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智库·市县观察 | 稳面积提单产 三亚多措并举端稳“中国饭碗”
南海网、新海南客户端2025-08-07 18:01:48
南海网、新海南客户端 记者 利声富
立秋后的三亚,依然炎热如夏。三亚市育才生态区青法村连片农田里,已返青的水稻秧苗正借着露水的滋润茁壮生长,为大地增添了生机与活力。“在青法村,完全不用担心水稻种植问题。”青法村党支部书记高辉强望着微风吹拂摇摆的稻叶信心十足地说。
高辉强信心之所以这么足,主要得益于三亚推出稳面积提单产、种良种用良法等端稳“中国饭碗”的多措并举。
国无农不稳,民无粮不安,粮食安全是乡村振兴的基础。8月7日,记者从三亚市农业农村局获悉,今年,三亚粮食种植面积共11.2万亩,其中,高产优质水稻品种推广面积不低于2.5万亩,“海南好米”品种推广面积不低于1.55万亩。为端牢“中国饭碗”贡献更多三亚力量,三亚在良种、良法、良技、良机等方面推出一系列措施。
三亚市育才生态区青法村水稻种植基地。记者 利声富 摄
良种筑根基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优质的种子是粮食高产的基础。
“田里种植的伍两优钰占、隆望两优889、泰优1002、美两优秋香等品种都是‘海南好米’金奖品种,这些品种的特点是米质优。”三亚市崖州区现代农业产业园田埂间,三亚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指着田里的碧绿的水稻说。为实现粮食生产从量到质的变化,三亚充分利用地理优势和南繁科技平台,以海南水稻优良品种推广目录和“海南好米”金奖品种为重点,因地制宜推介发布本地主推优质品种,扩大一批丰产性高、抗逆性强的优质水稻品种种植面积。目标是2030年末,基本完成水稻品种更新换代,主导品种群体实现更替。
“田里的秧苗前几天刚播种下去的,是优质晚造品种。” 为扩大优质稻种植面积,全面提升三亚粮食产品品质,三亚市热带农业科学研究院、海南省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南部综合试验站等向三亚市天涯区布甫村、抱龙村、立新村、扎南村等28个村民小组的903户农民发放优质稻种。
据了解,为提高三亚水稻良种推广应用,增强稳粮保供能力,三亚实施水稻良种推广应用,由点到面、由片到区,全要素集成、整建制推进,开展高产优质水稻品种筛选、种植展示和高产高效技术集成推广应用。
三亚市崖州区现代产业园水稻种植基地。记者 利声富 摄
良法提效益
有了良种,还需配套良法,才能将良种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深入推进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
如何推动水稻大面积单产提升?三亚市农业农村局结合实际,重点要从技术集成上寻“突破口”,从关键环节上找“发力点”
除了建良种良法示范基地外,三亚还采取整建制打造绿色高产高效示范区等措施提高水稻单产。多年来,三亚始终坚持扛稳粮食安全重任,在稳住粮食播种面积的基础上,利用南繁科技平台,推广先进农业技术和管理方法等良种良法,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和管理水平。做好新技术的示范应用,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秸秆腐熟还田增效技术、节水灌溉技术、水稻集约化育秧、种子包衣技术等。
“稻菜轮作”是三亚探索运用多种轮作模式,多种联农带农机制,实现农民增收、粮食增产提质、耕地增加增效,从而实现“钱粮双丰收”,助力乡村振兴的新探索、新举措。结合冬季瓜菜、南繁用地生产季节性用地特征,三亚探索“菜+稻+绿肥”“南繁+稻+绿肥”两种科学轮作模式,给农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变化。
良技添动能
机械化、智能化是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在水稻生产中,先进的技术和装备能大幅提高生产效率,助力粮食大面积单产提升。
