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红色家书 | 马白山:60页家书里名字的重量 红色精神传后人

编者按:

当泛黄的信笺在海南省博物馆展柜中无声铺展,那些穿越战火、跨越时光的墨痕,便如沉寂的惊雷,骤然在观者心间炸响。每一道纸上的折痕,都是烽火岁月刻下的伤痕;每一笔沉静的墨迹,都蕴藏着革命者滚烫的赤诚与无法直面的别离。展览中的11封红色家书,它们不只是纸页,它们是革命者灵魂的切片,是历史深处永不熄灭的星火。

从8月5日起,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推出“尺翰映山河——海南红色家书中的时代记忆”系列报道,我们将循着这11封红色家书的指引,打捞尘封却滚烫的细节,还原纸页背后那一个个有血有肉的鲜活生命,共同走进那血与火交织的峥嵘岁月,感受那永不熄灭的信仰光芒。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记者陈望 实习生王佳婧

1964年,20岁的马洪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少将马白山(今海南澄迈人)的女儿,正值花季年华,她觉得自己的名字太中性,想改一个名字。马白山得知后,连夜提笔给马洪中写了一封长达60页的家书,讲述了“马洪中”这个名字背后的故事。

如今,在海南省博物馆,大家可以读到这封长达60页家书中的片段书信内容,即马白山的夫人唐玲在狱中生下女儿马洪中的经过,文中饱含深情、岁月如歌的文字令人深思。这封琼崖纵队杰出领导人马白山将军致女儿的亲笔信,不仅让当时年轻的女儿深谙红色革命精神,也让更多的历史细节展现给后人。

1951年,马白山、唐玲和女儿马洪中(前排右)、儿子合影。 省博物馆供图

从琼岛少年到开国少将的峥嵘岁月

1907年3月,马白山出生于海南澄迈县。学生时代,他深受革命潮流的激荡和革命思想的熏陶,参与琼崖学联旨在改革旧教育制度的择师运动,反对压制学生革命活动的校方人员,斗争的锻炼让他更坚定了革命意志。

1927年9月,马白山参加中国共产党,后在上海从事党的地下工作。1933年,他回到海南昌江第二小学(现东方墩头小学),以教师职业作掩护,秘密开展革命活动,为发展琼西地区党组织和抗日救亡运动进行了艰苦的斗争。

抗日战争爆发后,他任广东省民众抗日自卫团第十四区独立队副队长,后任琼崖抗日独立总队副总队长兼第三大队大队长。1939年10月指挥攻击琼西重镇那大,推动当地抗日形势发展。一年后,第三大队扩充为第二支队,马白山任支队长。

1942年春,马白山奉命率领第二支队从琼西到东线,协同第一支队作战,取得琼文地区抗日反顽斗争的胜利,使琼文革命根据地进一步巩固。

省博物馆的“海南红色家书中的时代记忆”展展出马白山家书的故事。 记者 陈望 摄

1946年2月,国民党军进攻白沙解放区,琼崖内战全面爆发。马白山坚决执行中共琼崖特委用自卫战争粉碎国民党军队进攻的作战部署,坚持不“南撤”,坚持琼岛斗争的方针,率部在澄迈、临高一带抗击敌军,巩固扩大解放区,为粉碎“围剿”、夺取自卫战争胜利立功。1950年,他率部协助第四野战军渡海作战,为琼崖“二十三年红旗不倒”和海南人民解放事业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在琼崖革命的历史长卷中,马白山的名字与“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的英雄史诗紧密相连。这位从澄迈乡村走出的革命战士,历经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烽火洗礼,最终成为新中国开国少将,用一生践行了对民族解放的忠诚誓言。

改名之念与60页家书的触动

1964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艺术学院上学的马洪中(马白山之女,时年20岁),认为自己的名字太中性化,把改名字的想法告诉父母。马白山将军得知消息后,连夜提笔给马洪中写了一封长达60页的家书,叙述了“马洪中”名字的由来。

马白山写给女儿马洪中的家书节选部分内容。 记者 陈望 摄

信里,作为父亲马白山细细讲起1944年底那个寒冬:马洪中的母亲唐玲作为琼崖抗日独立纵队第二支队的军医,怀着身孕随部队转战,本有两位妇女协助她到山林“避风头”,却在躲避国民党地头蛇搜山时失散,最终在临高县海孔村被捕。狱中,敌人将唐玲打得遍体鳞伤,又派熟人王龙声劝降,让她写信劝马白山“弃暗投明”。唐玲却厉声反问:“你们向日本鬼子开过几枪?潭口阻击、罗板桥歼敌的,不都是琼崖抗日独立队吗?”面对王龙声的威逼,她掷地有声:“要信没有,要命有一条!”

1944年12月31日晚,唐玲在狱中腹痛难忍,被卫兵带到河边草棚分娩。没有热水,没有襁褓,唐玲自己处理脐带,撕下袖口沾着河水,呵着气给刚出生的女儿洗了人生第一个澡,再用自己的衣服改成小衣裳。“孩子,你受苦了,你要和妈妈一起坐牢、吃苦和遭受饥寒,你的名字怎么起好呢?还是等你爸爸给你取。”信里记下唐玲当时的叹息。

而“马洪中”三个字的由来,就藏在这些字里行间:“你是在抗日战争的大洪流中、在国民党的监狱里、在洪水滔滔的河边生的。”马白山写下这句话时,笔尖仿佛带着河水的凉意,也带着唐玲在绝境中未改的滚烫初心。

六十页信笺,字字千钧。马洪中在读完家书的那一刻,彻底被父母所经历的那段艰苦岁月和他们无私奉献的精神所折服,再也不提改名一事。原来这三个字里,藏着的是父辈走过的烽火路,是比“柔美”更重的责任,是一个革命家庭里最珍贵的传承。

【相关新闻】

“海南红色家书中的时代记忆”展海南省博物馆开幕 展出11封珍贵红色家书

8月1日上午,“尺翰映山河——海南红色家书中的时代记忆”展览在海南省博物馆开幕。此次展览围绕11封革命先辈的家书展开,共展出文物展品140余件/套。

据了解,本次展览分为三个单元,第一单元,三封“生死书”,还原大革命时期到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至暗时刻。斑驳的信纸上,是革命者用生命书写的信仰宣言。【详细

作者: 陈望 王佳婧
责任编辑: 陈月婷

推荐阅读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5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966123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