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智库·观察 | 年均增速超16%,海南加速抢跑“以场带产 深海智造”新赛道

南海网、新海南客户端记者 易帆

2024年,海南海洋经济交出一组亮眼的成绩单:海洋经济年均增速超16%,2024年海洋生产总值占GDP比重达34.1%。这一组亮眼的成绩单背后,正是海南以“向海洋要生产力”的魄力,开辟“以场带产、深海智造”新赛道的有力证明。

浩瀚而神秘的深远海是人类尚未充分开发的“蓝色疆域”,但深海装备制造技术门槛高、产业链长,需以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为支撑。当前,我国在深海资源开发、海洋安全等领域仍面临“卡脖子”问题。作为南海资源开发的前沿阵地,海南肩负着服务国家深海工程的重任。

建设“海洋强省”,海南有何底气?又如何加速抢跑这一新赛道?记者就此走访。

“以场带产”模式 构建全链条创新生态

前不久,中国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深海)启动运行,试验场海上固定试验区位于甘泉海台西北部,距三亚东南约200公里,面积约400平方公里,水深约1300米至1500米,具备典型深海水文环境特征。该试验场聚焦“国际标准+场景验证+数据赋能”,为海南提供了“技术验证—成果转化—产业集聚”的核心平台。其功能不仅限于装备测试,更通过“场景应用”拉动本地生产。

目光落到不远处的崖州湾科技城,海洋废弃物清扫系列装备加快研发、石墨烯膜材料应用科研项目开展协同攻关,南山港全力升级为国际科考母港,科考海试服务体系建设有序推进。这座汇聚新兴科技力量的“硅谷”之城,聚集了100余家涉海企业,形成深海探测装备、海洋传感器等关键部件供货能力,具备系统总包潜力,涵盖深海探测与装备、海洋声学监测、海洋生物研究、物理参数监测等领域,依托深海试验场正式运营,海南深海研发生产能力还将拓展到深海导航与定位、深海能源与动力、深海装备新材料、深海通信与数据传输等硬软件领域。2024年以来,崖州湾科技城已形成6.1亿元深海装备产值,初步实现“试验场—研发—制造”闭环。

资料图:崖州湾科技城产业促进中心

一组数据足以窥见海南海洋产业发展的强劲动力:2022-2024年,海南海洋生产总值从2009亿元跃升至2707亿元,年均增速16.1%,增速连续两年居全国前列。海洋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海工装备、深海油气、海洋生物制造等新兴产业增速超60%,成为新增长极。

科技创新引领 产业蓝图加速落地

海南海洋产业快速发展,产业体制机制逐步健全。2024年,省委海洋委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省海洋厅、省海洋经济发展与资源保护研究院等机构相继成立,构建起“委、厅、院、总队、中心”综合管理体系,并绘就“5+4+2”现代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路线图。

在科技创新方面,海南区域海洋创新指数位居全国第一梯次。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深海)即将投入试运行,我国首艘自主研制的深远海科考船“探索三号”入列,全国首个深水高压气田“深海一号”二期投产。此外,海南创新海洋调查机制,首次利用社会资金完成“0129”海洋调查项目,并联合央企、科研院所组建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理事会,打造“深海创服平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交易额超3500万元。

资料图:我国首个深水高压气田“深海一号”二期项目全面投产

在2025年海南自由贸易港全球招商大会深海产业推介会上,现场签约项目23个,涵盖海上风电、深海油气、船艇智造等领域,总投资超117亿元,展现了强劲的产业吸引力。

在海洋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海南坚持生态优先。2024年,全省近岸海域优良水质面积比例达99.90%,创十年来新高。通过海洋灾害综合防治能力建设项目,海南新增改建岸基、海基站点373个,环岛观测站位密度大幅提升,海洋预警与防灾能力显著增强。

未来布局:打造“深海智造”产业集群

然而,起步晚、底子薄的海南海洋产业比较薄弱,需进一步夯实产业基础。

海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国南海研究院副院长李勇新认为,依托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深海)这一平台,有助于提升海南深海科技研发、测试验证与产业转化能力,突破海南海洋产业升级的技术瓶颈,推动海南的海洋经济从资源依赖型向科技驱动型转变。

海南在发展海洋新质生产力上,可总结商业航天领域“以场带产”的做法,借鉴国内外海洋综合试验场的经验,紧紧扭住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深海)建设这个“牛鼻子”,不断激发和释放试验场平台的效能与活力,通过“以场带产、深海智造”,探索一条海洋领域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政策链、资金链深度融合的路子。

海南省海洋厅党组书记、厅长李东屿表示,将抓住崖州湾科技城深海装备制造成型起势以及深海试验场的独特性,以需求和应用为导向,进一步推动国家深海工程及相关重大项目在海南落地,同时,将把握大科学装置技术溢出潜力,“以我为主”谋划一批具有海南特色的深海领域项目,加速大科学装置“沿途下蛋”成果转化进程,吸引上下游企业集聚,打造“深海智造”特色产业集群。

下一步,海南将以“建平台、谋项目、求新增量”为目标,实施“8+1”重点项目,打造“深海智造”特色产业集群,并开展“深海找矿突破与多能利用”等工程。2025年,国家海洋信息中心、环境预报中心等“国家队”将进驻海南,共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南中国海区域海啸预警中心,助力我国深海科技国际化布局。

从“试验场”到“产业场”,海南正以系统工程思维破解深海科技与产业融合难题。在自贸港建设的关键阶段,这片蓝色国土上的创新浪潮,将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

责任编辑: 章慧

推荐阅读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5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966123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