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情绪消费”驱动文旅产业韧性发展

海南日报2025-08-14 08:35:36

■ 陈莎莎

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引擎,从社会心理学角度来看,基于情绪满足的消费往往展现出更强的消费韧性。情绪消费,近年来成为服务消费的新热点。旅游服务是服务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海南把旅游产业列为重要支柱产业之一,积极培育激活旅游产业新动能,需把握好服务消费发展趋势,深入挖掘情绪消费巨大潜力,为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助力。

情绪消费:市场脉动下文旅需求的深层进阶

文旅需求可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基于视觉享受的观光式旅游需求;其次是追求舒适度的体验式需求;而当下,最具热度的则是融合了“自我奖赏、个人价值肯定、社交满足”等诉求的情绪消费需求。情绪消费是为感觉买单的消费,是为“我值得拥有”的内在渴望付费。在Z世代群体当中,“为一张票奔赴一座城”的“漫展、演唱会、音乐节+文旅”消费模式成为新风尚,正是情绪消费典型写照。

在经济承压背景下,情绪消费需求展现出更强韧性。当外部不确定性因素增加,基于情绪需求的消费模式,如通过一场旅行释放压抑心情、通过独特体验确认自我价值、通过心情分享获取社交慰藉,颇受消费者欢迎。越是身处压力之中,人们对情绪出口和精神抚慰的渴望越发迫切,通过旅游换个环境,可释放积压的情绪。

海南属于“视觉型”和“体验型”旅游资源较为丰富的省份,要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必须跳出传统思维,洞察情绪消费的核心驱动力,并紧密结合社交媒体时代的传播特征,构建以情绪消费为驱动力的文旅经营、传播新范式,从提升消费韧性的视角,擘画可持续增长的战略蓝图。

情绪价值:点燃现象级传播的制胜法宝

情绪消费并非无迹可寻的感性冲动,而是根植于人们深层次的心理需求。回溯近年来城市文旅现象级“出圈”案例,无一不与情绪消费相关联。

比如,“尔滨”成为当时文旅顶流,拥有壮观的冰雪景观只是原因之一,关键在于通过一系列宠客举措,将游客“被款待”的情绪价值拉满。从机场免费接送、鄂伦春人献唱,到“冻梨摆盘”、交响乐团进驻,再到对“打滑就铺地毯”建议的响应,哈尔滨官方为游客献上“超市民待遇”,并将其和本地居民一边假作抱怨“亲妈不公”,一边大方表态“客人为先”作对比,激发巨大声量。

如果说哈尔滨把“热情好客”深耕到极致,那么,今年火爆全国的“苏超”,则是情绪驱动的另类打法。“苏超”精准捕捉并放大了“散装江苏”“十三太保”等网络梗的情绪张力,让城市之间互相“调侃”、彼此“玩梗”,形成一种独特的、充满活力的幽默互动。城市的人格化运营以及“互怼”,迅速挑起观众好奇心,提升参与度,推动赛事和城市知名度双攀升。在比赛门票中“打包”地域美食,为对手城市市民免费开放景区,为本地烧烤商家保留“C位”广告等举措,让江苏文旅热度和营商环境口碑同步发酵,最终产生现象级传播的效果。

在文旅营销中将焦点放在激发游客情绪消费上的案例并不少见,长隆、方特等主题乐园招募高颜值NPC(非玩家角色)与游客热情互动;河南洛阳“天女散花”借助威亚表演和“全员搓花”的调侃式供给,为游客营造梦幻奇景;Labubu等潮玩IP也通过“丑萌”“治愈”“稀缺”等元素击中消费者情绪“软肋”,产生裂变传播,不仅实现销量“神话”,更带动展览、快闪店成为热门打卡地,进一步提升城市文旅流量,带来消费黏性和韧性增长。

当前,社交媒体赋予个体前所未有的内容生产和传播能力,情绪消费越发凸显出去中心化格局。在上述文旅场景中,UGC(用户生成内容)和官方宣传联动输出,形成口碑效应。网络社群效应和算法精准触达,更易识别游客潜在情绪偏好,从而实现内容个性化推送,“捕获”最需要的人群,极大地提高了传播效率,促使情绪价值转化为情绪消费。

连日来火遍全岛的海南“村VA”极大带动了全民参与的热情,图为8月10日晚总决赛现场。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天平 摄

情绪驱动:海南文旅产业增长新引擎

2025年,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要“推动消费转型升级,激活消费潜能”。经党中央批准,海南自贸港全岛封关运作定于2025年12月18日正式启动,这是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起点。随着市场国际化程度日益加深,首先要实现观念上的根本性转变,从打造美丽风景转向提供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情绪价值。这意味着,产品设计、服务流程和传播策略都应围绕如何激发、满足和升华游客情感需求展开,需要文旅从业者具备一定文化素养。

其次,要进一步强化“大文旅”概念,将游客踏入海南后的每一个感知点都视为文旅体验的组成部分。这要求从细节处挖掘、关注能引发情绪张力和吸引力的关键因素。例如,在陈奕迅演唱会期间,海口机场、出租车、景点等播放陈奕迅的歌曲,全城设置200多个陈奕迅元素打卡点位,一处商场立起5米高巨型陈奕迅卡通充气人偶,这不仅让许多歌迷收获惊喜,连陈奕迅本人都表示“非常感谢”。

再者,强调接纳感与融入感,促进本地居民与游客情绪互动,让游客在海南不仅是“看客”,更是“参与者”。今年的海南“村VA”就是一个鲜明的案例。从赛事来看,“允许光脚打球”“用猪蹄、文昌鸡当奖励”有着地道“乡土味”,使观众融入乡村场景,在观赛中收获情绪体验;从配套活动来看,“千人村宴”“航天市集”“非遗展演”等项目满足了旅客的多元化消费需求;更重要的是,海南“村VA”所展现出的浓厚乡村人文情怀、质朴乡土气息以及全民参与的热情和凝聚力,深深感染游客、打动游客,让游客不由自主想参与进来。

此外,要积极引导和鼓励游客主动创作旅游内容,通过设计激励机制、提供创作素材以及官方与UGC联动等方式,扩大内容的传播声量,利用情感链接驱动潜在游客持续关注,实现网络口碑和消费转化双落地。还可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以数字化赋能提升情绪消费传播效率;利用数据驱动洞察用户情绪偏好,实现个性化内容精准推送,利用好传播“长尾效应”,多次触达,让情绪反复“回温”。

最后,通过主题化与IP化塑造海南独特情绪印记。提炼“自由、探索、疗愈、焕新”等核心情绪主题,并贯穿于产品设计和营销之中。结合海南特色文化符号,开发具有情感属性和国际传播力的文旅IP形象和周边产品,让其成为游客情感寄托的载体。

通过以上策略,海南文旅可激活情绪消费新引擎,构筑消费韧性,为文旅产业注入强劲动能,书写提质增效与可持续发展的新篇章。(作者单位:三亚学院)

责任编辑: 郭微微

推荐阅读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5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966123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