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案说法丨判决生效后“老赖”转移财产?构成拒执罪将被追究刑责
南海网、新海南客户端2025-08-07 18:03:21
南海网、新海南客户端8月7日消息(记者 林文泉 实习生 李沂蔓)日常生活中,法院判决生效后“老赖”以各种形式转移财产,以为如此就拿他没办法,殊不知此行为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法院可以对其入刑。近日,澄迈县人民法院审结一起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案件,“老赖”被依法追究刑责,财产也被依法处置。
2020年,澄迈法院审理原告李某甲、李某乙与被告马某合同纠纷一案,作出民事判决书生效后,马某明知需履行返还李某甲、李某乙148.5万元的义务,但拒不履行。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后,执行干警向马某发出限制高消费令,并采取系列执行措施,其仍逃避执行义务。
后经查明,马某在被列为被执行人期间,仍使用其女友的微信账号、个人银行卡以及其儿子的身份信息、个人银行卡,隐藏、转移50万元的现金财产等资产,先后用于投资、购买1辆名牌越野车等高消费,且在法院向其发出《责令交出财物通知书》后“失联”。
因马某的行为涉嫌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2022年,澄迈法院向公安机关移交马某相关犯罪线索,经公安机关审查后对马某立案侦查。2024年1月19日,被告人马某主动到公安机关投案,并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
澄迈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人马某对人民法院的判决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其行为已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综合案件的事实、证据、量刑情节、辩护人的意见进行合议后,以被告人马某犯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判处其有期徒刑十一个月,并将扣押在案的越野车进行依法处置,抵扣其应承担的生效判决确定的义务。
法官提醒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办理拒不执行判决、裁定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已于2025年7月1日起施行。
被执行人逃避执行义务,隐藏、转移、故意损毁财产或无偿转让财产、以明显不合理的低价转让财产,致使判决、裁定无法执行的,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本案中,被告人马某在明知生效裁判文书确定其义务的前提下,仍心存侥幸、对法律缺乏敬畏之心,逃避执行的行为触碰了法律的高压线。
法条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 :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南海网版权声明:以上内容由南海网原创生产,未经书面许可,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或理由对上述内容的任何部分进行使用、复制、修改、抄录、传播或与其它产品捆绑使用、销售。如需转载,请与南海网联系授权,凡侵犯本公司版权等知识产权的,本公司必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电子邮箱:nhwglz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