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糖尿病(1型)注射胰岛素后,如何观察与处理低血糖反应?

1型糖尿病患儿是由于胰腺内分泌胰岛素的β细胞被自身免疫损伤,导致机体胰岛素不足而引起。因此患儿需终身应用外来胰岛素以维持生命,如调节胰岛素量或生活不当则易出现低血糖,癫痫、昏倒或更严重的脑损伤。现下让我们了解儿童1型糖尿病人外源性注射胰岛素的低血糖发生、发展、危害及应对策略等。

一、低血糖的病理机制与风险因素

1.1 胰岛素作用机制与低血糖关联

胰岛素是通过增加葡萄糖摄取和利用、抑制肝脏葡萄糖输出降低血糖的方式发挥作用。1型DM患者的自身胰岛素丧失,因此要通过外源胰岛素实现生理性的应答。速效胰岛素皮下注射0.5h开始起效,2h达峰值,作用可持续5~7h;速效胰岛素类似物快速起效(10~15min),峰时短(1~2h);如果胰岛素用量不足以抵消饮食中的碳水化合物数量和/或体力活动的改变或没有按时用餐,可以导致血糖显著降低。

1.2 儿童低血糖的特殊风险

由于儿童代谢率高,其肝脏储存葡萄糖的能力相对较小,且其识别、描述低血糖的能力较低,导致其在发生低血糖时较成人更频繁。有研究表明,患有1型糖尿病的儿童每年平均会有19~35例严重低血糖事件,其中半数以上的事件发生于夜间;与此同时,随着青春期的到来,儿童体内糖皮质激素和肾上腺素的水平变化以及胰岛素抵抗会增加血糖波动的风险。

二、低血糖的临床表现与分级

2.1 典型症状谱系

由于血糖下降速率与病人自身耐受情况,动态表现为低血糖症状。

轻度(血糖<3.9mmol/L):以交感神经兴奋表现为主,包括心率加快、手抖、多汗、饥饿、脸色苍白。

中度(血糖<3.0mmol/L):影响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致使注意力不集中、情绪异常、行为异常、复视等症状。

重度(血糖<2.8mmol/L):大脑损伤,出现痉挛、昏睡、呼吸暂停,甚至遗留神经损害。

2.2 儿童特异性表现

对于婴幼儿来说,婴幼儿常常出现进食和睡眠过度,肌力也会减弱;而对于幼龄儿童来说,幼龄儿童的主要表现是经常啼哭或睡眠恐惧;而年龄稍大一些的儿童可能会表现为头眩、视觉障碍,而此类症状常常被误认为是儿童顽劣或是不愿去上学,同样晚间发生的低血糖可能仅表现为夜尿、睡眠恐惧以及晨起头痛等。

三、低血糖的急救处理流程

3.1 立即评估与血糖监测

如有儿童发生疑似低血糖症状者应立即通过携带式血糖仪进行指尖血糖检测,如因患儿未及时检测,而症状符合whipple三联征(低血糖、血糖<3.9mmol/L、补充糖后症状缓解者),按照低血糖处理。

3.2 快速补糖策略

针对清醒能进食者,应给予能快速吸收的碳水化合物。例如,15g葡萄糖(如葡萄糖片3-4片、葡萄糖凝胶15g)、果汁(150ml(提供15~20g的碳水化合物))、蜂蜜2勺(约15g)。经过补糖后的15min再次测试血糖含量,如果达不到3.9mmol/l以上,则再次服药。

针对意识障碍者,附近人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并取侧卧位以避免窒息。

若患者有静脉通道则皮下注射50%葡萄糖液2ml/kg,持续补10%葡萄糖液维持血糖浓度在4~6mmol/L。

如果没有静脉途径则尝试经鼻喂养或经直肠给予葡萄糖凝胶但密切注意呼吸道和吞咽功能。

3.3 后续观察与记录

待血糖纠正低血糖之后,持续性地监测1~2小时血糖变化,直至血糖稳定于预置目标(4.4~7.2mmol/l)。同时记录事件发生时间、事件症状、补充糖分方法、血糖变化,为后续剂量调整提供依据。

四、长期管理与预防策略

4.1 胰岛素剂量个体化调整

胰岛素泵治疗时的基础血糖水平应当包含空腹和夜间血糖水平,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基础血糖水平应根据胰岛素需求水平而定,以青少年为例,青春期前青少年胰岛素基础使用量常为0.1~0.2u/kg/h,但当生长激素分泌增加后,则可能达到0.2~0.3u/kg/h。

精确的餐前剂量调整:采取碳水化合物计数法估计餐前大剂量,根据血糖波动变化而调整。如早餐后血糖高者可加10%早餐前剂量,午餐前低血糖风险高者可减午餐前剂量。

4.2 饮食运动协同管理

饮食定时定量:每日碳水化合物的数量保持在一个固定数,以免漏服或者过量,例如,学龄前儿童可按体重4~5g/(kg·d)三餐进餐,并且再额外食用1~2份碳水化合物(例如1片面包、1个苹果)。

运动前预案:运动前30min应适量补充运动前30min补充10~15g碳水化合物,或减少运动前胰岛素剂量20%~50%。运动结束后每30min监测一次血糖,运动时间持续>1h且为低热量运动者运动结束前应予以碳水化合物补充。

4.3 持续血糖监测(CGM)技术应用

CGM系统可以实时反应血糖波动的趋势,还可以提前预警潜在的低血糖风险。一项研究结果显示,对于CGM的患儿I型糖尿病患儿,严重低血糖事件减少35%,低血糖恐惧症状发生率减少50%,建议我们将CGM警戒限设置在3.9mmol/L(低警限)及3.3mmol/L(高警限),定期下载数据并与医生讨论。

4.4 家庭与学校协同教育

家长教育培训:学习血糖监测、胰岛素注射与识别、处理低血糖技能,定时参加糖尿病教育课更新自己的知识。

学校管理:对学生及员工和医护人员写成书面形式的管理糖尿病计划,包括治疗低血糖的计划、储放糖类资源的位置、紧急情况联系人员的信息。鼓励学生自我管理,但防止这种自我管理带来过大的风险。

作者: 海口市人民医院 儿童感染科 主管护师 孙一平
责任编辑: 符慧华

推荐阅读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5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966123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