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村VA” | 评论:冠军在场内,赢家在场外

南海网、新海南客户端记者 韩星

“超80万人次线下追球,带动当地旅游消费2亿元,230余家媒体持续聚焦,全网曝光量6.5亿……”这是9月10日,2025年海南“村VA”收官战报发布的数据。虽然一个月前,文昌的球队没能闯进决赛,但这份数据足以证明:拿不拿冠军,文昌都是真正赢家。

2025年海南“村VA”决赛现场。记者 李昊 摄

文昌赢在哪儿?首先在于人心共鸣。“村VA”三年坚持免费开放,渔民、农民、学生、工人等各行各业人士组队为家乡而战;提前四个小时进场等待的观众、赛场助威声此起彼伏、各市县借特色产业“云助威”扩大声量——一场排球赛,成了全岛人的情感出口。这种不分年龄职业、只看户籍的参与感,让比赛成为海南球迷“增强文化认同、释放排球热爱”的载体,也让文昌赢得了最坚实的群众基础。

其次,在于找到了“聚人气、促消费、兴产业”的发展路径。免费观赛、全民参与的模式攒足了人气,光脚打球、敲锣打镲等“名场面”营造出火热氛围,让赛事有了“吸引客流”的底气。文昌精准搭建“排球+文旅+产业”框架:联动10市县扩大赛事影响力,配套助农夜市、“跟着排球去旅行”等活动增强文旅体验,重兴斑兰、铺前糟粕醋、迈号咖啡等本土产业借赛事出圈,让看球延伸出“品美食、游景点、买特产”的消费链条,牢牢接住了80万人次线下观赛带来的“流量红利”。从6月15日到8月10日,超2亿元旅游综合收入入账,这份成绩单,比冠军奖杯更能体现赛事对地方经济的拉动作用。

场内满员进不去,观众在场外激情观赛。记者 袁玉龙 摄

三年来,在不断的探索和尝试中,文昌将“夏天去文昌看‘村VA’”凝聚成球迷、游客、本地民众的共识。文昌的赢,是以排球为媒,激活乡村活力、凝聚地域认同的深层成功。这份成功,既是文昌的,也是海南乡村振兴的缩影——只要扎根乡土、贴近民心,一颗排球,就能撬动一座城的无限可能。

令人振奋的是,9月4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释放体育消费潜力进一步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到2030年,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7万亿元,培育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体育企业和体育赛事。

在全国各类群众性赛事正如火如荼举办、人民群众参与体育消费热情高涨的当下,要想“赢”长久,文昌还需以《意见》为指引,把握政策机遇,学习苏超、浙BA等热门文旅IP出圈模式,因地制宜创新办赛思路,进一步丰富赛事供给,在“延续”与“深化”上发力,借全国新一波热潮实现赛事IP创新升级,让海南排球“走出去”。

一方面,要守住免费观赛、草根特色的内核,未来可联动全省更多乡镇加入,真正形成全省大联欢,让排球热情持续发酵。另一方面,则是要做深“排球+”文章:通过场地升级、优化配套等措施,精修“观赛+体验+消费”全场景生态;挖掘赛事中的乡土故事,激活海南地域文化展示平台,实现“场上竞技、场下文化竞秀”;延续传播热度,结合海南自贸港政策和文昌侨乡优势,加强全国联动、海外联动,如策划“一带一路”乡村排球交流赛等活动,让“村VA”从“海南名片”变成“自贸港窗口”,向世界展现中国乡村现代化的生动实践。

作者: 韩星
责任编辑: 杨子薇

推荐阅读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5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966123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