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老兵郭彩妃: “交给我的信,无论如何也要送到”

海南日报2025-08-10 08:24:48

寻访抗战老兵

编者按

抗战老兵,一个时代的亲历者。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他们曾用青春和生命守卫琼崖大地,是这段烽火记忆的亲历者,也是这段铁血历史的书写者。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海南日报联合海南省退役军人事务厅推出“寻访抗战老兵”系列报道。此刻,寻访就是与时间赛跑,这些健在的抗战老兵大多已近期颐之年。我们将深入寻访、记录目前仍健在的海南抗战老兵的故事,通过他们的口述,重温那段不容忘却的历史,展现海南军民同仇敌忾、浴血奋战的英雄气概。

■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吴心怡

“那次送信,炸弹炸死了我身边的女孩,弹片飞起来,打中了我的膝盖。”近日,在儋州市新州镇,96岁的抗战老兵郭彩妃颤颤巍巍地卷起右腿裤子,同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回忆起那段战火纷飞的抗日岁月。

“参加革命时,我只有12岁。”郭彩妃说,她出生在一个革命家庭,父亲是共产党员,叔叔是琼崖纵队指战员郭壮强,曾参与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多次重要战斗。在时局的影响和家人的言传身教下,郭彩妃从小就知道,“要成为一名战士,打倒日本鬼子。”

由于身材娇小、行动灵敏,且年龄较小,不易引起日军怀疑,郭彩妃被安排送信,成为一名传递消息的通讯员。“我不认字,不知道信上写了什么,但我知道这些信息很重要,无论如何也要送到。”郭彩妃回忆,她总共送过四五次信,“日军在大路上盯梢、驻守,我只能穿山,从海头镇送到王五镇,每次都要走上好几天。”

透过她的描述,仿佛能瞥见一个小小的身影,穿梭在茂密的山林间,不知疲倦地奔走着,稚嫩的肩膀担负起传递情报的重任。饿了,就吃点自带的干粮、摘些树上的果子;渴了,就掬一捧山涧溪流;困了,就找一处隐蔽的地方席地而睡。“山里有蟒蛇、有毒虫,夜晚赶路最吓人,一不注意就会踩到蛇。”回想起来,郭彩妃自豪地说,“我把信藏在裤腰里,这是我身上最安全的地方,我从来没把信送丢过。交给我的信,无论如何也要送到。”

郭彩妃回忆,有一次,她和一名年龄相仿的女孩一起送信,不知是被日军发现还是偶然,一枚炸弹向她们飞来。“轰”的一声,炸弹在她们的身边爆炸,同行的女孩当场失去了生命。郭彩妃强忍悲痛,捂紧裤腰里的信件爬起来,立刻向更深的山里跑去。

路上,郭彩妃遇到了去世女孩的妹妹,将这一噩耗告诉了她。“她的妹妹一听就嚎啕大哭起来,我也很难过,却也只能继续赶路,因为信件不能耽误。”郭彩妃说,她跑了不知多久,终于将信送到指挥部。郭壮强指着她的膝盖问她“怎么受伤了”,她才发现自己的右膝盖被弹片打中,鲜血直流。值得庆幸的是,经过治疗,她的膝盖没有留下后遗症。

抗日战争胜利后,郭彩妃紧接着又投入到解放战争中。“我和其他人一起,帮忙搬运烈士的遗体。”郭彩妃说,战争太残酷了,身处其中的悲伤和痛苦是其他人难以想象的。

海南解放后,郭彩妃回到儋州新州镇,结婚生子,一家人以种田为生。如今,96岁的她住在位于儋州那大镇两院片区的小儿子家,颐养天年。“好可惜,奖章都找不到了。”面对记者,郭彩妃重复地表达着遗憾。由于搬家,她获得的纪念章和其他纪念物不知放在何处,而一直都在的是她始终不变的拳拳爱国心。“她很喜欢看抗日题材的电视剧,每天晚上都守在电视机前。”郭彩妃的小儿子吴开创说,这种家国情怀与赤子之心,正是母亲带给他和哥哥姐姐最大的精神财富。

(海南日报那大8月9日电)

责任编辑: 方诗颖

推荐阅读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5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966123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