椰风伴星辰,少年航天梦在文昌绽放——2025全国青少年航天创新大赛总决赛侧记
南海网、新海南客户端2025-08-07 17:29:35
南海网、新海南客户端记者 吴岳文
8月5日至7日,2025年全国青少年航天创新大赛总决赛在文昌燃情比拼,4664名来自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港澳地区的青少年,带着他们的“太空奇思”齐聚这座航天之城,用创意与技能上演了一场青春与宇宙的对话。
赛场即“星空”,创意在这里“着陆”
清华附中文昌学校的赛场里,科技感与未来感撞了个满怀:月球探洞机器人的机械臂轻轻叩击模拟月岩、金星太空矿场模型的传送带“载”着矿石样本循环运转、太阳哨兵空间站设计图上的蓝色星轨仿佛在缓缓流动……14个赛项依次铺展,从“逐梦太空”火箭设计到“星球车”机器人挑战,每一个展台都像一扇通往宇宙的小窗口。
比赛现场
“火星家园”机器人挑战赛的赛场最是热闹。模拟火星地貌的红色沙地上,一台机器人正“灵活走位”——它的摄像头快速锁定目标,机械臂如人的手臂般精准弯曲,稳稳抓起“火星土壤样本”,转身、定位、放入收集区,整套动作一气呵成。场边,选手们攥着拳头屏息凝视,裁判们则频频点头,记录下这充满智慧的瞬间。
少年“航天人”,解锁创意密码
“我们的机器人能‘两栖’!”北京市海淀区实验小学的王思涵蹲在自己的作品旁,兴奋地向裁判介绍。她和队友设计的深空探索机器人,有个“独门绝技”:既能像蜘蛛一样在复杂地形爬行,又能像小车一样快速滚动。“你看,”她按下按钮,机器人瞬间切换模式,“再加上这些传感器,它连月球熔岩管道里的石头都能‘看’得清,说不定未来能帮人类找月球基地呢!”
比赛现场
这样的奇思妙想在赛场随处可见。有的团队设计了“太阳哨兵空间站”,能实时监测太阳活动;有的则打造了“金星矿场机器人”,试图破解外星资源利用的难题。选手们围着裁判,从设计理念聊到技术难点,眼里的认真与热情,让人仿佛看到了未来航天人的模样。
不止于竞技,更是一堂成长课
“刚才协作时信号有点卡,下次得改程序!”球形无人机攻防对抗赛结束后,选手们围坐在地上,拿着笔记本复盘。
比赛现场
选手李明瞳虽然没拿到预期的成绩,但他的脸上满是收获:“以前总觉得我们的设计很完美,这次才发现还有好多可以优化的地方——这比拿奖更重要!”
比赛现场
来自外地的郝睿康则被文昌的航天氛围“圈粉”了。他指着窗外远处的火箭发射架,“既有真的发射场,又有航天研学馆,课本上的知识一下子就活了。回去我要写篇作文,告诉同学文昌有多棒!”
航天城与少年梦,共赴星辰大海
作为东道主,文昌正以“航天城”的新姿态拥抱这场青春盛会。如今的文昌,早已不是单一的发射基地:商业航天发射场具备双工位发射能力,火箭装配厂房、遥感卫星应用平台等创新平台投入使用,商业航天产业集群聚链成势,正朝着“国际一流商业航天港”快步迈进。
比赛现场
“看到孩子们的作品,我仿佛看到了中国航天的明天。”文昌市市长曹树育望着穿梭在展台间的少年们,语气里满是期待。他说,这场大赛不仅是技能的比拼,更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航天精神在年轻一代的生动传承,“期待这些青春创意,能为文昌航天城注入更多活力,让更多航天梦想从这里起飞。”
南海网版权声明:以上内容由南海网原创生产,未经书面许可,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或理由对上述内容的任何部分进行使用、复制、修改、抄录、传播或与其它产品捆绑使用、销售。如需转载,请与南海网联系授权,凡侵犯本公司版权等知识产权的,本公司必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电子邮箱:nhwglz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