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要查询真伪、防范诈骗 海口发布“交通安全统筹”消费提示
南海网、新海南客户端2025-08-14 19:06:48
南海网、新海南客户端8月14日消息(记者 蒙健)8月14日,海口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交通安全统筹”消费提示,提醒消费者认清本质、辨别误导、选好渠道、查询真伪、看清合同、保护信息、防范诈骗、及时维权。
据海口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介绍,汽车保险是车主保障自身利益、减少意外风险的重要手段,合理的汽车保险不仅能在事故发生时提供经济保障,还能根据车主的需求提供相关个性化服务。但近年来,市面上出现了一种宣称价格低、理赔快的“交通安全统筹”“机动车统筹”或“机动车安全互助”的类保险产品,其实质为车主向非金融持牌机构的特定公司缴纳统筹费用,以换取事故后的互助补偿,车辆统筹合同实为行业互助合同,与商业保险存在明显不同。消费者购买相关产品后,可能会出现赔付不及时、赔偿金额不足、赔偿款难以落实、“统筹”公司暴雷跑路等问题。
海口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提醒消费者,要认清本质。“交通安全统筹”是以交通运输企业为发起主体,以提高运输企业抗风险能力为目的,面向企业自有车辆开展的非经营性行业互助行为。任何机构不得面向不特定车辆开展“交通安全统筹”。“交通安全统筹”不是由国家金融监管部门批准设立的正规保险机构开展的业务,其本质是一种互助性质的风险共担机制,未取得我国《保险许可证》,不是正规保险公司提供的保险产品,不受《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保护。
要辨别误导。“交通安全统筹”极易迷惑误导消费者,办理“交通安全统筹”业务的公司名称中可能会加入“太保”“众安”等知名保险公司字号或近似字号迷惑消费者,推销宣传时明示或暗示为保险。金融管理部门要求保险公司、保险中介机构不得与从事机动车统筹、机动车安全互助等业务经营的非金融持牌机构进行任何合作。此类公司通常会利用低价、赠送商品或服务吸引消费者,还会运用拆分保单(交强险交由正规保险公司承保,商业险则为“交通安全统筹”),仿制保险公司投保页面及保单条款等手段误导消费者。
要选好渠道。消费者购买车辆保险时,务必选择具有从事保险业务资质的正规保险公司投保商业险。购买前应了解销售机构是否具有金融监管部门颁发的《保险许可证》,“业务范围”一栏是否包含“机动车辆保险”“货物运输保险”等,市场监管部门颁发的营业执照经营范围是否有“保险”或“保险业务”。如发现公司不能提供《保险许可证》,营业执照名称中即使带有“统筹”或“车服”等字样,经营范围中有“机动车安全统筹服务”“机动车安全统筹策划”“交通安全统筹服务”“交通安全统筹策划”等内容,建议谨慎下单签约。
要查询真伪。投保前建议登录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官网,核验机构金融许可证,不与无保险经营资质主体合作。消费者可通过查询名下合法有效的车险保单信息,核验是否由具备合法资质的保险公司承保,也可向保险公司官方客户服务热线进行咨询确认,防止买到虚假车险。
要看清合同。消费者如确有车辆商业险等投保需求,应认真阅读保险合同,着重了解保险责任、除外责任、保险期间、保险金额、保费缴纳、风险提示、客户告知、投保须知、续保条件、保险金赔偿或给付、犹豫期和退保损失等影响投保决策的重要事项,对于未能明确展示保险合同条款重要内容的,不随意签名或点击确认。
要保护信息。如果通过线上方式投保或委托他人办理时,要注意增强个人信息保护意识。切勿轻信陌生网络链接、手机短信、微信推送的“代买保险”“代为投保”等,拒绝非法代办业务,警惕参与委托代办可能面临的风险,不轻信虚假承诺,不随意委托他人办理业务,避免个人信息被非法利用而遭受经济损失。
要防范诈骗。消费者要增强电信诈骗的防范意识,提高警惕,保险理赔无需车险消费者通过电话、短信提供任何账户密码,不会要求消费者到ATM机进行操作。同时,消费者应关注理赔记录,车险理赔结案后,应及时查询理赔记录,重点核对出险次数及理赔金额,如有异议及时向保险公司提出。
此外,要及时维权。“交通安全统筹”仅限企业内部互助,对外销售属非法违规行为,消费者若误购“假保险”,应及时联系统筹公司要求解除合同并退款,同时尽快补购正规车险。当消费者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并认为属于市场监管部门职责的,可通过全国12315平台投诉举报。对于涉嫌诈骗的,可向公安机关报案。
南海网版权声明:以上内容由南海网原创生产,未经书面许可,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或理由对上述内容的任何部分进行使用、复制、修改、抄录、传播或与其它产品捆绑使用、销售。如需转载,请与南海网联系授权,凡侵犯本公司版权等知识产权的,本公司必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电子邮箱:nhwglz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