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把海口打造成自由便利开放之城
海南日报2025-08-14 08:31:47
■ 杨东琛 夏锋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强调,要“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城市现代化新路子”。海口作为海南省会城市,在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和自由贸易港建设大局中具有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要聚焦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以制度集成创新为核心,着力打造自由便利开放之城,加快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核心引领区,当好海南改革开放和高质量发展“排头兵”。
现实需求和重要机遇
打造海南自贸港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培育1-2个经济增长极是带动经济发展的有效做法。例如,广东有广州、深圳两个经济增长极,成为带动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海南省委八届五次全会提出着力发展壮大“三极”。从现实条件看,海口有三个“三分之一”:2024年,海口市地区生产总值2470.63亿元,占全省GDP的三分之一;货物进出口总额859.71亿元,占全省货物进出口总额的三分之一;重点园区占全省三分之一。打造自由便利开放之城,就是要以高水平开放促进海口高质量发展,增强海口对海南自贸港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功能和辐射带动作用。
建设现代化国际化新海口的关键举措。海南省委八届五次全会提出加快以现代化国际化新海口建设,带动海口经济圈协同联动发展。对标国内外现代化国际化城市,海口还有较大发展空间。建设现代化国际化新海口,就是要充分利用好自贸港自由便利开放的政策和制度,吸引国内外优质生产要素尽快集聚海口,做大做优做活经济流量,改善软硬件条件,高质量开展城市更新,充分发挥海口在国内国际双循环中的重要作用。
海南自贸港全岛封关运作带来重要机遇。2025年是海南自贸港封关运作、扩大开放之年,海南自贸港政策优势叠加RCEP效应,释放的政策与制度红利,将给产业升级、投资贸易、科技创新、人才集聚等多领域带来利好。根据课题组对海口383家企业问卷调查,企业对封关后海南经济增长和产业发展的预期乐观度68.7%,其中非常乐观占比25.1%,整体预期积极。海口要抓住封关运作后核心政策加快落地的重要机遇,率先推进以贸易和投资为重点的自由便利政策落地,加快把海口打造成为自由便利开放之城。
自由便利开放之城的主要特征
海口需按照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的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学习借鉴新加坡、中国香港、迪拜、鹿特丹等国际知名自贸港城市发展经验,以建设海南自贸港核心引领区为总目标,以特殊的税收制度安排和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为基本特征,以高效的社会治理体系和完备的法治体系为保障,走出一条体现中国特色、符合海南发展定位、突出海口优势的特色城市现代化新路子。
生产要素高效率自由流动之城。自由之城的重点在于生产要素跨境便捷高效流动,降低要素流动壁垒,实现市场深度融合。借鉴新加坡、中国香港等城市发展经验,海口要在贸易、投资、金融、技术、人员、数据等领域构建高效率自由便利流动的制度体系,下大力气破除阻碍生产要素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提升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和全球服务能力,发挥海口在海南自贸港建设“两个基地”“两个枢纽”“两个网络”中的重要节点作用。
贸易投资高标准便利之城。迪拜自贸港从一座渔港快速发展成为中东地区乃至全球的贸易、航空航运、金融和旅游中心城市,重要原因之一是依托便利的软硬件条件,系统性建成全球最便捷、高效的贸易投资便利化环境,有效降低了企业的制度性交易成本。当前,海口可以抓住重启《中欧全面投资协定》谈判的机遇,主动扩大面向欧洲市场的开放,加快推进跨境服务贸易自由化便利化,降低服务业市场准入门槛,吸引欧洲现代服务业企业入驻海口。
高水平制度型开放之城。海口要服务大局、抓住机遇,率先对标世界最高水平开放形态和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加快高水平单边制度型开放进程,从关税、非关税壁垒等“边境上”规则纵深拓展至更广泛的“边境后”规则,把海口打造成为高水平开放城市。
关键在加快形成五大优势
率先推进自由贸易港核心政策落地,形成高水平开放的先发优势。加紧推进自贸港核心政策落地是稳定各方投资预期、吸引国内外经营主体集聚海口、尽快形成独特开放优势的重要抓手。为此,海口要抓住机遇,瞄准企业需求,设立明确时间表,强化政策执行的动态评估,确保核心政策尽快落地,形成内外资企业对海南自贸港建设的良好预期和信心,明显增强企业在海口中长期布局意愿。
率先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形成高水平单边开放的制度优势。主动对接CPTPP、DEPA等高标准经贸规则,充分学习借鉴国际自由贸易港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和制度安排,加快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自由贸易政策制度体系,谋划更多开放政策落地的应用场景,形成高水平单边开放新优势。例如,对标CPTPP负面清单,在海口实施精简版海南自贸港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并建立自贸港缩减服务贸易负面清单的动态调整配套措施。
率先强化竞争政策基础性地位,形成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新优势。围绕市场准入、竞争政策、信用建设、政务服务、制度集成创新等营商环境领域,探索实施一批“小切口”改革创新案例和应用场景,打造海口营商环境“金字招牌”。例如,参考新加坡、中国香港的做法,除涉及国家安全、社会稳定、重大公共利益外,对具有强制性标准的领域,实行“标准制+承诺制”,原则上取消许可和审批,建立健全备案制度。在海口全面实行政府政策承诺制,设定更广的指标体系和更为严格的标准值,建立政府政策承诺诚信评价体系。
率先实现高水平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的突破,形成高水平开放的内外联通新优势。海口要实现更高水平开放,交通须先行。2025年海口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高水平建设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的重点任务。海口需结合海南的战略定位,统筹“空、海、港、铁、路”多维交通体系,强化区域联动与全球连通,加快建设面向太平洋-印度洋的航空枢纽、国际航运枢纽。
率先实现与东盟合作的新突破,形成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海口应充分发挥自贸港核心城市区位和自贸港开放政策带来的综合优势,对外重点加强与RCEP、“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合作;对内加强同粤港澳大湾区、长江经济带以及长三角等区域联动发展,在内外双循环联动中发挥重要节点作用。例如,利用RCEP原产地累积规则与海南自贸港“零关税”政策,推动海口与RCEP成员国开展中间品贸易,打造“海口加工+RCEP市场”的产业链分工模式。
【作者单位:海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海南大学分中心。本文为2025年度海口市市情研究中心重点科研课题成果(编号:LGZCKT6-1)】
南海网版权声明:以上内容由南海网原创生产,未经书面许可,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或理由对上述内容的任何部分进行使用、复制、修改、抄录、传播或与其它产品捆绑使用、销售。如需转载,请与南海网联系授权,凡侵犯本公司版权等知识产权的,本公司必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电子邮箱:nhwglz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