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背后的抗战故事 | 海口秀英炮台:烽火记忆 永不褪色


南海网、新海南客户端记者 陈望 实习生 王佳婧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一组尘封的抗战老照片被重新聚焦,它们无声地诉说着1939年初春,在海口秀英炮台这片热土上,中华儿女用血肉之躯筑起不屈屏障的悲壮史诗。

日军占领海口秀英炮台的老照片。记者 陈望 翻拍

近日,记者走进海口秀英炮台,寻找琼崖抗战史上那段悲壮的记忆。

始建于1891年的秀英炮台,与天津大沽炮台、上海吴淞炮台、广东虎门炮台同为清代晚期闻名遐迩的四大海岸炮台,是我国近代史上重要的海防屏障,素有“海口锁钥”、“海南保障”的美誉。

现今,仅振武台仍保留原来的面貌,其余四座炮台的地面防御设施为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军队所修建。清代所置的五门大炮已遭毁坏,现见到的铁炮,是仿原克虏伯兵工厂产的洋炮,由海南铸管厂制造。

日军占领海口秀英炮台的老照片。记者 陈望 翻拍

“秀英炮台展馆内保存着几张日寇侵琼老照片,在血雨腥风的岁月里,秀英炮台见证了琼崖军民同仇敌忾抗倭御敌的不屈抗争史。照片背后,是海南岛抗战史上最悲壮的一页。”秀英炮台工作人员梁女士向记者讲述那段历史。

1939年2月,数千名侵华日军在30余艘舰船和50余架飞机的配合下,大举进攻海口。2月10日,沉睡半个世纪之久的古炮台发出了怒吼!面对残暴的日本侵略者,在老炮长陈起纲的率领下,60多名前清老兵及其后人重返炮台,用笨重的古炮与日军的飞机和军舰展开激战。出其不意的炮火迫使日军改道天尾港进行登陆。在3个小时的激战中,陈起纲等人共发射炮弹百余发,打响了海南人民抗日的第一炮。这场战斗也成了秀英炮台建成后打过的唯一一仗。

日军占领海口秀英炮台的老照片。记者 陈望 翻拍

秀英炮台这场持续3个小时的炮击战,有效延缓了日军登陆的时间,为琼崖军民撤退争取了时间,也减少了海口和府城的损失。战斗中,年逾六旬的老炮长陈起纲身负重伤,他的战友陈才章等十余人则壮烈牺牲。

为铭记这群英勇炮兵,1995年,海口民众在金牛湖烈士陵园为他们集体立碑。碑文上镌刻“陈起纲、周福来、陈才章”等60余名参战将士姓名——这些名字,是琼崖儿女抵御外侮的集体象征。

每一年的清明节,附近村民、学生都会主动来这里祭祀、缅怀这些抗战先烈们。他们的事迹,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青少年深植爱国情怀。

日军占领海口秀英炮台的老照片。记者 陈望 翻拍

记者注意到,照片中记录着日军侵占秀英炮台的场景,日军士兵趾高气扬地站在炮台残骸上挥舞军旗的照片,是民族屈辱的冰冷见证。然而,秀英炮台的陷落,绝非抗争的终结,恰恰是琼崖大地猛烈抗日烽火的起点。

如今硝烟早已散尽,这座拥有一百多年历史的古炮台隐于万绿丛中,附近社区,是海口市民美丽祥和的家园。昔日的战场已化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周边学校的青少年以及游客慕名而来,讲解员指着修复的炮位和斑驳的弹痕,向人们讲述着那段烽火岁月。

时光流转,炮台静默矗立,它不再发射抵御外侮的炮弹,却以历史的重量,持续向今人与来者发射着振聋发聩的警示:勿忘国殇,吾辈自强。

时评 | 老照片背后永不熄灭的微光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硝烟消散八十载,然而历史的显影液却从未停止工作。在海南省融媒体中心“老照片背后的抗战故事”系列报道中,一帧帧承载着时代印记的老照片便成了开启历史记忆的钥匙。

当一张张老照片被拾起,于宏大历史中打捞起个体生命的微光,那些由无数温热个体生命所留下的珍贵影像,正无声地诉说着历史真相与民族永不能磨灭的记忆。从多人提供的线索以及村民的口述中,我们也能拼凑出琼崖抗战英雄曾经的事迹,这些微弱却坚韧的微光,在那片被战火笼罩的土地上,都汇聚成了照亮黑暗的力量,成为追溯历史的显影剂。

历史从未真正远去,它沉淀于民族的血液里,流动在今日每寸光阴中。寻找这些老照片背后故事,就是为了守护我们精神的源头与归途。那些泛黄的老照片,如同民族精神在苦难中艰难复苏的隐喻,这一次次的求证,是我们最深沉的缅怀,也是对历史的一次次填补,让那些被企图抹去的名字和面容,重新站立在时代的视野中。而这些微光,就如同点点繁星,汇聚成璀璨的星河,让人不忘来时路,坚定向前行。

如今,当我们再次翻开这些老照片,那些永不熄灭的微光依然在闪耀,它们不仅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精神的传承。从这些照片中,我们看到了先辈们的坚韧与不屈,看到了他们在困境中坚守信念、勇往直前的精神。这种精神就如同火炬一般,在一代又一代人手中传递。它激励着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不要轻易放弃,也提醒着我们要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事实也不会因巧舌抵赖而消失。”回望历史,以正确的历史观为锚,才能捍卫真相、守护和平。现下,“老照片背后的抗战故事”的报道仍在继续,吾辈当接力诉说,坚韧传承,奋勇不息。(南海时评评论员 杨彦婷)

责任编辑: 陈仕超

推荐阅读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5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966123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