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 | 莫让“李鬼”车险成了安全出行的“坑”
南海网2025-09-15 22:20:52
近年来,一种俗称“机动车安全统筹”的业务在全国多地悄然兴起,从业人员打着保险服务旗号向不特定的消费者推销,因价格较低被不少车主误认为“更便宜的车险”。
事实上,“众安车服”“国寿联动”这些名称刻意模仿知名保险公司的机构,打着“统筹互助”旗号的产品,实则是游走于监管灰色地带的“山寨保险”,正将手伸向车主的钱包。他们“炮制”的《安监服务电子单》《安全系统监控服务单》等“伪保单”,均通过隐蔽方式规避“保险”实质:海南国寿联动在服务条款中用极小字体声明“非保险公司”;众安车服在《安全保障单》不显眼处标注收取的是“保障金”而非保费……此类“统筹保险”因手续简单、价格低,吸引了大量车主、营运车主购买,直到事故发生才惊觉,保单号查无此号、客服失联、公司跑路,最终只能自担损失。据不完全统计,仅海口一地,今年1至8月市场监管部门就收到相关投诉举报超5750件,较去年全年总量增长一倍以上。
更讽刺的是,这些“山寨公司”的运营如同“打游击”。以“众安车服(海南)汽车有限公司”为例,一年内四次变更注册地址,三次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涉诉至少19起却仍在“续命”;“国信(海南)安全统筹服务有限公司”及其股东更是失信“老赖”,风险条目高达上千条。
现如今,随着监管政策的明朗与执法力度的加强,由“山寨保险”引发的全国性理赔困局,有望得到遏制。但无数已陷入其中的车主,其损失追偿之路仍显漫长。因此,要根治“山寨车险”,监管需“重拳出击”。2024年底五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规范交通安全统筹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禁止非持牌机构面向不特定车辆开展统筹业务,要求清除企业名称中的误导性表述,从源头斩断“山寨车险”的利益链。
但堵住漏洞只是第一步,更需疏通正规保险的“堵点”,减少消费者被误导购入“山寨车险”。对此,保险公司应优化产品供给,完善费率机制,用高质量服务满足需求,让车主都能买到靠谱保险。此外,在社会层面上,也要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加强对消费者的保险知识教育,提高消费者对保险产品和交通安全统筹服务的认识和理解。当然,面对“山寨车险”的围猎,车主也要提高自己对保险业务的认知,如上官网查公司资质,验明正身,重点看“免责声明”等;再如,坚持对公转账,索要电子发票,拒收个人收款截图;以及听到“合作渠道”“系统底价”等话术,立刻提高警惕,避免上当。
当监管利剑出鞘、正规保险提质,那些游走于灰色地带的“李鬼”终将无所遁形。毕竟,车主需要的不是“低价陷阱”,而是一份真正能遮风挡雨的保障。(南海时评评论员 王坤海)
南海网版权声明:以上内容由南海网原创生产,未经书面许可,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或理由对上述内容的任何部分进行使用、复制、修改、抄录、传播或与其它产品捆绑使用、销售。如需转载,请与南海网联系授权,凡侵犯本公司版权等知识产权的,本公司必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电子邮箱:nhwglz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