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 | “村VA”这一记好球永不止息
南海网2025-08-11 11:49:14
“我想去文昌看球!”
在海南,这个夏天很“燃”,“村VA”这一赛事再次点燃了无数人的热情。从城市到乡村,从球场到街巷,“去文昌看球”成为最热忱的邀约。
海口龙桥镇动漫战队和澄迈金江镇咖啡队决赛现场。记者 李昊 摄
被点燃的梦想与被唤醒的乡愁
特色的县域文化配上火热的排球,恐怕是海南人这个夏天最大的浪漫了。当玉阳公园的夜空被多彩烟花点亮,当数万球迷的欢呼声穿透椰林,8月10日,一场酣畅淋漓的决赛为今年的海南“村VA”画下了句点。
32支队伍、68场对决,4场千人村宴场场爆满,截至8月10日,累计吸引近80万人次现场观赛,全网曝光量破6.5亿……数字的背后,是无数被点燃的梦想与被唤醒的乡愁。
这里没有职业球星的光环,只有滚烫的地气和不服输的倔强。他是50岁的渔民老陈,白天撒网捕鱼,夜晚化身“重炮手”,一记记暴力扣杀让年轻球员都为之侧目;他是15岁的“小孩哥”符树盖,凭借出色的发球和防守技术,多次化解对手进攻;他是从湖南归来的游子,穿着家乡球队的战袍,用乡音为赛场注入南北交融的热血……白天,他们在各自“江湖”打拼;夜晚,在灯光球场拼尽全力。没有复杂的战术,只有直接的较量和那无数个为梦想拼搏的扣杀与弹跳。
而当球场的聚光灯在照亮球员的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更多球场内外的参与者:为赛事保驾护航的工作者、激情饱满的解说员、维护秩序的志愿者、热血呐喊的观众……
也正是这种“与我息息相关”的参与感,激发出一方民众的乡土认同感与群体凝聚力,让排球从娱乐工具升华为乡村基因,将“村VA”打造了成全民参与的文化图腾。这不仅是对体育精神的传承,更是中国乡村对热爱最炽热的诠释。
海口龙桥镇动漫战队和澄迈金江镇咖啡队决赛现场。记者 李昊 摄
裂变效应,打出一记消费“好球”
如果说体育是引爆点,那么“村VA”的真正魅力在于将赛事流量转化为发展增量。
从泥地赤脚到冠军奖杯,从乡野球场到文旅IP。这场始于乡村、燃动全国的排球盛宴,早已超越体育赛事的范畴,成为乡村振兴浪潮中一记荡气回肠的“好球”——
天赐良鸡队、动动牛肉队、青柚队、百香果队……32支球队独特的命名方式,让地方特产、文化名片成为流动的文化符号;航天主题市集、糟粕醋长桌宴、咖啡艺术展等赛事周边,更是将球场变成沉浸式文旅场景。这里没有刻意的文化包装,有的只是村民对本土符号最本真的表达,那些深藏于乡野的元素,也正通过赛事平台蜕变为令人惊艳的文化IP。
正是基于这片沃土,海南扬己所长,顺势而为地让“村VA”成为一次集中发力。在“村VA”赛事中的一次次市县对话,也早已演变为一场全民参与、全城动员的“激情开麦”,把海南各地如珍珠般散落的文化元素都串联了起来,让其成为外界了解“活力海南”的鲜活窗口。
当城市青年涌入乡村追球,当赛事在全国多地乃至国外直播,当海南“村VA”连续两年写入省政府工作报告,这场草根赛事已升华为文化自信的宣言,成为连接个体与城市的纽带。而“村VA”也用三年时间证明了:当热爱遇见创新,乡村也能迸发出新的能量。这种“体育搭台、经济唱戏”的模式,不仅让海南乡村同时拥有了城市的烟火气与乡野的诗意,也让球迷的快乐得以延续,更让海南的乡村风情在赛场外持续绽放。
啦啦队为球队加油打气。记者 李昊 摄
从一场球赛到一个文化符号,再到一座交流桥梁,“村VA”不仅打出了海南县域经济社会的强劲活力,更探索出了一条体育与文化、旅游、经济深度融合的全民参与之路。
一场赛事的热潮或许会褪去,但余温并不会消散。
从“久久不见球场见”到“明年夏天再相聚”,这场始于排球的赛事,正在重构中国乡村的发展边界——这里不仅有诗意的田园,更有沸腾的热血;不仅是文化的故土,更是创新的热土。
你瞧,“村VA”这一记好球,永远在传递的路上。
而你我,也在期待着明年夏天的再次相遇……(南海时评评论员 杨彦婷)
南海网版权声明:以上内容由南海网原创生产,未经书面许可,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或理由对上述内容的任何部分进行使用、复制、修改、抄录、传播或与其它产品捆绑使用、销售。如需转载,请与南海网联系授权,凡侵犯本公司版权等知识产权的,本公司必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电子邮箱:nhwglz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