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皮肤保卫战:药膏、药水如何选?药师解析常见皮肤外用药
海南省第五人民医院 制剂科 主管药师 李园2025-08-11 12:27:46
盛夏的阳光热烈奔放,却也带来了恼人的皮肤烦恼——蚊虫叮咬的红肿奇痒、骄阳炙烤下的灼痛脱皮、闷热潮湿诱发的红疹水泡……面对药房里琳琅满目的皮肤外用药,您是否感到眼花缭乱,不知从何下手?别担心!您的药师朋友这就化身“皮肤作战指挥官”,带您认清敌情,选对武器,打赢这场夏日皮肤保卫战!
第一关:认清“敌人”——夏季常见皮肤问题大起底
1.“吸血小分队”——蚊虫叮咬与螨虫皮炎:
症状:皮肤上出现红色小丘疹或风团,中心常有小水疱或叮咬痕迹,奇痒难忍,抓挠后易红肿、破溃甚至感染。螨虫(如凉席螨)叮咬常在躯干、四肢出现连片红疹。
作战目标:快速止痒、消炎、预防感染。
2.“日光轰炸区”——晒伤与光敏性皮炎:
症状:日晒后数小时,暴露部位(面颈、手臂)皮肤发红、肿胀、灼热、刺痛,严重者出现水疱、脱皮,甚至伴有头痛、发热。光敏性皮炎是接触或服用某些物质(如某些药物、植物汁液)后经日光照射引发类似晒伤或湿疹样反应。
作战目标:紧急降温舒缓、修复皮肤屏障、减轻炎症。
3.“湿热包围圈”——痱子(热疹)与间擦疹:
症状:
痱子:汗管堵塞所致。常见于颈部、胸背、肘窝、腹股沟等易出汗部位。分白痱(透明小水疱)、红痱(红色小丘疹,有刺痒感)、脓痱(顶端有脓点)。
间擦疹:皮肤皱褶处(腋下、腹股沟、乳房下、指趾缝)因摩擦、汗液浸渍、局部温暖潮湿引起的红斑、糜烂、渗出,可伴瘙痒或灼痛,易继发真菌或细菌感染。
作战目标:保持干燥、收敛止痒、抗炎、防治感染。
4.“真菌游击队”——足癣(脚气)、股癣、花斑癣:
症状:
足癣:脚趾缝糜烂、发白、脱皮、瘙痒;或足底、足缘出现水疱、脱屑;或足跟皮肤增厚、粗糙、开裂。
股癣:腹股沟、臀部环状或半环状红斑,边缘隆起有丘疹、水疱、鳞屑,向周围扩散,中心消退,瘙痒明显。
花斑癣(汗斑):胸背、肩颈出现圆形或不规则形淡白色、淡红色或棕褐色斑片,表面有细小糠秕状鳞屑,可融合成片,夏重冬轻。
作战目标:杀灭真菌、止痒、抗炎。
5.“过敏先锋队”——接触性皮炎与湿疹:
症状:皮肤接触某些物质(如金属饰品、化妆品、洗涤剂、植物)或内在因素引起,表现为边界不清的红斑、丘疹、水疱,严重时渗出、结痂,伴有剧烈瘙痒。夏季汗液、紫外线可能加重。
作战目标:抗炎、止痒、修复屏障、避免诱因。
第二关:选对“武器”——常见皮肤外用药剂型揭秘
皮肤外用药种类繁多,形态各异(膏、霜、凝胶、溶液、洗剂、喷雾…),选对“武器”形态是制胜关键!不同“地形”(皮肤部位、皮损状态)适用不同“武器”:
1.“厚重装甲”——软膏(Ointment):
特点:油脂性基质(如凡士林、羊毛脂),油腻、封闭性强、不易清洗。
适用“地形”:
干燥、肥厚、苔藓化、有裂口的皮损:如慢性湿疹、神经性皮炎、皲裂性足癣。强大的封闭性提供极佳的滋润和药物渗透作用。
需要保护创面时。
夏季慎用区:多毛部位、面部(易致粉刺)、渗出糜烂处(阻碍分泌物排出,易加重炎症)、褶皱潮湿部位(闷热不透气)。炎热天气下油腻感可能让人不适。
2.“清爽轻骑”——乳膏/霜剂(Cream):
