不仅仅是一句安慰人的万能语句,也被很多人奉为圭臬,贯彻在日常生活里。

流言分析

这种说法不够严谨。

在身体不舒服的时候,有时喝热水会缓解一些症状,但热水并不能消除病因。

而且,多喝温度超过65℃的热水,容易导致食管癌。所以喝水时一定要注意温度,不能多喝超过65℃的热水。

“多喝热水”已经成为一句万能的关心别人的话,很多人在劝人多喝热水时,还会说喝热水能治百病。虽然喝了热水,很多时候身体会觉得舒服,但也只是缓解了症状,并不是因为消除了病因。

而且,热水喝不对,反而还容易导致食管癌。

不要超过65℃

世界卫生组织(WHO)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早在2016年就发布了重要警告:超过65℃的食物和饮品已被正式认定为2A类致癌物。这一结论也在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肿瘤学》上得到了强调。

而近期,一项英国的大型研究又一次给“喝太烫”敲响了警钟。

这项研究来自英国生物样本库(UKBiobank),研究对象不是几百人、几千人,而是将近45万人。这是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就是从一开始就跟着一群人一路追踪十几年,看看最后有多少人会得病),研究严谨程度很高。

和“只喝温饮或不喝热饮”的人比起来,每天喝4–6杯“热饮”的人,患癌风险高了97%,几乎翻倍。

如果是“很烫”的饮料,就更吓人了:哪怕只是每天喝4杯以内,风险也暴涨2.5倍;喝得越多,风险越高,每天喝超过8杯的人,患癌风险是其他人的5.6倍!

这个结论和你喝的是茶还是咖啡、有没有加奶,甚至有没有胃食管反流都没有太大关系——只要烫,就危险。

中国的研究者也得出过类似的结论。江苏是中国绿茶消费量最大的省份之一,无论是在食管癌高发区还是低发区,饮用绿茶的习惯都很普遍。

研究者调查了江苏省的两个地区——大丰和赣榆的1520位食管癌患者和3879位健康人士,结果发现,单纯喝绿茶与患病关系不大,但如果是高温饮茶,风险就明显上升——在大丰,喝热茶的人患癌风险是普通人的1.9倍,在赣榆则达到了3.1倍。

“修复-损伤-再修复”:

搞错节拍的死循环

热饮致癌的过程其实很“直球”——就是反复把食管烫伤。

我们每天吃进去的食物,大约需要9秒才能从口腔穿过食管抵达胃部,这意味着每食一口烫食,食管就要承受9秒的高温刺激。65°C的饮品进入食管时温度依然能维持在50℃以上,足以对娇嫩的黏膜造成实打实的烫伤。

真正危险的,并不是那一次两次的烫伤,而是“修复-损伤-再修复”的死循环。食管黏膜每被烫一次,下层细胞就要加速增生来修补表面的创口。可如果这个过程不断重复,身体就可能搞错修复节奏,开始不加选择地复制出一些结构混乱的“异型性细胞”,最终埋下癌变的种子。

更要命的是,受损的屏障就像破了洞的城墙,让原本被阻挡在外的致癌物也更容易攻进来,比如烟草中的亚硝胺、多环芳烃等毒物,或者反流上来的胃酸。

动物实验证明,即便热饮单独出现不一定直接致癌,但如果和这些致癌物联手,患癌几率会显著提升。

如何保护食管?

为了保护食管,喝水时要做到以下几点:

·等一等再喝:倒好茶或咖啡后,至少等待4–5分钟,让温度降到安全范围(低于65℃)。

·小口慢饮:避免大口吞咽,改为小口品饮,减少对食管黏膜的热刺激。

如果有长期吸烟、饮酒或胃食管反流病史,更要避免高温饮食,因为热损伤会与这些风险因素叠加。

照“谣”镜

这类谣言会将一句生活中常见的话语泛化为适用于所有健康场景的万能建议,而忽略对健康的真实影响。

面对这类谣言,要理性面对,尤其要小心能“治百病”的说法。

责任编辑: 陈浩

推荐阅读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5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966123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