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周刊 | 佐味骑兵琼酱
海南日报2025-09-15 08:13:08
■ 全媒体记者 陈蔚林
编者按
8月开渔以来,三亚、乐东等地流行吃酸豆鱼(酸汤鱼),这直接带动了酸豆酱的销售。虾酱、扁豆酱、酸豆酱、黄灯笼辣椒酱、益智酱、捞叶酱、荔枝酱……海南人利用本地食材,制作出品类丰富的酱料,为琼岛风味写下精彩一笔,本期《海南周刊》封面聚焦酱香海南,敬请关注!
相信很多海南人都有这样的记忆:天刚蒙蒙亮,街头巷尾接连响起碗勺碰撞的声音。走进熟悉的小店,店家捧来烫手的面碗,只见奶白汤汁里盘桓着纤长的粉面,一抹鲜亮的金黄若隐若现于袅袅热气之中。
这抹金黄,就是黄灯笼辣椒酱。采摘的新鲜辣椒经过反复舂捣,与油、盐、蒜末等充分交融,经过短时发酵形成层次分明的辣酱——先喝一口醇香的面汤,舌尖刚被温柔包裹,高达17万个辣度单位的黄灯笼辣椒开始释放威力,猛然激出食材的鲜香滋味、额头的细密汗珠,痛痛快快地打开了全新的一天。
一勺辣酱,只是洒落星星点点,就能把一碗汤面的口感大幅提升,这无疑印证了那句名言:“酱者,百味之将帅,帅百味而行。”在海南,人们对酱料的讲究,不亚于关心食材是否新鲜、烹饪技法是否地道。无论是虾酱、什锦酱、辣椒酱,还是扁豆酱、捞叶酱、益智酱……一勺好酱的融入,就能让“清淡”有别于“寡淡”,为食客增添舌尖上的快意。
酱与生活
就地取材、物尽其用
现代厨房里,各种酱料琳琅满目——甜面酱甜里带鲜,与肉丝一炒就能轻松愉悦孩子的味蕾;剁椒酱辣而不燥,往鱼头上一盖就能从潇湘火遍全国。酱料,就像现成的味觉公式,似乎往食材上一“套”就能“加分”。
然而,许多酱料并非为“加分”而生。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就拿海南沿海居民喜食的虾酱来说,在物资匮乏的年代,这是他们一日三餐都离不开的“主菜”。每到初夏,主妇们就开始谋划制作虾酱。她们挑着箩筐从渔港归家,将鲜活的小海虾清理干净,加入适量海盐、姜片等捣成虾泥,在密封的酱缸(一些地方用坛或罐)前日日盼着虾泥的颜色由淡转深、形态变得黏稠。
虾酱。资料图
当一缸虾酱终于大功告成,闻到掀盖时空气中弥漫的咸腥,主妇们总会长长地吁出一口气:有了它的“加持”,碗里的清汤寡水、涩口野菜不再难以下咽,其中富含的虾青素、蛋白质等营养元素,也能为家里卖力气的男人、长身体的孩子稍作补给了。
三亚、乐东等地居民爱吃扁豆酱,也与地理和气候条件紧密相关。这一带雨水相对较少、坡地多,而扁豆这种植物却是撒下种子就能发芽,甚至无需浇水、施肥、除虫。可惜的是,扁豆产量不高,且一年只收一季,主妇们为了合理利用这些豆子,便将其浸泡、烹煮、捣烂,与蒜末、姜蓉、食盐等混合发酵,如此制成的扁豆酱吃上一年半载也不会变质。
后来的研究表明,扁豆酱甜中带酸,适合热带地区食用,其中蛋白质、脂肪、钙、磷、铁等元素丰富,具有健脾、止汗、祛湿等功效。这便为扁豆酱在古崖州地区传承逾400年找到了科学依据。
而今,凭借独特的口感,承载乡土记忆的扁豆酱已然成为琼南饮食文化的载体之一,扁豆酱焖鱼、扁豆酱杂鱼煲等也成了经典的地方美食符号。2023年12月,“崖城扁豆酱制作技艺”被列入海南省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扁豆酱焖鱼。苏隐墨 摄
和“崖城扁豆酱制作技艺”一样,近年来,越来越多酱料制作技艺进入各地非遗名录。海口香榭美舍度假酒店行政总厨、注册中国烹饪大师吴盛群认为,制酱既体现了发酵的技艺,也体现了中国人“顺应自然、就地取材、物尽其用”的生活哲学。酱缸、陶罐封存的,不仅是食材,更是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奔赴、对文化的坚守和传承。
