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红色家书|黄长轩:家书诉说对家人思念 表达对解放海南岛的信心
南海网、新海南客户端2025-08-07 20:18:53
编者按:
当泛黄的信笺在海南省博物馆展柜中无声铺展,那些穿越战火、跨越时光的墨痕,便如沉寂的惊雷,骤然在观者心间炸响。每一道纸上的折痕,都是烽火岁月刻下的伤痕;每一笔沉静的墨迹,都蕴藏着革命者滚烫的赤诚与无法直面的别离。展览中的11封红色家书,它们不只是纸页,它们是革命者灵魂的切片,是历史深处永不熄灭的星火。
从8月5日起,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推出“尺翰映山河——海南红色家书中的时代记忆”系列报道,我们将循着这11封红色家书的指引,打捞尘封却滚烫的细节,还原纸页背后那一个个有血有肉的鲜活生命,共同走进那血与火交织的峥嵘岁月,感受那永不熄灭的信仰光芒。
南海网、新海南客户端记者 陈望 实习生 王佳婧
“现时我很忙,一切精力集中于作战,解放海南的形势已快实现,故不多叙,待任务结束后,我们会面详谈,因而希你安心于现状……”1950年4月1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40军119师副师长黄长轩给弟弟黄长年写了一封家书。他不仅在信中诉说对家人的牵挂和思念,还表达了对解放海南岛的信心,谁料也是他给家人捎去的一封绝笔书。登陆海南岛成功后,他便把36岁的生命留给了这片热土,长眠于这块土地上。
省博物馆展出的“海南红色家书中的时代记忆”展,向大家展示黄长轩给弟弟黄长年写的一封家书。记者 陈望 摄
少年立志:从辽沈大地到革命洪流
1914年,黄长轩出生于河南新县新集镇的一个贫苦农家。1931年春,红军攻占新县县城,建立苏维埃政权,17岁的他率先加入儿童团,担任少先队小队长,带着小伙伴们站岗放哨、张贴革命标语,红色的种子在心中悄然发芽。目睹军阀横行、帝国主义侵略、反动统治黑暗及百姓流离失所后,他毅然投笔从戎,同年秋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在部队里他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深受战士们的喜爱。
在川陕根据地的烽火中,这个年轻的农家子弟迅速成长。1932年,随红四军撤离鄂豫皖根据地,转战途中加入共青团;从排长、连长到政治指导员,一步步在战火中淬炼成钢。1934年10月,他跟随红四军踏上长征路,雪山草地的严寒饥饿、枪林弹雨的生死考验,让他对“革命”二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那是“为劳苦大众争解放”的信念,是“不把敌人打垮绝不回头”的韧劲。1936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
转战南北:从抗日前线到解放战场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黄长轩随部奔赴晋冀鲁豫抗日前线。在敌后游击战中,他历任营教导员、团长,带领战士们在青纱帐里袭扰日军、破坏交通线,多次粉碎敌人的“扫荡”。1942年5月,他被选送延安中央党校学习,在窑洞里系统学习革命理论,更坚定了“为人民服务”的初心。
1945年抗战胜利后,黄长轩奉命转赴东北,投身解放战争的洪流。1947年临江保卫战中,他率辽东军区教导团坚守四方顶子阵地。零下40多度的严寒里,战士们冻裂了手脚,他把自己的棉衣分给伤员,带头啃冻硬的窝头,硬是指挥全团鏖战9昼夜,击退数倍于己的敌人,为辽河战役胜利筑牢关键防线。
1948年起,他先后任三纵9师参谋长、嫩江省军事部长,率部参加辽沈、平津战役,从东北打到华北,再随大军南下渡过长江,一路征战至琼州海峡。1950年1月,黄长轩任40军119师副师长,带领部队参与解放海南岛战役。为适应海上作战,他白天处理军务,夜晚下海练习游泳、识方向、探水位、学扬帆摇桨及海上战术,迅速掌握了海上作战要领。
尺素传情:家书里的家国重量
1950年4月13日,时任第40军119师副师长的黄长轩,在集中精力准备解放海南岛战役时,给弟弟黄长年写了一封家书,除了表达对家人的思念和牵挂,还表达了对解放海南岛充满信心。
信里,他叮嘱弟弟安心工作、保重身体,轻描淡写地告知妻儿近况让家人放心,只在提及“解放海南的形势已快实现”时,透着掩不住的信心。
黄长轩给弟弟黄长年写的一封家书。记者 陈望 摄
“现时我很忙,一切精力集中于作战”“故不多叙,待任务结束后,我们会面详谈”短短三十余字,没有豪言壮语,却藏着千言万语。他没说自己正顶着烈日练习游泳,没提夜里在海上摸索航船的艰难,更没讲对岸枪林弹雨的危险。他只给家人一个明确的盼头——“会面详谈”。或许他想告诉儿子,父亲不是不爱家,只是肩上有更重的责任;或许他想对妻子说,等海南岛解放了,就带着她看遍南国的海;或许他想对母亲承诺,这次一定多陪她几日,听她讲他缺席的家常。
3天后,4月16日夜,解放海南岛战役打响。黄长轩率领119师第二梯队从雷州半岛灯楼角起渡,在枪林弹雨中突破国民党军的“伯陵防线”,于次日凌晨在临高角成功登陆。登陆后,他顾不上休整,立刻赶往临时前线医疗所看望受伤的战士。
途中遇国民党飞机扫射中弹牺牲,年仅36岁。他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解放海南岛战役中牺牲的级别最高的指战员。而4月13日夜写下的那封信,成了永远无法兑现的约定。
市民游客到省博观展,了解黄长轩解放海南岛的英雄事迹。记者 陈望 摄
如今,黄长轩的家书静静陈列在省博物馆里,“会面详谈”的承诺虽未实现,却化作跨越时空的精神坐标。信纸上的每一个字,都在诉说着一位革命战士“舍小家为大国”的抉择——18年未归的家,3天即离的乡,渡海作战的勇,最终都熔铸成“解放全中国”的赤诚。这赤诚,正如临高角的灯塔,永远照亮着后人前行的路。
【相关新闻】
“海南红色家书中的时代记忆”展海南省博物馆开幕 展出11封珍贵红色家书
8月1日上午,“尺翰映山河——海南红色家书中的时代记忆”展览在海南省博物馆开幕。此次展览围绕11封革命先辈的家书展开,共展出文物展品140余件/套。
据了解,本次展览分为三个单元,第一单元,三封“生死书”,还原大革命时期到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至暗时刻。斑驳的信纸上,是革命者用生命书写的信仰宣言。【详细】
南海网版权声明:以上内容由南海网原创生产,未经书面许可,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或理由对上述内容的任何部分进行使用、复制、修改、抄录、传播或与其它产品捆绑使用、销售。如需转载,请与南海网联系授权,凡侵犯本公司版权等知识产权的,本公司必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电子邮箱:nhwglz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