特点:水包油型(O/W)乳化基质,含水量较高,质地较软膏轻薄、清爽、不油腻,易于涂抹和清洗,是夏季最常用的剂型。
适用“地形”:
亚急性或慢性炎症,伴轻度干燥、脱屑。
大部分无明显渗出的皮损:如一般湿疹、皮炎、蚊虫叮咬、轻度晒伤、体股癣等。
身体大部分区域,包括面部(需注意成分是否适合)。
优势:舒适度高,患者依从性好。
3.“水润特工”——凝胶(Gel):
特点:透明或半透明胶冻状,水性或酒精基质,极其清爽、不油腻、速干、透气性极佳。
适用“地形”:
凝胶清爽不黏腻,更适合用于皮肤褶皱处,如腋窝、腹股沟,以及毛发较多的部位如头皮,不易造成毛孔堵塞或沾染衣物。
急性炎症早期,轻度红肿灼热:如轻度晒伤(有清凉感)。
油性皮肤、痤疮患者。
需要频繁涂抹的部位。
注意:含酒精者可能对破损皮肤或粘膜有短暂刺激;保湿性相对较弱。
4.“渗透奇兵”——溶液(Solution)、酊剂(Tincture)、搽剂(Liniment):
特点:液体剂型,常含酒精、水或其他溶剂。渗透性强、易于涂抹在毛发丛生部位、挥发后有清凉感。
适用“地形”:
头皮疾病:如脂溢性皮炎、毛囊炎。
小范围、较肥厚的皮损:如神经性皮炎、扁平苔藓(借助渗透性增强药效)。
夏季慎用区:糜烂、渗出、溃疡、粘膜部位及皮肤娇嫩处(如面部、会阴)——酒精刺激性强,会引起剧烈疼痛!大面积使用需警惕经皮吸收过多。
5.“安抚水军”——洗剂(Lotion):
特点:不溶于水的粉末(如炉甘石、氧化锌)混悬于水溶液(有时含少量酒精)中,用时需摇匀。涂后水分蒸发,留下粉末覆盖皮肤,具有收敛、散热、止痒、保护作用。
适用“地形”:
急性炎症无渗出或渗出初期:如痱子、轻度晒伤、蚊虫叮咬、间擦疹(需保持干燥)。炉甘石洗剂是经典代表。
大面积、弥漫性、潮红发烫的皮损。
夏季优势:清凉舒适感明显。禁用区:明显渗出、糜烂、毛发浓密处(粉末结块)。
6.“甩手掌柜”——喷雾剂(Spray):
特点:将药液以雾状形式喷出。使用方便、无需用手接触患处(减少污染和刺激)、均匀覆盖(尤其适合大面积或不易触及部位)、有清凉感。
适用“地形”:晒伤、蚊虫叮咬、轻度皮炎、间擦疹、预防性使用(如抑汗产品)。
注意:避免喷入眼、口、鼻;注意易燃性(含酒精者);对深部或肥厚皮损渗透力可能不足。
第三关:锁定“目标”——常见皮肤问题选药指南(药师视角)
1.迎战“蚊虫特攻队”&“螨虫小分队”:
首选“轻武器”:
炉甘石洗剂:收敛止痒、清凉舒缓,安全系数高(孕妇、儿童、老人通常可用),适用于无破损的叮咬包。破溃处禁用!
清凉型凝胶/喷雾:含薄荷脑、樟脑等(如无比滴儿童版、成人版),快速止痒降温。注意儿童需选用儿童专用配方。
炎症较重或抓破后:
弱效激素乳膏:如0.1%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尤卓尔)、0.05%地奈德乳膏(力言卓),短期小面积使用(一般3-5天),抗炎止痒效果好。面部、皮肤薄嫩处慎用,破溃感染处禁用。
抗生素软膏/乳膏:如莫匹罗星软膏(百多邦)、夫西地酸乳膏,预防或治疗抓破后继发的细菌感染。仅用于有明确感染征象(如红肿热痛、脓液)时。
药师提醒:避免抓挠!指甲藏污纳垢,抓破易感染。剪短指甲,瘙痒难忍时可轻拍或冷敷。
2.阻击“日光轰炸区”——晒伤急救:
核心任务:降温、舒缓、保湿!