在海南海亚南繁种业有限公司天涯育种中心,随着水稻育秧机流水线操作,短短十多秒钟,一块秧盘就完成了。“机械化、集中育秧模式,让种子均匀消毒、发芽、保水保肥,提高秧苗质量,让水稻种植更简单高效。”三亚现代农业集约化育秧中心负责人迟强介绍,机械化育秧生产出的秧苗均匀整齐、健壮、高度一致,抗病能力强,根白如毯状,提起不碎,非常适合机械化插秧。
“你看,这是我们采用水稻机插缓混一次施肥技术和水稻硬地微喷育秧技术种植的水稻。”在三亚市天涯区过岭村委会布曲田洋,南京农业大学三亚研究院的研究生孙杰说。水稻机插缓混一次施肥技术是针对当前水稻生产中氮肥施用量大、施肥方式落后和氮素损失严重等问题而研发的。水稻硬地微喷育秧技术是一种新型育秧技术,能有效解决传统水田育秧中存在的土壤板结、病虫害多发、管理不便等问题。
“科技,为农业插上腾飞的翅膀。”三亚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结合“稻菜轮作”等生态轮作模式,三亚重点实施“集中育秧、机械化插秧、精准肥水调控、一喷多促”等技术。
良机增动力
“如何轻松种地”是目前农村面临的难题,农机进田间地头能产生更大效益。除了机械化育秧,三亚还推广机械化插秧、无人机施肥喷药、机械化收割等“一站式”服务。
在三亚市天涯区华丽村田洋,随着农机手驾驶插秧机在田间来回作业,一株株绿油油的秧苗被整齐划一地排列在稻田里,一会,就为水田穿上了“绿衣”。“机械化插秧宽窄、深浅一致,具有分蘖好、长势强等特点。同时,有利于病虫害防控、节水节肥、减药、高产稳产等。”三亚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与传统人工插秧相比,机械化插秧更省时、省力、省成本,一台高速插秧机每天可作业面积30至40亩,而人工插秧一天仅能完成0.7亩左右。
良机,是提高水稻单产的助推器。近几年来,三亚加强水稻机械种植技术培训,推广应用高速插秧机、育秧成套播种设备、精量播种机、植保无人机、水稻旱地和水田直播机等先进适用农机装备,丰富机械种植模式。同时,加强制种水稻机械种植技术攻关,开展试验示范,探索解决制种水稻机插秧难题。此外,还充分发挥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导向作用,对水稻插秧机、秸秆粉碎还田机、谷物烘干机等适用机具实行累加补贴,提高种植户购买力。
水稻的收割、烘干都是机械化操作。据了解,为解决农民下田耕作劳累问题,三亚市农业农村局开展社会化服务,依托在三亚市社会化服务企业开展机械化育秧插秧、无人机施肥喷药、机械化收割等现代农业生产技术,推进新品种、新技术、新方法,实现农机农艺相融合,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
良才促发展
农业发展,关键在人。近年来,三亚市农业农村局注重开展农业技术培训,吸引并留住农业技术人才,全面挖掘增产潜力。
在依靠人才提高粮油生产服务能力方面,三亚充分利用入驻三亚崖州湾科技城高新区的科研院所、南繁和农技服务部门资源,积极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民粮油生产提供技术咨询和防灾建议等生产服务。同时,组织开展培训班、观摩会、新品种和新技术试验示范现场会,广泛开展科技下乡活动,为粮油丰产丰收提供案例支撑。
经营主体是产业发展的主力军。近年来,三亚市农业农村局加强粮油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培训,推进高素质农民培育,组建粮油单产提升技术指导组,为粮油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精准指导服务。接下来,三亚将通过培养更多新型职业农民等方式,吸引更多年轻人扎根农村,投身农业,让广袤乡村焕发蓬勃发展的新生机。
南海网版权声明:以上内容由南海网原创生产,未经书面许可,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或理由对上述内容的任何部分进行使用、复制、修改、抄录、传播或与其它产品捆绑使用、销售。如需转载,请与南海网联系授权,凡侵犯本公司版权等知识产权的,本公司必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电子邮箱:nhwglz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