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周刊 | 探花张岳崧的另一面

海南日报2025-08-11 11:15:05

■ 文\图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期望 邱肖帅

【编者按】

琼州科举史唯一跻身一甲(前三名)的探花张岳崧,在海南可谓家喻户晓。他曾在北京、江浙、西北、湖北等地任职,为官清廉,务实能干,颇有政声。张岳崧可能还是海南历史上字写得最好的人,被后世誉为“书绝”,其所到之处,均留下不少书法作品,在家乡琼崖更是不吝赐墨,因此,近年来其题写的匾额、楹联、谱序等书法作品陆续见诸各类媒体。最近,一批以张岳崧家书为主的旧物现身椰城海口,从中可以读出探花郎爱妻顾家的真性情。

8月5日,海口书法爱好者梁恒带着一批家里珍藏的张岳崧家书来到海南省博物馆,请专家翻阅鉴定。这批家书被他装订成六册,收藏了张岳崧写给妻子、父亲、儿子及宗族至亲的数十封家书,既有普通的纸张,也有宫廷御用纸张。尽管时间过去近两百年,这些家书除了个别字迹模糊、残缺之外,整体保存完好。

海口书法爱好者梁恒收藏的张岳崧信札。

翻看他写给妻子、父亲、儿子的家书时,今天的人们同样会有所增益。即使高中探花之后,张岳崧依旧保持其质朴的本性,用实际行动履行丈夫、儿子、父亲的职责,是一名不折不扣的爱妻顾家好男儿。

高中致信父亲报喜

在这批家书中,有一封被收藏者装裱在最前面,让人阅后眼前一亮,这是一封报喜的家书。张岳崧在信中写道:“兹于四月廿一日恭应殿试,蒙恩钦定第一甲第三名探花及第。自揣庸愚,苟非托天地神明默佑之功,祖宗累代积厚之德,父亲大人忠厚之报、教训之勤,何以得此。父亲大人闻之,当稍喜慰矣。”

除了告知父亲自己已高中外,还在信告知自己非常想念他:“违亲日久,归心甚急,然本年十月为皇上五旬万寿,须十日以后乃能乞假南旋。至明年考差事,虽有可望,但父亲大人近日精神饮食恐不能如前日,不肖(儿子)心中时刻难忘,不如归家再图北上也。”

张岳崧家中排行老二,七岁能识字,十岁赴琼山县城(即琼州府城)拜蔡南昭为师,当时一同前往的还有其兄长岳元、堂兄岳崇、岳伦等人。为了让张岳崧及兄弟们有更好的读书环境,父亲张基伟便在家中设立了私塾,请蔡南昭住家任教。

张基伟深知揠苗助长的危害,张岳崧十二岁准备赴定安县城应童子试时,张基伟认为其年龄尚小,应认真读书,不应急于应试,便让他中途弃考继续回家读书。

直至十五岁,张岳崧才应考县试,所作文章深得知县赞赏。县令召其面试,一连变换数个题目,他都挥笔立就,令知县深为叹绝,说他是“廊庙器也”,以栋梁之材期许。

嘉庆六年(1801年),张岳崧被荐为贡生,进入广东越秀书院读书。嘉庆九年(1804年),张岳崧考中举人。嘉庆十年至十三年(1805年至1808年),张岳松两次会试落榜,随后被北京聂姓人家聘请,设馆授徒。聂家藏书丰富,张岳崧课余埋头读书,研究学问,大有进步。嘉庆十四年(1809年),他会试登科,并在殿试中被钦点为一甲第三名进士——探花。

从家书内容看,尽管已经高中,但张岳崧处境并不太好:“目下家中景况艰难,兼以此两次发报并诸亲友往来贺喜,不知若何布置?而在京空手无凭,诸杂项纷如乱麻,措手不及,拮据已甚。而考事太多,老师同年应接之繁,精神亦觉疲困,要待五月以后,乃得休息耳。”

