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经济”里的“共治”智慧

南海网2025-09-16 10:23:31

近日,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发布《关于促进文化和旅游消费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其中的“创新特色文旅消费场景”部分提出“开展宠物友好型旅游试点,满足‘人宠共游’合理需求”。这一看似聚焦小众的创新举措,实则开启了“它经济”与社会治理深度融合的新尝试。

“共”,是情感需求的精准回应。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宠物已成为众多家庭的“情感成员”。《2025年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显示,全国宠物消费市场规模突破3000亿元。然而,景区“禁宠令”、旅馆“谢绝宠物”、公共交通“宠物禁区”等限制,使得“带宠出行难”成为养宠群体的一大痛点。浙江将“人宠共游”纳入文旅消费升级规划,本质上是将“情感陪伴需求”纳入民生服务范畴,实现了从“物质满足”到“情感关怀”的跨越。与此相类似,北京金海湖试点“宠物友好园区”,萧山机场启用宠物专属候机厅,这些举措不仅切实回应民生热点,更彰显了“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人文关怀。

“共”,是产业融合的创新引擎。“它经济”已从宠物食品等初级业态,向“宠物服务+”复合型方向发展。以浙江为例,在民宿“适宠化”改造中,政府定标准、民宿联盟抓服务、宠物机构做保障,既避免无序改造,又让大幅提升入住率。这种“政府定规则、市场做服务、机构补短板”的共治模式,使文旅产业与“它经济”从简单叠加走向深度融合,不仅形成了“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产业生态闭环,更释放出“1+1>2”的价值协同效应,为消费升级注入兼具活力与韧性的持久动力。

“共”,是精细治理的全国样本。“人宠共游”绝非简单放开,宠物扰民、安全隐患、卫生问题等潜在矛盾也不容忽视。如何在养宠群体的情感需求与非养宠群体的权益保障间找到平衡点,是对社会治理智慧的考验。武汉制定的《社区宠物管理公约》,增强责任意识;苏州在景区设立“宠物服务岗”,提供专业服务填补管理空白。这些实践,以“共建共治共享”理念构建治理框架,使政府、市场、社会三方力量有机协同、功能互补,推动“人宠共游”从政策试点升华为可复制、可推广的精细化治理全国经验。

当“宠物即家人”逐渐成为社会共识,当“共”字背后所承载的治理智慧日益彰显,人们看到的不仅是文旅消费的升级,更是社会治理从“被动响应”到“主动共创”的全新进阶。期待“人宠共游”的宝贵经验能推广为全国智慧,让每一份“情感陪伴”都能自由出行。(杜丹)

作者: 杜丹
责任编辑: 杨彦婷

推荐阅读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5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966123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