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智库·财经观察 | 渔业产值近600亿元,海南筑牢“蓝色粮仓”

南海网、新海南客户端记者 易帆

8月16日,为期3个半月的南海休渔伏季结束。在临高调楼镇武莲渔港码头上,修整一新的渔船整装待发,渔民欢呼着“开渔咯”,新一轮的耕海征途即将拉开序幕。

开渔,并不是渔民们的“独乐乐”,而是全民的“众乐乐”。当天,海南海口、三亚、临高、琼海等多个市县同时举办开渔节,市民游客逛渔港寻渔趣,或是品尝“第一网”海鲜的鲜甜,或是从事渔家农事,赶海、网渔、海钓……在互动体验中感受千年渔港的魅力。

当渔船推开波涛,带回来的便是满舱的丰收喜悦。新鲜的渔获上岸,市民游客便寻着这一丝的鲜甜钻进熙熙攘攘的渔港之中,至此渔村的烟火气升腾起来了,一批“网红”渔村由此而生。渔民们洗脚上岸开起了民宿、经营起了休闲渔船,日子越过越红火。

临高县调楼镇武莲渔港码头上千帆竞发,即将开启新一轮的耕海征程。记者 易帆 摄

开渔,是大自然的馈赠,在一波汪洋中诉说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近年来,三亚蜈支洲岛海域海洋牧场等多个牧场加快建设,海洋生态环境不断改善,让种类繁多、形态各异的海洋生物在海洋牧场聚集、繁殖、生长。

记者从海南省农业农村厅获悉,今年1-7月份,全省水产品总产量98.16万吨,其中,水产养殖产量48.68万吨。去年,全省渔业产值595亿元,同比增长13.8%,渔业发展保持较快速度和较高质量发展

临高县调楼镇武莲渔港码头上千帆待发。记者 易帆 摄

传统渔村蜕变

保留渔村记忆 变身特色文旅小镇

在海南环岛旅游公路临高角段,蜿蜒的公路一侧是错落有致的渔村民房,另一侧是碧海蓝天的壮阔美景。近年来,随着环岛旅游公路的通车,位于临高县临城镇北部的传统渔村——昌拱村迎来了发展新机遇。村民们不再仅依靠渔业为生,而是纷纷变身“导游”,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

临高第三届开渔文化节8月16日开幕。记者 易帆 摄

清晨,渔民方小欢熟练地整理着赶海工具,准备带领游客体验退潮后的滩涂乐趣。她的身份不仅是渔民,还是渔文化讲解员、赶海向导和手工艺人。“以前靠打鱼为生,收入不稳定。现在带着游客赶海、讲解渔村故事,还能用捡来的贝壳做手工艺品卖,日子越来越红火。”方小欢笑着说。

在昌拱村,像方小欢这样的新渔民不在少数。依托滨海民宿带的建设,许多渔民转型为民宿管家、旅游向导或手艺人。游客来到这里,不仅能住进面朝大海的渔家小院,还能体验赶海、品尝海鲜、聆听渔村故事,感受最地道的渔家生活。

“过去村里人盼船归,现在盼客来。”老渔民望着灯塔感慨。从传统渔业到多元旅游,昌拱村的转型之路,正是海南环岛旅游公路带动乡村发展的生动缩影。

临高是“渔业大县”,但走在传统渔业的发展转型的十字路口,临高县渔业产业面临着诸多矛盾。临高县深入实施"三区一园"发展战略,全面推进"五色经济"产业布局,推动传统渔业向深加工、休闲渔业、冷链物流等多元业态跨越。

渔民合唱渔歌,祝福渔获满舱。记者 易帆 摄

“我们规划了17.36公里的渔港联通工程,投资11.2亿元串联7大渔港,打造全省独有的渔业产业观光带。”临高县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王赵未介绍,这条串联率达90%的“海上公路”,将破解渔港孤岛化困局,成为融合生产、运输、旅游功能的“黄金走廊”。据悉,位于调楼镇的水产品交易中心二期即将投入运营,美夏渔港投资3000万元建设的海钓基地初具规模。此外,以头咀三级渔港、美夏二级渔港为代表的“十五五”规划项目,将进一步补齐基础设施短板。

