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石”脱落:你的眩晕,可能是耳朵里的小石头在“流浪”

你是否经历过这样的瞬间:早晨起床时突然一阵天旋地转,抬头取物时突然头晕目眩,甚至翻个身都觉得整个世界在旋转?这种来势汹汹却又不留痕迹的眩晕,很可能是你耳朵里的一些“小石头”在“流浪”所致。在医学上,这被称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而通俗地说,就是“耳石脱落”。

耳朵里的“平衡石”

我们每个人的耳中都有个精细的器官,叫做“内耳”。它不但主管听力,而且还控制着身体的平衡,内耳是相当精密的均衡装置,由三条半圆(半规管)和两条充液的囊状结构构成,宛若耳朵内的微型迷宫。

在这些囊状结构里,存在着数以千计的微小晶体,它们是本文主角——“耳石”。这些微小晶体实际由碳酸钙构成,大小约5-30微米,比一粒沙子小得多。正常时,它们安稳待在内耳特定部位,像铺路石般整齐排列,帮我们感知头部直线加速度与重力变化。我们移动头部时,这些耳石会随惯性在凝胶状基质中移动,刺激毛细胞向大脑发信号:“我们正在运动!”大脑会综合眼睛、耳朵和身体各处信息,协调动作,保持身体平衡。

当“小石头”开始“流浪”

问题出在这些本该安稳待着的耳石掉了下来,跑到了不该去的地方——半规管里。半规管是内耳中三个互相垂直的环形管子,内部充满专门传递信号的液体,主要功能是感知头部做旋转动作时的变化。当耳石碎片脱落并进入半规管后,会随着头部位置的改变在管内发生移动,不再受正常位置的约束。

当你平躺或者翻身的时候,那些脱离出来的耳石就会在半规管中滚来滚去,推动管中的流体运动,从而形成强烈讯号传送到脑部。当你收到这种错误的信息时,你的脑子就会判断你做了激烈而又突如其来的运动。这样的认知偏见就会引起视觉上的矛盾:内耳发出的信号是“脑袋正在快速转动”,而人眼看到的则是“四周的天花板都是静态的”,这就造成严重的眩晕。

那本来好好的耳石,为啥会掉下来 “乱跑” 呢?多数时候是因为年纪大了,身体自然退化导致的。年纪越大,固定耳石的凝胶状东西可能会慢慢变薄、变样,就像胶水放久了没粘性,耳石就容易掉下来。所以 50 岁以上的人更容易遇到这种情况。

脑部有创伤也是常见的诱发因素。哪怕只是一点点的碰撞,所爆发出来的冲击力,也足够将那些细小的耳石给震得偏离原位。所以很多人在车祸中都会有头晕的感觉。除此之外在做牙医的过程中,如果长期处于固定的位置,或者是长时间需要仰头工作,都又可能引起耳石掉落。另外内耳的血液循环障碍、骨质疏松、慢性中耳炎、偏头疼等也与其有一定的关系。

识别“流浪耳石”的踪迹

耳石脱落引起的眩晕有其独特的特点,了解这些特征可以帮助我们将其与其他类型的头晕区分开来。

最典型的特征是位置性:头部位置变动时,眩晕常会突然发作,像起床、躺下、翻身、抬头或弯腰的瞬间都可能出现。保持静止后,症状通常慢慢缓解。这类眩晕多短暂且剧烈:每次发作持续时间多在数十秒到一分钟左右,极少超两分钟,眩晕感却可能很强,还会让人觉得周围环境在旋转。

另一个特点是疲劳性:由于耳石分布于导管各处,或者已不再活动,所以在多次发作后,这些不适会短暂缓解或者完全消除。但是当你停下来一小会儿后,再次移动你的脑袋,那么这些症状可能又会悄悄卷土重来。就会恢复正常。

要知道由耳石造成的头晕通常不会伴有听力减退、耳鸣、头痛或四肢乏力。如果有上述表现,也有可能是其它的疾病。

让“流浪”的石头回家

幸运的是,多数耳石脱落引发的眩晕,能用简单有效的方法治疗,不用依赖药物或手术。医学上最常用的治疗办法就是耳石复位法。这种方法属于非侵入性物理治疗,医生会按一系列缓慢且有步骤的头位变化操作,引导那些 “流浪” 的耳石碎片回到它们原本该待的位置。

根据耳石脱落的部位(多见于后半规管,水平或前半规管偶见),医生往往会选择与位置相互匹配的方法进行治疗。单次处理可以完全治愈,但也有少数情况需要多次操作。在进行手术后,医生都会让患者在睡觉的时候尽量不要做太大的头部活动,这样可以给内耳平稳的恢复环境,避免耳石再一次掉落。对于比较难治的患者,建议采用前庭功能康复疗法,借助眼球、头部和身体的系列运动,增强大脑对平衡信息的适应性和代偿能力。

与“流浪耳石”和平共处

耳石复位是很好的治疗方法,但是此疗法可能导致耳石症的多次复发,因此便需要掌握防止复发的措施,这和症状管理都很重要。

平时要避免做激烈的头部活动,如快速扭头、抬头等动作,这样可以减少耳石的脱落风险。从床上爬起来或者是平躺的时候要慢慢的,最好是侧着身子,然后借助手的帮助慢慢的站起来。注意合理的膳食结构,日常生活里补充足够的钙质和维他命D能帮助维护耳石的正常发育。适量的运动也可以促进全身的血液循环,也包括在内耳的微循环。

对于有过耳石脱落的人来说,认识到早期的征兆是非常重要的。当感觉到轻度头昏时,应立即采用慢速动作,以防止出现重度头昏。虽然这篇文章为您介绍了有关耳道结石的基础,但是如果有持续性或者重度的头晕,还是应该请专科医师来诊断。因为头晕也有可能是脑部疾病、心血管疾病等其它神经疾病所致。

小结

耳朵里的这些“小石头”虽微小,却在平衡感知中扮演重要角色。它们“离家流浪”时,便会引发令人困扰的眩晕发作。下次再遇突然的天旋地转,或许你能会心一笑:原来是耳朵里的小石头又开启了短暂冒险。之后,放心找医生,帮这些“流浪”的小石头寻回归途。

作者: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八医院 五官科 主管护师 章艺三
责任编辑: 符慧华

推荐阅读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5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966123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