酱法传承
好标准来自民间技艺
被列入非遗名录的过程中,“崖城扁豆酱制作技艺”得到了系统梳理。
制作一缸“标准”的扁豆酱,核心工序包含6个步骤:簸筛,精选本地扁豆去除杂质;淘洗,用清水反复冲洗至无沙粒;水煮,将扁豆煮熟至绵软状态;搅碎(或捣烂),手工捣碎成糊状基底;调味,按传统配比加入蒜末、姜蓉和食盐;发酵,装入酱缸、陶罐等容器密封,经30天自然发酵形成特有风味。
尽管有了“标准”,各家各户的、农贸市场的扁豆酱仍是百家百味。调味品的配比、发酵时间的长短,每个细微的不同都会直接影响扁豆酱的品质与口感。三亚市崖州区崖城村的陈良鹏家制作扁豆酱有许多讲究:燃料必须是木材,煮好后还要焖上至少一个小时。而乐东黎族自治县黄流镇的钟永再家注重每一种调味品的比例;盐放多了,会透着咸苦;盐放少了,又少了几分香甜,甚至还有一股霉味。
虾酱的做法则有南北之别。琼南沿海地区的做法较为粗放,追求本味,而琼北会更多地添加白酒,用蒜头油把酱炸一下,一开坛便能闻到烈酒的香醇和浓郁的“腥香”。令龙泉大院花园酒店行政总厨、注册中国烹饪大师云强念念不忘的虾糟也是虾酱的一种,多流行于海口市演丰镇一带。野生的小基围虾打碎后,除了用常规的佐料拌匀,还要加入一定比例的米饭和酒饼。经过约半个月的发酵,虾糟口感微酸带甜,还伴着独特的米酒清香,是炒蟹、酸西瓜、芋头梗最好的“搭子”。
为了用虾糟给自己的烹饪作品添彩,云强曾特意到颇有名气的“演丰炒蟹第一家”,向当地制酱高手柯师傅学艺。“只有跟着看、干中学,才能把其中的奥妙摸清楚。十几年前,龙泉集团尝试做糟粕醋火锅,也曾到文昌罗豆的村子里探访,把年近80岁的林二婆请来现场教学,这才慢慢形成了一套制作糟粕醋的标准体系。”
从海南销往全球各地的黄灯笼辣椒酱,其研发也融入了民间智慧。海南春光食品有限公司研发技术总监陈旭斌介绍,第一批酱料产出后,公司在研发、品控、销售等环节,开展了专业的内部调研、感官测评,又在消费者中大范围征求意见,这才将凝聚众智众力的生产工艺标准化,最终制成既保留传统特色、又迎合大众口味的黄灯笼辣椒酱。
如今,春光食品不仅推出了不同辣度的黄灯笼辣椒酱,还在尝试开发拌饭酱、拌面酱,即以黄灯笼辣椒酱为基底,加入海鲜、牛肉、文昌鸡等本地食材,形成海南元素的叠加效应。
入席点“酱”
DIY“揾碟”的人气王
所有的酱料,最终都要服务于味蕾。在物质生活不断丰富的当下,虾酱、扁豆酱、什锦酱等不再是餐桌的主角,却仍在其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云强介绍,龙泉集团一直坚持一个经营理念——“老店要炒老味道”,即把最本味的海南菜呈现给八方食客。而“老味道”的烹制,大多就有各式海南特色酱料的“助攻”。譬如,用虾酱炒的地瓜叶、用蒜蓉酱蒸的虾蟹贝、用什锦酱焖的斋菜煲、用黄灯笼辣椒酱焗的石斑鱼,等等。
吴盛群告诉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什锦酱又被称为“琼酱”,足见海南人对它的喜爱程度。这种酱料由胡椒粉、五香粉、花生粉、芝麻酱,以及糖、醋、酱油、麻油、白酒等制成,里面甚至会加入一些蒸熟的红薯。
什锦酱。资料图
和乐蟹是海南“四大名菜”之一,除了经典的清蒸做法,也有以大蒜、生姜等炒和乐蟹的做法。在万宁、陵水等地,有时人们为了提升和乐蟹的口感,会在炒和乐蟹时加入一些什锦酱,这道菜的名称为“琼酱和乐蟹”。