深海网箱、工厂化养殖

渔民换了方式来“耕海”

“以往,红瓜子斑只能靠人工捕捞,如今,在海南红瓜子斑已经实现了人工驯养。”万宁海洋渔业协会会长叶慧强说,近年来在科研团队的技术支撑下,企业不仅攻克了红瓜子斑人工繁育难关,还系统探明其性腺发育规律及幼体生长特征,成功建立东星斑、红瓜子斑等细胞系,并初步建成多种名贵石斑鱼种质资源库。

资料图:红九棘鲈。养殖企业供图

在科技助力之下,海南渔业正由传统捕捞逐步向深海网箱、工厂化养殖转变。

资料图:文昌冯家湾现代化渔业产业园。记者 吴岳文 摄

在文昌冯家湾国家渔业产业园,中云农水产科技负责人袁俊岭轻触操作面板,就可实现“一键投喂”鱼苗,以及查看水池内循环水质情况等操作,实现智能“托管”,一个人就能管上一座年产200万尾珍珠斑的养殖工厂。“珍珠斑目前市场售价比较高,就因为这条鱼好吃但不好养。”袁俊岭说,传统的外塘养殖环境不稳定,鱼苗容易生病,存活率低。而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让鱼苗在稳定优质的水质中生长,存活率高了,鱼肉的品质也得到了提升。

资料图:海南蓝粮科技有限公司在三亚西岛附近海域繁育的石斑鱼。记者 利声富 摄

近日,在三亚天涯区西瑁洲岛西北侧海域,随着200万尾金鲳鱼苗分期分批被缓缓地投放至4口深水抗风浪网箱中,由海垦集团打造的海垦(三亚湾)深远海养殖项目投产,全力构建“装备+养殖+加工”的全产业链模式。项目自2025年3月启动以来,已完成23口网箱制作和锚固,后续工程正在抓紧推进中,预计年内将累计养殖超500万尾金鲳鱼。该项目负责人介绍,项目采用智能化投喂和病害监测技术,金鲳鱼的生长周期可缩短至6个月。预计该项目首批成鱼将于今年11月或12月上市,与广东湛江等金鲳鱼主产区错峰供应,抢占市场空窗期。

资料图:2024年12月2日,三亚西岛附近海域,渔民齐心协力进行捕捞收网作业。来源:三亚日报

资料图:2024年12月2日,三亚西岛附近码头,渔民在分拣金鲳鱼。来源:三亚日报

记者了解到,“十四五”以来,海南加快推进以现代渔业产业园建设为代表的陆基设施渔业建设,推动创建文昌、万宁、东方和昌江4个国家级现代渔业产业园,文昌、万宁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已通过国家评估验收。截至2024年,全省海水工厂化养殖水体达到646万立方米,较十四五初期增长达171%,排在全国第三位。

渔业持续走向深海,深远海养殖装备化水平不断提高。目前全省重力式养殖网箱超过2800口,桁架类大型养殖网箱5个,全省养殖水体达到848万立方米,上升至全国第三位。

昌江元道深海网箱养殖金鲳鱼迎来丰收。昌江融媒体中心供图

碧海扬帆处,渔歌正新声。从传统捕捞到科技赋能,从近海养殖到深远海布局,海南渔业正以创新之姿破浪前行,在蔚蓝疆域书写高质量发展的时代答卷。

当现代渔业产业园的循环水系统映照科技之光,当深水网箱在南海碧波中连点成片,这片热土见证的不仅是产量的跃升,更是发展理念的深刻变革——生态优先让“蓝色粮仓”永续丰盈,三产融合为渔村振兴注入动能。

责任编辑: 周玉敏

推荐阅读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5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966123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