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自由贸易港口岸管理服务条例(试行)》12月18日施行,立法背景和意义解读→

南海网、新海南客户端8月14日消息(记者 汪慧)海南自由贸易港口岸高质量发展,是推进封关运作顺利进行、推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保障。近日,《海南自由贸易港口岸管理服务条例(试行)》(以下简称《条例》)发布。8月14日举行的“海南自贸港政策解读”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四十七场)——《海南自由贸易港口岸管理服务条例(试行)》和《海南自由贸易港“二线口岸”通关信用管理若干规定》专场,相关部门解读了出台《条例》的背景和意义。

海南省商务厅(省口岸办)党组成员、副厅长兼省口岸办专职副主任黄永红介绍,《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提出,在海南自由贸易港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关境外其他国家和地区之间设立“一线”,在海南自由贸易港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关境内的其他地区之间设立“二线”,并对高标准建设对外开放口岸和“二线口岸”等作出明确部署。国务院批复的《海南自由贸易港口岸布局方案》,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布局8个对外开放口岸和10个“二线口岸”。目前,8个对外开放口岸保持良好运行,10个“二线口岸”建成验收、运行管理模式逐步形成,有必要通过立法对海南自由贸易港口岸布局建设、管理服务等制度安排及实践经验予以固化,为满足“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和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率通关、高水平监管的口岸发展要求提供法律依据。

黄永红表示,《条例》的制定过程中,注重落实国家战略与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实际需求、注重《条例》制度设计的系统性和实践引领性、注重强化口岸服务和保障,打造国际一流口岸营商环境。

海南省商务厅(省口岸办)党组成员、副厅长兼省口岸办专职副主任黄永红。记者 李昊 摄

具体看,针对“二线口岸”这一海南自由贸易港特有的新生事物,《条例》填补了“二线口岸”在法律层面的空白,为其建设、管理、运行及服务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坚持口岸全周期管理理念,系统构建涵盖口岸规划建设、运行管理、监督评估等各环节的制度体系,形成闭合完整的管理链条。

《条例》的制定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为引领,通过深化通关模式改革、推进智慧口岸建设、促进跨区域协作与国际合作、优化投融资机制、强化财政支持、规范服务市场等举措,着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口岸管理服务体系,推动海南口岸营商环境迈向国际一流水平。

据介绍,《条例》全文共六章、二十九条,其中:第一章总则和第二章对外开放口岸建设管理,均为5条;第三章“二线口岸”建设管理,共4条;第四章口岸运行服务和第五章口岸运行保障,均为7条;第六章附则,有1条。2025年7月30日,《条例》由省七届人大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于12月18日起正式施行。省商务厅(省口岸办)将推动《条例》有效落地实施,促进海南自由贸易港口岸高质量发展。

直播回放 | 事关自贸港口岸管理和“二线口岸”通关,关注这场新闻发布会

作者: 汪慧
责任编辑: 郭微微

推荐阅读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5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966123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