立即行动:脱离日晒环境,用冷水(非冰水)冲洗或冷湿敷(每次15-20分钟,一日数次)。
舒缓保湿:冷敷后涂抹无香料、无刺激的保湿乳/霜(如含神经酰胺、透明质酸)或芦荟胶(纯度高的)。严重红肿灼痛可短期使用弱效激素乳膏(如0.1%氢化可的松)。
水疱处理:小水疱勿刺破,保持清洁干燥。大水疱或范围广泛、伴有发热寒战者,立即就医!
药师提醒:晒伤后皮肤极度脆弱,避免使用含酒精(刺激)、苯佐卡因(可能过敏)、凡士林(封闭散热)的产品。预防胜于治疗!务必做好防晒(ABC原则:Avoid避免日晒、Block物理遮挡、Cream防晒霜)。
3.突围“湿热包围圈”——痱子&间擦疹:
核心原则:保持凉爽、干燥、透气!
痱子:
加强通风降温,穿宽松吸湿衣物。
炉甘石洗剂是主力军!摇匀后涂抹,收敛止痒吸湿。
避免使用油性软膏、霜剂(会堵塞汗管加重病情)。
间擦疹:
保持干燥是关键:清洗后彻底拍干(勿用力擦),可薄薄撒上爽身粉(选择液体粉或玉米淀粉基,避开含滑石粉的吸入风险)或使用氧化锌软膏/糊剂(有收敛、保护作用)。
炎症明显时:短期外用弱效激素乳膏(如氢化可的松)。
怀疑真菌感染(边缘清晰、有鳞屑):加用抗真菌乳膏(如联苯苄唑、特比萘芬)。
怀疑细菌感染(渗出、脓液、异味):加用抗生素药膏(如莫匹罗星)。
药师提醒:肥胖者、婴儿要特别注意皱褶部位的清洁与干燥。尿布区间擦疹需勤换尿布,每次清洗后充分晾干或吹风机冷风吹干,再涂抹护臀膏(含氧化锌)。
4.清剿“真菌游击队”——足癣、股癣、花斑癣:
核心武器:抗真菌药!必须坚持疗程!
常用外用药:唑类(如联苯苄唑、酮康唑、咪康唑)、丙烯胺类(如特比萘芬、萘替芬)、环吡酮胺、阿莫罗芬等。剂型选择:乳膏/霜剂最常用;溶液/喷雾适合多毛或大面积;粉剂可用于鞋袜预防。
关键点:
范围足够:涂抹范围要超出皮损边缘至少2厘米。
时间足够:即使症状消失也要继续用药!足癣、体股癣一般需2-4周;花斑癣需2周以上。说明书为准,切勿见好就收,否则易复发。
保持干燥:尤其足癣,穿透气鞋袜,保持足部干爽。
顽固或严重者:可能需要口服抗真菌药(需医生处方)。
药师提醒:勿用含激素的复方制剂(如XX平、XX王)治疗单纯真菌感染!激素会暂时缓解瘙痒,但会削弱局部免疫力,导致真菌扩散蔓延(难辨认癣),加大治疗难度。除非在医生/药师指导下明确是合并湿疹等情况。
结语
药师最后叮嘱:家庭药箱是应急之用。皮肤问题千变万化,自行用药2-3天无改善或加重(如红肿热痛扩散、出现水疱脓疱、发热等),请务必及时到皮肤科就诊!明确诊断是精准治疗的前提。守护夏日肌肤健康,选对药,用对药,安全用药是关键!祝您清爽舒适,安然度夏!
南海网版权声明:以上内容由南海网原创生产,未经书面许可,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或理由对上述内容的任何部分进行使用、复制、修改、抄录、传播或与其它产品捆绑使用、销售。如需转载,请与南海网联系授权,凡侵犯本公司版权等知识产权的,本公司必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电子邮箱:nhwglz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