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报推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特别报道《回声》

海南日报2025-08-15 09:53:25

回声——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特别报道

80年前的今天,日本天皇通过广播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最终胜利。这一天,和平的曙光从废墟中升起,浴血奋战长达14年之久的中国人民“笑口高张、热泪如狂”。

琼崖抗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在6年多的烽火岁月里,200多万琼崖儿女同仇敌忾,在孤岛的艰苦环境中书写了中华民族抗战史上荡气回肠的篇章。中共琼崖特委坚决执行中共中央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和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同国民党琼崖当局、各抗日团体团结合作,广泛宣传发动群众,实行全民族抗战。琼崖抗日独立纵队击毙日军、伪军3572人,解放了全岛五分之三的地区,是琼崖抗战中当之无愧的中流砥柱。

在琼崖抗战中,各民族同胞踊跃参军,拿起粉枪、大刀等与日伪军血战;广大琼侨通过捐款、捐物、加入回乡服务团等形式支援抗战;青年学生、老人、妇女甚至儿童,通过提供情报、运送物资、做饭煮药等方式,为抗日队伍提供服务保障……许多英雄儿女为了保家卫国,抛头颅、洒热血,年纪轻轻就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抗战时期转战在敌后的部分琼崖抗日独立总队战士。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在这个缅怀先烈、致敬英雄的庄严时刻,我们更加怀念为国家、为民族、为和平牺牲的抗日英烈们。

铭记历史,缅怀先烈,要求我们坚持正确的历史观、价值观,同一切歪曲甚至美化侵略战争的行为作斗争;勿忘国耻、奋发图强,把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将和平的火种一代代传下去。

伟大斗争造就伟大精神,伟大精神滋养伟大事业。聆听历史的回声,是为了更好地面向未来。在自贸港建设的新征程中,我们应该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团结一致、克服困难、努力拼搏,携手创造海南更加美好的明天!

点击版面图

查看详细报道

↓↓↓

1939海南陷入至暗时刻

乐东黎族自治县黄流镇东北约一公里处,田野平坦,绿意盎然。只是田野中间,一栋破旧的小楼孤独伫立,与周围的风光格格不入。似乎是草地上竖起的钢钉、大海中突然出现的礁石,给人刺痛、冲击感。

这刺痛感来自80多年前。同样平坦开阔的风景,只是当年站在这小楼上,目下所及,不是向阳生长的作物,而是从黑暗深处驶来的飞机。此地曾是日军南进机场,这座小楼就是指挥塔楼,是日寇侵略海南的历史铁证。

日寇的屠戮和暴行:

永不磨灭的伤痕

无论过去多久,有些历史不能忘不敢忘,亦不曾忘。

文昌市东阁镇金牛流坑村的一片坟茔前,有四尊石像呈跪姿,石像背部刻着名字:海军中将近藤信竹,陆军中将佐贺,陆军少将安藤利吉,旅团长少将饭田祥二郎。

村民介绍,1942年,农历三月初六,金牛流坑村有72名无辜村民被日寇残忍杀害。这四尊跪像,就是要揭露日寇罪行,提醒后人不忘历史。

抗战时期,日本在海南疯狂掠夺铁矿等资源

血泪交织下的经济掠夺

在海南,有一批珍贵的历史资料——1963年组织的石碌铁矿职工口述矿史的回忆录,其中有156名抗战时期幸存劳工的回忆,详细地记录了这些矿工在抗战时期被日军强征、骗招到海南石碌铁矿的悲惨经历。这些矿工的回忆资料,后被收入《海南铁矿劳工口述史》(中共海南省委党史研究室、海南海钢集团有限公司编,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一书,以此揭开日本在海南进行经济掠夺的冰山一角。

抗战时期日本在海南的文化侵略

日军侵占海南后,为巩固其在沦陷区的全面统治,在经济掠夺的同时还极力实施奴化教育,灌输奴化思想,试图以文化侵略来消磨中国人民的抗日意志。这些活动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兴办一些学校,进行奴化教育;二是通过各类宣传,宣扬日本侵略的合理性。

星火聚孤岛 团结御外侮

碧天澄明,草木葱翠,位于海口市琼山区云龙镇的琼崖红军云龙改编旧址,近日迎来参观热潮。

步入旧址,迎面就是一尊琼崖抗日独立队战士的全身铜质铸像,战士手握钢枪、背着弹夹,目光坚毅地凝视远方。铸像基座正面刻有徐向前的题词——琼崖抗日先锋,6个大字鲜红醒目。