在海南的用餐高峰期,无论是大酒店还是小餐馆,占据佐料盘C位的什锦酱总要不断“补货”,因为它是食客DIY(自己动手)“揾碟”的必选项——一大勺什锦酱打底后,加上酱油、蒜末、沙姜、小米辣、香菜等,再依着口味挤上一两颗新鲜酸爽的青金桔……这一碟佐料,酸中有辣、辣中有甜,可谓百味交织,别说蘸牛羊肉、鸡鸭鹅,就是蘸普通蔬菜也很好吃。
除了这些常见的酱料,海南还有许多“佐味骑兵”:用来蘸白切鸡的沙姜豉油、用来给粉汤提味的野山椒酱,还有拌在酸粉、海南粉、抱罗粉等粉面里的卤汁……不少人偏爱用糖、白醋、甜辣酱等混合制成的酸甜醋,常用它蘸炸饺、萝卜糕、韭菜饼等煎炸食品,酸酸甜甜的口感令人胃口大开,正因如此,坊间才有“一碗酸甜醋,张嘴胖两斤”的说法。
小酱新吃
海岛佳物皆可入酱
在以酱调味提鲜这条路上,总有探索者和先行者。除了什锦酱、虾酱、扁豆酱等“名酱”,海南还有一些较为小众的酱料,比如用螃蟹做的蟹酱、用马鲛鱼做的马鲛鱼酱、用百香果做的百香果酱、用斑兰叶和水果做的斑兰果味酱等。
百香果酱。李子兄弟 摄
琼海市博鳌镇万泉河入海口,盛产一种黄色的小型贝类,当地人称之为“螺湿螺”。当地人用它搭配韭菜、鸡蛋等烹制家常菜,还有人用它制作螺酱:用盐腌新鲜螺肉,再加入米糟,装入容器密封,约半个月后就可食用。这种螺酱呈灰黑色,带着海鲜特有的咸鲜味,又混杂着米糟香。
当前,海南酱料这支大“部队”还在不断吸收“新兵”。吴盛群举例,用新鲜叶片打成的斑兰沙拉酱,往炸得脆脆的虾仁上一浇,就能把山野的拙朴与深海的鲜甜一口尝尽。
海口有一家专攻创意海南菜的餐厅——金盘食验室,其主理人李子广泛阅读中医古籍、膳食营养与美食文化等方面的书籍,钻研菜品的最佳搭配和创新做法。
金盘食验室研发的各式酱料。李子兄弟 摄
开店3年来,他坚信“万物皆可酱”,先后研发了荔枝酱、捞叶酱、益智胡椒酱、胡椒益智辣椒酱、桂花百香果酱等近20种海南热带水果酱和南药膳食酱。以这些酱汁入菜的益智胡椒酱牛肉、百香果酱汁扇贝、酸豆酱文昌鸡煲等新菜品,风味独特,还有一定的滋补效果,深受消费者喜爱。
李子举例介绍,胡椒干煎鱿鱼仔配菠萝酱,其中的鱿鱼仔属于寒凉之物,于是用胡椒的“热性”调和,再用菠萝的果香提味,让食客既能尝到海岛风味,又避免食多伤身;糟粕醋椰奶文昌鸡,用特殊烹饪技艺将传统糟粕醋熬成酱汁,炖煮鲜嫩多汁的文昌鸡,加入几勺醇厚的椰奶,几种食材相互交融、相得益彰;益智胡椒酱牛肋骨,让优质牛肋骨在文火慢炖中吸饱酱汁,将黑胡椒的辛香、益智的微苦馥郁缓缓渗入纤维,每嚼一口都是对海岛美食的深度探索。
形形色色的海南酱料,在“揾碟”里也好,在汤羹、菜肴、甜品中也罢,都是海南人味觉记忆中的一缕乡愁,更是游客直观感受海南饮食文化的一个窗口。
琼酱食单
虾酱类
虾酱地瓜叶
虾酱空心菜
虾酱蒸五花肉
虾酱芒果
扁豆酱类
扁豆酱焖鱼
扁豆酱煮海虾
扁豆酱煮生蚝
酸豆酱类
酸鱼汤
酸甜蟹
酸豆酱文昌鸡煲
崖州酸粉
酸豆水
什锦酱类
琼酱和乐蟹
什锦酱小黄牛煲
益智胡椒酱类
益智胡椒酱三文鱼
益智胡椒酱牛肋骨
其他酱类
捞叶酱干煸鸭
马鲛鱼酱拌饭
荔枝酱面包
蓝莓酱酸奶
斑兰果味酱沙拉
文字/罗安明
制图/张昕
南海网版权声明:以上内容由南海网原创生产,未经书面许可,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或理由对上述内容的任何部分进行使用、复制、修改、抄录、传播或与其它产品捆绑使用、销售。如需转载,请与南海网联系授权,凡侵犯本公司版权等知识产权的,本公司必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电子邮箱:nhwglz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