高中探花后,肯定少不了要衣锦还乡,张岳松还确切地告诉了父亲其回家时间:“不肖归期在十一月,到家约在七月以后。家中得信后,即可速写信寄来。大约十月、十一月亦至京矣。”

别妻两月思念不已

在这批家书中,有一封家书比较特别,是他写给妻子的。张岳崧在信中写道:“玉修贤妻夫人妆次,自别芳仪,将两月。南天回首,驰念弥深。未知迩来玉体安善若何?”尽管只是分开了两个月,张岳崧对妻子就开始非常想念了。

张岳崧赴京应试时给妻子写信报平安,字里行间见恩爱。

张岳崧前后有两任妻子,第一任妻子为琼州府琼山县梁氏,生有长子张钟銮、次子张钟彦和长女,四十七岁时病逝。梁氏之后,张岳崧又娶了浙江常氏为妻,又生四男一女。

由于无法得知梁氏和常氏的姓名,且这封家书并没有具体的年份落款,因此无法知道这封信是写给梁氏还是常氏的。有别于写给儿子的家书,张岳崧写给妻子的信行文非常工整,全文均用楷体。可能是考虑到妻子断句能力不行,张岳崧还细心地为妻子圈点断句。张岳崧在信中,除了告知自己的“疥疮现已渐愈”外,还特意问起妻子身体状况:“卿近来体候如何?已前丸药如未坏,尚可常食。”

在这封家书最后,张岳崧还特意叮嘱妻子:“至于日用饮食,亦不必太省,点心必不可少,至嘱至嘱。”然后提醒妻子:“天时渐热,切不可受凉至生疾病。如微有感冒即急服丸药发散为要。”

除了对妻子深情,张岳崧对儿媳也很关心。儿媳妇产下孙子后,立刻叮嘱儿子,一定要照顾好:“父书示彦儿知悉,汝妇得男甚喜,产后身子若何当详细率知。既不服乌金丸,恐恶露为害。或多饮老酒,绍兴亦佳,不然腹疼耳。”

父子进士交流药理

一个人远在他乡为官,张岳崧对家人特别是子女教育问题非常挂牵。在给儿子张钟彦一封信中,张岳崧写道:“父书示彦儿知悉,余念汝与妇幼稚。庶母病,汝诸弟及子侄皆孩童,余年踰六旬,奔走不息,又只身赴楚。忆汝祖父、伯父、汝母亲、皆八九年不见余面。如愿乞假归里,家庭团聚。”

张岳崧有六个儿子,其中次子张钟彦于道光己亥科(1839年)考中举人,乙巳科(1845年)又登进士第,官至浙江道监察御史、宣化知府。

梁恒收藏这批信札中,张岳崧写给张钟彦的信有8封之多。

在另外一封信中,远在他乡的张岳崧,除了叮嘱张钟彦要保重好身体外,还指出其文章不足之处:“屡有书寄汝,汝黄瘦食少,须谨起居饮食,勿致瘦病为老人忧。作文求浅显轻快,眼高手硬是场屋大患也。”

张岳崧给张钟彦的书信中,还有不少关于用药的叮嘱,也可见张岳崧对医药也非常在行。比如,看了儿子写给他的药方后,就叮嘱:“彦儿知悉,所来药方熟地太滞,此时尚不宜服,只以生化汤本方服之。其分太弱,可蒸人参三分,或五分冲服可也。”

张岳崧的文学、书法水平都很高,史称其“学问淹通醇粹”“诗赋宗汉魏而出入唐宋诸家,书法得晋唐诸家奥秘”“片楮只字,人争宝之”。

海口市民梁恒还收藏了不少张岳崧的书法条幅。

“从我爷爷开始,我们家就开始收藏张岳崧的书法作品,这批信札也是以书法作品形式收藏汇集而来的。”梁恒称,通过祖孙三代的收藏,家中除了搜集到张岳崧的大量家书,还有不少张岳崧的书法条幅。目前,省博物馆正对梁恒收藏的这批书法作品和家书进行考证。

责任编辑: 曾令瑾

推荐阅读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5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966123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