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周刊丨齐白石的“印”一面

海南日报2025-08-08 09:39:02

缪士毅

闲暇之时,观赏《齐白石画集》,翻阅《齐白石自述》,为齐白石书画作品上所盖印章所吸引,细细品赏,情趣盎然。

齐白石(1864—1957),中国近现代画坛极富传奇色彩的画家,擅画花鸟、虫鱼、蔬果、山水、人物,也画传统节令中的风物,融诗、书、画、印为一体,被称为中国画大师,20世纪中国十大画家之一。他刻印章,推崇单刀,酣畅淋漓,匠心独具。他所刻的印章,钤印在其创作的书画作品上,相得益彰,别具风采。

齐白石个人在书画作品上所用的印章众多,如从印文内容来看,有“齐白石”“齐频生”“阿芝”“齐大”“借山老人”“齐璜”“濒生”“白石翁”“借山翁”“借山老子”“白石印记”“白石老人”“老白”等;从印章的形状来看,有长方形、正方形等;从印章的刻制方法而言,有阳刻的,也有阴刻的。钤印之时,他会根据画面布局和风格特点选择相应印章,为其作品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齐白石的部分私印。图片来源:《齐白石自述》

齐白石个人在书画作品上所用的众多印章,其印文内容或表达对家乡故园的留恋,或出自对人生经历的感慨,或表白对生活态度的坚持,或流露对自身书画艺术的自嘲,真可谓小印章、大天地。更何况,齐白石所刻的印章风格独特,不仅为整幅书画增光添彩,而且给观赏者以无限美的艺术享受。

值得一提的是,齐白石个人印章上的每个印文,往往有一个有趣的来历。比如,提起“齐白石”三个字,许多人颇为熟悉,其中的“白石”二字,是齐白石最常用的号。原来,离齐白石家不到一里地,有个驿站,名叫白石铺。于是,他的老师为其取了一个“白石山人”的别号,人家平常叫他时,却把“山人”两字略去了,光喊他“齐白石”,就连其自己也喜欢“齐白石”这一叫法。后来,习惯成自然,“齐白石”成了他一生叫得最多的称呼。为此,他自己刻了数枚不同风格的“齐白石”印章,此外还刻了“白石翁”“白石老人”“白石印记”“老白”等印章;又如,依齐白石出生地齐家辈分的排法,到他这一辈,排起来应该是个“纯”字,派名“纯芝”。其祖父母和父亲母亲,平时都叫他“阿芝”,于是,他就刻了一枚“阿芝”印章;再如,“齐璜”的“璜”字,是老师给他取的名字,老师还为其取了一个“濒生”的号。为表达对老师的敬意,齐白石便分别刻了“齐璜”“濒生”两枚印章。

至于齐白石印文为“借山老人”“借山老子”“借山翁”印章中的“借山”两字,源于齐白石的书房名“借山吟馆”。清代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齐白石搬至离其老家不远的梅公祠租住,因住处附近遍植梅花,便将此处取名为“百梅书屋”,并在梅公祠内空地处,添盖了一间书房,取名“借山吟馆”。齐白石的朋友曾问他:“你的借山吟馆,取了借山两字,是什么意思?”齐白石说:“意思很明白,山不是我所有,我不过借来娱目而已!”后来,齐白石觉得自己虽说也会哼几句平平仄仄,但怎么能够自称为诗人呢?于是,便把“借山吟馆”中的“吟”字删去,只名为“借山馆”了。他刻印“借山老人”“借山老子”“借山翁”,以表示随遇而安的意思。

齐白石对刻印感受深刻,他在自述中提到,其在光绪十八年(1892年)时,所刻的印章,都是自己的姓名,用在诗画方面而已。刻的虽不多,收藏的印石,却有三百来方,遂自名为“三百石印斋”。至民国十一年(1922年)时,自刻自用的印章多了,其中十分之二三,都是名贵的佳石。他还提及,自己刻印,同写字一样。写字,下笔不重描,刻印,一刀下去,决不回刀;说其自己刻印,比较有劲,等于写字有笔力,就在这一点。

齐白石个人印章,呈现的不仅是别具一格的艺术品,也是折射人生的大窗口,值得品赏。

作者: 缪士毅
责任编辑: 林鸿伟

推荐阅读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5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966123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