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癌筛查别等便血!40+必做肠镜3个理由

肠癌是我国高发恶性肿瘤,发病率与死亡率持续上升。多数患者等到便血等症状出现才就医,此时常已进展至中晚期。肠癌始于肠道息肉,发展过程长达5~15年,早期检出病变可预防与根治肠癌,提高生存率,减少医疗负担。40岁后肠癌风险明显上升,即便无症状者也需定期进行肠镜筛查。

理由一:早期肠癌症状隐匿,便血已是中晚期信号

1.早期病变多无症状

①缺乏疼痛症状:早期结直肠病变(如微小腺瘤性息肉或黏膜内癌)因体积较小,未侵犯肠壁深层神经组织,通常不会引起疼痛等明显不适,极易被患者忽视。

②无肉眼可见出血:早期病变常无显著出血症状,即使存在微量出血,也可能被肠道内容物稀释或掩盖,难以通过肉眼观察粪便察觉,从而延误发现。

③ 排便习惯未改变:在病变初期,患者排便次数、规律、粪便性状等往往保持正常,缺乏特异性改变,进一步增加早期筛查的难度。

2.便血多表明病情进展

①便血机制分析:随着肿瘤增大,肠腔受压或肿瘤表面糜烂、破溃可引起出血。出血部位越接近肛门,粪便中的血色越鲜红;若出血部位较远(如右侧结肠),粪便颜色可呈暗红或柏油样。

②肿瘤侵犯深度:便血多提示肿瘤已侵犯肠壁深层组织或黏膜下血管网络,增加治疗复杂度,并可能伴随局部浸润或转移风险。

③病情分期问题:出现便血症状确诊时,病情常已到Ⅱ期或更晚阶段,治疗方案复杂,需手术、化疗、放疗等多种手段联合,患者生存率降低,治疗痛苦,花费增多。

3.肠镜是有效手段

①直视肠道内部:肠镜可直接进入肠道内部,直视肠道黏膜情况,可以清楚地看到肠道内有无息肉或肿瘤等病变。

②发现微小病变:肠镜可以识别1~2mm息肉或早期癌变,而其他检查方法易遗漏微小病变,最终发展成严重肠癌。

③同步切除处理:肠镜检查中发现病变可马上切除,避免二次手术,减少患者痛苦,且创伤小,恢复快。

理由二:肠镜检查可有效预防肠癌发生

1.发现并清除癌前病变

①癌前病变来源:大多数肠癌由腺瘤性息肉演变而来,腺瘤性息肉有癌变风险,不及时处理引发肠癌。

②肠镜检查价值:肠镜可全面检查肠道,准确识别息肉类型、大小与数量,帮助医生判断息肉危险程度,为治疗提供依据。

③同步治疗干预:肠镜检查中发现有癌变风险的息肉可直接切除,预防癌变发生。

2.降低肠癌发生风险

①切断癌变路径:切除高风险息肉可切断肠癌发生路径,消除癌变隐患,降低患癌概率。

②循证依据充分:大量医学研究与临床实践证明,切除息肉可以大幅降低肠癌发生风险。

③全面处理优势:一次高质量的肠镜检查不仅可对全结直肠进行系统评估,还能同步处理多发病变,减少患者多次就诊,提高诊疗效率,降低经济与身心负担。

3.提供较长期保障

若第一次肠镜检查无异常且无其他高危因素,下次复查间隔可延长至5~10年,为肠道健康提供长期保障。

4.指导后续筛查

①建立健康基线:第一次肠镜检查结果可以为肠道建立初始健康档案,记录初始状态,为长期跟踪肠道健康提供依据。

②优化复查频率:根据第一次检查发现息肉类型与数量等情况,为患者制定个性化复查计划,息肉风险低,复查间隔长;风险高,复查间隔短,确保及时监测肠道健康。

③新问题发现机制:定期肠镜筛查可及时发现肠道新病变,及时治疗,提升治疗效果。

理由三:40岁是肠癌高发年龄,筛查意义重大

1.40岁后风险陡增

①发病率上升:流行病学数据显示,40岁后人患肠癌发病率明显升高。

②年龄因素作用:随年龄增长,身体细胞修复能力下降,细胞突变概率增加,突变细胞未及时修复发展成癌细胞,引发肠癌。

③生活习惯累积:年轻时不良生活习惯,如不健康饮食、吸烟、酗酒等,长期影响到中年显现,增加肠道负担,易损伤肠道,增加患癌风险。

2.筛查降低死亡率

①死亡率证据:大量医学研究表明,肠镜筛查可降低肠癌死亡率,早期发现肠癌,治疗效果好,生存率高。

②40-49岁启动优势:40-49岁开始肠镜筛查是未来几十年降低肠癌死亡率的关键,此年龄段身体机能相对较好,可以承受检查与治疗影响,早期发现问题治疗效果好,为健康打基础。

③早筛紧迫性:现年轻人群肠癌发病率上升,凸显40岁后肠镜筛查必要性,需尽早筛查,防患于未然。

3.家庭社会影响

①家庭健康意义:40岁以上人群多为家庭支柱,其健康关系家庭稳定与幸福,患肠癌则失去健康,家庭经济来源受影响,家人照顾压力大。

②负担避免:肠镜筛查可早期发现问题并治疗,避免病情发展到晚期,防止家庭因巨额医疗费用陷入贫困,减少家人照护负担。

③示范作用:40岁以上人群积极进行肠镜筛查,对家庭成员有示范作用,提升家庭健康意识,形成良好健康氛围。

常见疑问解答

1.肠镜检查痛苦性

①普通肠镜感受:普通肠镜检查有腹胀或牵拉感,因肠镜在肠道移动刺激肠道,但大多数人可耐受。

②操作减轻不适:可通过优化操作手法,如轻柔操作、调整角度及与患者良好沟通,让患者放松心情,减轻不适。

③无痛肠镜优势:害怕疼痛者可选择无痛肠镜,在麻醉状态下进行,检查过程无痛苦,结束后恢复快。

2.检查前准备

①饮食调整:肠镜检查前1~2天采用低纤维饮食,低纤维食物易消化,减少肠道残渣,便于肠道清洁。

②清肠药物要求:严格按医生要求服用清肠药物并大量饮水,清理肠道粪便,确保检查结果准确。

③信息告知:检查前告知医生用药史、过敏史等信息,医生评估身体状况,判断是否适合检查,确保安全。

3.检查后注意事项

①普通肠镜恢复:普通肠镜检查后有不适感,数小时内消退,可进行轻微活动,如散步,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恢复。

②息肉切除护理:若检查中进行息肉切除手术,需遵医嘱短暂禁食与限制活动,促进伤口愈合,避免并发症。

③异常情况处理:检查后出现腹痛、出血或发热等异常情况,需及时就医,是并发症信号,不及时处理会伤害身体。

肠癌发展可控制,有无症状阶段进行早期诊断是预防与治疗的关键。肠镜是筛查与预防肠癌的核心,40岁以上人群需将其视为必要健康投资。不能等便血等症状才重视肠道健康,需及早安排肠镜检查,降低患癌风险,为自己与家人健康保驾护航。从现在起关注肠道健康,积极进行肠镜筛查,远离肠癌威胁。

作者: 三亚中心医院(海南省第三人民医院)胃肠外科 主治医师 潘建民
责任编辑: 符慧华

推荐阅读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5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966123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