琼崖抗战经典战例

从1939年到1945年,琼崖军民孤岛奋战,克服武器装备落后等方面劣势,采用灵活机动的战术打击敌人,拖住了大量日军兵力。中共琼崖特委坚持独立自主原则,坚持团结抗战,坚持依靠和发动群众,最终迎来抗日战争的胜利。6年多的时间里,军民携手抗击日寇,涌现一批经典战例。

琼崖日军投降前后——

侵略者的末路

一把军刀,见证了侵琼日军投降的历史。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的展厅里,陈列着一把日本军刀,标牌上写着:“1945年侵华日军海南警备府司令、海军中将伍贺启次郎投降时呈交的海军军刀。”捐赠者是曾任国民党第46军军长的韩练成(抗战期间与周恩来保持密切的单线联系,暗中保护琼崖党组织,1950年加入共产党)。据韩练成之子韩兢回忆,这把军刀是抗战胜利后伍贺启次郎交给韩练成的。1959年,韩练成将刀捐给了正在征集文物的军事博物馆。

海南抗战英烈群像——

八千壮士浴血天涯

抗日战争期间,琼崖大地涌现一批英雄儿女,他们同骄横残暴的侵略者战斗,许多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据史料记载,全民族抗战时期(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海南共有烈士8077人(仅为有记载可查的),他们舍生取义、保家卫国的故事至今读之仍十分感人。

海南大学教授金山:

跨国追寻侵琼罪证

在金山的办公室里,一书柜得之不易的日文资料中,许多已经被翻烂甚至有些许粉化,而与之相应的是他接二连三发表的日军侵琼研究成果。

海南师范大学教授张兴吉:

和时间赛跑 向历史求真

和时间赛跑、向历史求真,向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海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张兴吉就投身于日军侵琼研究,尤其是日军对海南的经济掠夺。在这条艰难的路上,他已经走了近30年。

“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黄一鸣——

用黑白镜头还原黑暗岁月

20年前,《中国日报》海南记者站原站长、纪实摄影家黄一鸣先生,开始了有关海南“慰安妇”的主题拍摄,直到2023年11月9日,海南岛上最后一位“慰安妇”阿婆李美金在澄迈去世。最近,黄一鸣正在筹备一个“慰安妇”专题摄影展览,参加国际摄影艺术联盟主办的抗日战争胜利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摄影作品展览。

用影像记录“慰安妇”幸存者,陈厚志——

为历史留证 用镜头正名

上千张照片,数百份影像和录音素材,印证着日军罪恶暴行的血泪史……63岁的陈厚志时常对着电脑,梳理核实这些影像的时间、史实,守住历史足迹。

源于外祖父当过劳工,始于一张日文明信片

85后张鸿十年收藏路

8月1日上午,在海口古玩城地下一层的一间陶瓷老物件小店里,“85后”主理人张鸿一边整理日军侵琼的文献资料,一边通过微信与一位安徽藏友就对方手上一件藏品讨论历史背景和人物身份,那是1942年“琼山县琼山商会主席韩仁丰”誊抄明代琼山先贤丘濬《五指山诗》赠予“海南岛琼山县政府山田指导官殿”的书法作品……张鸿喜欢收藏是从邮票开始的,2015年,他从一位藏友那里交流到一张题为《海南岛海口市》、画面为海甸溪和骑楼建筑群的日文明信片后,开始留意日军侵华尤其是侵琼的文献资料。

画家+藏家蔡於良

方寸徽章见战争岁月

海南画家蔡於良的工作室里,其收藏的黎锦、椰雕等艺术品数不胜数,琳琅满目。而博古架的最显眼处,摆放的则是一排排置于定制亚克力盒里的徽章。

“一枚徽章,就是一个故事,就是一段历史。它们记录着时代变迁,也彰显着时代特征。”抚过一枚枚烙印着时光印记的徽章,蔡於良如数家珍。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他特意将所藏的约2000枚徽章进行整理,以此为媒讲述那段历史。

总策划:林绍炜

执行策划:周华岚 张一强 岳嵬 李丛娇

主编:罗安明 侯赛 徐珊珊 陈耿

视觉设计:陈海冰 孙发强

雕塑《琼崖华侨联合总会回乡服务团》 作者:陈学博

海南日报、中共海南省委党史研究室(海南省地方志办公室)联合推出

责任编辑: 吉训侦

推荐阅读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5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966123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