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验单说"正常"≠安全!你的"坏胆固醇" 目标值可能正在伤害血管
海南省老年病医院 药剂科 主管药师 刘仁丽2025-08-08 11:30:11
化验单没有箭头向上的标志,医生却严肃地说:“你的血脂没达标!”----这是为什么呢?
一、血脂报告单上的四大主角:谁好谁坏?
1.认识血脂报告单
普通的血脂检验报告主要包含以下四项关键指标(单位:mmol/L):
总胆固醇(TC,参考范围:3.0-5.2):血液中胆固醇的总和,是“好”与“坏”胆固醇的综合体现。
甘油三酯(TG,参考范围:0.56-1.7):主要储存饮食中过剩的能量。它是“坏胆固醇”的帮凶。严重升高(>5.6 mmol/L)会引发急性胰腺炎,危及生命!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公认的“坏胆固醇”。它把胆固醇运进动脉血管壁内堆积,形成斑块(动脉粥样硬化),最终导致血管狭窄、心梗、脑梗。化验单通常会给出一个参考范围(如2.1-3.4),但这个数值对很多人来说远远不够安全!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参考范围:1.0-2.1):公认的“好胆固醇”。它像清洁工,把血管壁里的胆固醇运回肝脏处理掉,对抗动脉硬化。这个数值稍高一些更好。
2.解读血脂报告单的核心误区
很多人以为只要LDL-C在化验单标注的“正常范围”内(比如<3.4 mmol/L)就安全了。这是最大的认知偏差!你的“安全值”并非化验单上的通用数字,而是取决于你自身的心血管风险等级。对有些人来说,LDL-C降到1.8甚至1.4以下才算安全。
二、擒贼先擒王:为什么LDL-C是血脂管理的“头号目标”?
大量研究确凿证明:LDL-C是导致ASCVD(如心绞痛、心梗、脑梗、外周动脉疾病)的直接致病因素。尽早、长期将LDL-C降至低水平,能显著降低ASCVD的发生和死亡风险。 降低LDL-C带来的心血管获益是明确且持续的,且独立于其他危险因素(包括年龄)。
因此,《中国血脂管理指南》将LDL-C作为血脂干预的首要靶点。
三、关键突破:你的LDL-C目标值是多少?——心血管危险分层决定一切!
这就是为什么化验单的“正常范围”会误导人。医学上根据一个人未来10年发生心脑血管事件(如心梗、脑梗)的风险高低,将人群分为不同等级,并为每个等级设定了个性化的LDL-C目标值。
1.各人群分级的LDL-C目标值及核心特征
低危人群:LDL-C目标值<3.4 mmol/L。适用人群核心特征:无主要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健康人群。具体人群举例:年龄<45岁(男性)/<55岁(女性)、 无吸烟史、 血压<140/90 mmHg、无糖尿病、LDL-C基线值<4.1mmol/L、无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
中/高危人群:LDL-C目标值<2.6mmol/L。适用人群核心特征:存在1项主要危险因素。具体人群举例:主要危险因素包括: 糖尿病(任何类型)、 慢性肾脏病3-4期(eGFR15-59 ml/min/1.73m²)、基线LDL-C≥4.9mmol/L、高血压+≥2项其他危险因素(年龄、吸烟、低HDL-C等)。
极高危人群:LDL-C目标值<1.8 mmol/L。适用人群核心特征:已确诊ASCVD 或 1项极高危因素。具体人群举例:ASCVD疾病:冠心病(心梗、心绞痛、支架/搭桥术后)、缺血性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外周动脉粥样硬化(狭窄>50%或介入/手术后);极高危因素:糖尿病+靶器官损害(蛋白尿/视网膜病变/神经病变)或 糖尿病+≥3项危险因素、 糖尿病+高血压。
超高危人群:LDL-C目标值<1.4 mmol/L。适用人群核心特征:ASCVD合并进展性疾病 或 多次/多血管床事件。具体人群举例:符合任1项: 1年内发生≥2次ASCVD事件(如再发心梗/脑梗)、多血管床病变(如冠心病+脑卒中)、 ASCVD+≥2项高危因素*、 LDL-C达标后仍复发事件。
(*高危因素详解:糖尿病、高血压、有动脉支架/球囊/搭桥手术史、当前吸烟、早发冠心病家族史(男性一级亲属<55岁发病;女性一级亲属<65岁发病)、慢性肾脏病3-4期(估算肾小球滤过率 eGFR 15-59 ml/min/1.73m²)、基线LDL-C> 4.9mmol/L、虽经治疗LDL-C≤1.8mmol/L但仍再次发生心梗/脑梗。)
2.简单理解分层逻辑
低危:健康人,风险低,目标宽松些 (3.4)。
中/高危:有“定时炸弹”(如糖尿病、极高LDL-C),目标收紧 (2.6)。
极高危:血管已出问题(如心梗、脑梗、支架术后),目标必须严格 (1.8)。
超高危:血管问题非常严重或反复发作,目标极其严格 (1.4),需更强治疗。
重要提示: 绝大多数医院化验单上打印的LDL-C“参考范围”(如<3.4 mmol/L)通常对应的是低危人群的标准。如果你是极高危或超高危患者,即使LDL-C是2.5 mmol/L(在化验单上没有↑),也远远没有达标!你的血管仍有极高风险。
四、拿到报告单后,您该怎么做?
第一步:别只看箭头!找到你的LDL-C数值。
第二步:明确您的“身份”。结合自身健康状况(是否有糖尿病、高血压?是否得过心梗、脑梗、放过支架?有无早发家族史?吸烟吗?肾功能如何?),对照上文,确定自己属于哪个危险分层(低危、中高危、极高危、超高危)。不确定?务必咨询临床药师/医生!
第三步:对照目标值。看您的LDL-C数值是否达到了您所在分层的目标值(<3.4, <2.6, <1.8, 或<1.4)。
第四步:医生/临床药师深入沟通。如果未达标:讨论治疗方案(生活方式强化?开始用药?调整药物?)。 如果已达标:确认是否需要维持当前治疗,并制定随访计划。
第五步:定期复查。即使达标,也需要定期(如6-12个月)复查血脂,监测效果和安全性。
五、掌控风险,从读懂报告开始
血脂报告单,尤其是LDL-C的数值,是评估您心脑血管健康的核心指标之一。记住,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正常值”。您的年龄、病史、家族史、生活习惯共同决定了您独一无二的LDL-C安全目标。
别再被化验单上的箭头符号所迷惑。拿起您的报告单,找到LDL-C的数字,明确自己的危险分层,了解真正属于自己的目标值。这小小的一步,可能是守护您心脏和大脑健康的关键一步。
南海网版权声明:以上内容由南海网原创生产,未经书面许可,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或理由对上述内容的任何部分进行使用、复制、修改、抄录、传播或与其它产品捆绑使用、销售。如需转载,请与南海网联系授权,凡侵犯本公司版权等知识产权的,本公司必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电子邮箱:nhwglz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