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关税”红利加持 海南自贸港国际航空枢纽建设动力十足|封关运作进行时
南海网、新海南客户端2025-08-15 08:58:04
编者按:
琼州潮涌处,开放正蹄疾。经党中央批准,海南自由贸易港全岛封关运作将于2025年12月18日正式启动。全岛封关运作是海南自贸港建设的标志性工程,是进一步扩大开放的重要举措,具有里程碑意义。即日起,海南省融媒体中心推出《封关运作进行时》系列报道,记者将深入一线,以图文、视频形式,直击封关运作冲刺脉动。从口岸监管到离岛免税,从航天发射到深海育种,从数据云端到雨林秘境,生动展现封关运作将如何赋能产业升级、优化营商环境、便利社会民生、汇聚四方人才,让政策红利可感可及,共同见证海南奋力打造引领我国新时代对外开放重要门户的生动实践。
南海网、新海南客户端记者 叶长文 姚皓
对于海南市场主体而言,“零关税”政策究竟带来了怎样的便利与自由?为何说它成为自贸港吸引全球要素、凝聚发展动能的关键磁石?海南自贸港封关运作进入倒计时,政策红利持续释放。近日,记者探访海南航空,这家海南主基地航企,从航材进口到设备引进,从物流升级到维修布局,解码“零关税”红利如何转化为运营优化与增长动能,感受政策赋能下的企业获得感。
“零关税”航材:为运营成本做“减法”
“自2020年至今,我们紧抓‘零关税’政策红利,实实在在降低了运营成本,提升了市场竞争力。”海南航空采购部通关保障中心林杰灵晒出的“成绩单”,道出“零关税”政策的直接效益。作为首个完成“零关税”航材进口的航企,海航在航材采购领域的税收节省是政策落地的生动注脚。
海口空港综合保税区内的吉耐斯航空发动机维修基地。记者 吴多圣 摄
航空业航材需求大、成本高,进口关税及增值税曾是负担。自贸港原辅料“零关税”政策为航材采购打开降本通道。海航已进口发动机、空气循环机等12票关键航材,货值约3.5亿元,节省关税及增值税超5000万元。
自用生产设备“零关税”政策同样见效。海航利用该政策进口3个发动机托架,节省税费40余万元。看似小额的节省,体现政策对运营细节的覆盖,积少成多减轻持续运营压力。
海口吉耐斯航空发动机维修基地的技术团队对一台航空发动机进行“体检”。记者 吴多圣 摄
航空器维修领域政策带来长期红利。借助“航空器及零部件维修后复运免税”政策,海航处理600余票航材维修业务,涉及维修费约18亿元,节省关税超3500万元。飞机维修是“刚需”,免税政策让海航在保障质量的同时,无需过度担忧税费成本,维修周期更灵活,间接保障航班准点率与安全性。
今年,海航在交通工具进口领域实现“零关税”突破,引进A321NEO飞机,8年监管期预计省关税约360万元。
政策红利延伸:全产业链成本优势凸显
“零关税”政策红利不止于直接税费节省,更通过产业链传导,为海航全业务链条带来成本优势,这是自贸港政策的间接获得感。
航线网络布局上,税收成本降低让海航有更多资源投入全球通道建设。海南航空市场营销委员会销售部海南区域营销中心副总监张达介绍,今年上半年已新开海口-伦敦等7条国际航线,“我们要织密RCEP国家首都航线,深耕‘两洋枢纽’打通亚欧、澳新空中走廊,还要靠吉隆坡、吉达等航线建中转网络,让免签政策真正‘飞’起来!”
海口美兰国际机场国际出发厅。受访单位供图
税收节省反哺航线运营,让企业有底气开通远程航线、加密重点航线,更好衔接海南85国免签政策红利。
张达表示,海南航空后续将进一步构建海南在自贸港中转枢纽网络的建设,巩固东南亚主要国家经海南中转至中东主要国家的网络通道。
航空物流领域增长受益于政策间接支撑。上半年海航国际货运量同比上涨61.11%,正构建“全球通达、内地直联、监管智能、业态高端”物流体系。海航货运有限公司市场营销部海南区域营销中心区域总监倪明表示,政策释放的成本空间,让企业有能力升级设施、拓展冷链航线。
税收降低后,企业更敢在智慧物流、高端冷链等长期项目发力,投入正转化为增长动能。
飞机维修产业崛起是“零关税”与“加工增值”政策叠加的成果。海航技术附件维修事业部副总经理陈诗旺介绍,依托海南“零关税”政策,海航技术在航材进口等环节可免缴关税,大幅降低客户维修成本,这让更多航空公司倾向于将维修业务委托至海南。“相较一线城市同行,成本优势明显。”
海航技术复合材料工艺中心的超大口径固化成型设备。记者 吴多圣 摄
在海口空港综合保税区内,海航技术新建的复合材料工艺中心已运营,配备国内第三大复材维修企业中领先的超大口径固化成型设备。陈诗旺表示,这一中心的成立填补了海南飞机复合材料维修领域的空白,标志着海南自贸港附件维修能力在广度和深度上的全面提升。
政策升级展望:获得感持续“加码”
封关后,自贸港“零关税”商品税目覆盖率将从21%提升至74%,政策升级让海航对未来获得感充满期待。税目扩大意味着更多领域享红利,降本增效空间更大。林杰灵说:“海南航空将继续投入自贸港建设中,努力将政策红利转化为企业发展的动力,加强评估,合理扩大政策使用范围,进一步降低运营成本,为海南打造面向两洋的国际航空枢纽贡献力量。 ”
航线网络上,政策红利将支撑三大战略:织密RCEP国家首都航线,实现海口至主要首都城市全覆盖;深耕“两洋枢纽”,强化中转地位;推进免签中转枢纽化,让海南成国际中转重要节点。
货物正在装舱。受访单位供图
航空物流领域,“一线放开、二线管住”监管模式落地后。倪明介绍,海航货运将紧扣两大核心目标:一是高效衔接国际与内地市场,二是最大化释放自贸港政策红利。在此基础上,构建“全球通达、内地直联、监管智能、业态高端”的特色航空物流体系,使其成为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核心支点。“我们要建全球中转支点,开通跨境电商专线压减全链路时效,用智慧口岸实现全程可视化追踪,还要拓展RCEP生鲜冷链和医药冷链,让海南成为高端物流高地!”
飞机维修未来布局与政策升级紧密相关。陈诗旺透露,后续海航技术将继续借助政策红利,推进燃滑油部件、宽体机APU及起动发电机等维修项目落地,形成一站式附件维修产业集群,进一步强化海南在全球飞机维修领域的竞争力。
从航材进口税费节省到全产业链成本优化,从现有业务增长到未来布局信心,海航发展轨迹展现自贸港政策的实践成效。这些实实在在的获得感,让企业更具市场活力,更成为推动自贸港国际航空枢纽建设的强劲动力,见证税收红利从“纸上”落到“地上”、走进“企心”的生动过程。
总监制:周元
总策划:纪燕玲
执行策划:胡诚勇 周圣涛
统筹:许欣 肖小冰
记者:叶长文 姚皓
摄像:吴多圣
剪辑、包装:雷亚平
南海网版权声明:以上内容由南海网原创生产,未经书面许可,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或理由对上述内容的任何部分进行使用、复制、修改、抄录、传播或与其它产品捆绑使用、销售。如需转载,请与南海网联系授权,凡侵犯本公司版权等知识产权的,本公司必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电子邮箱:nhwglz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