椰风伴星辰,少年航天梦在文昌绽放——2025全国青少年航天创新大赛总决赛侧记

南海网、新海南客户端记者 吴岳文

8月5日至7日,2025年全国青少年航天创新大赛总决赛在文昌燃情比拼,4664名来自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港澳地区的青少年,带着他们的“太空奇思”齐聚这座航天之城,用创意与技能上演了一场青春与宇宙的对话。

赛场即“星空”,创意在这里“着陆”

清华附中文昌学校的赛场里,科技感与未来感撞了个满怀:月球探洞机器人的机械臂轻轻叩击模拟月岩、金星太空矿场模型的传送带“载”着矿石样本循环运转、太阳哨兵空间站设计图上的蓝色星轨仿佛在缓缓流动……14个赛项依次铺展,从“逐梦太空”火箭设计到“星球车”机器人挑战,每一个展台都像一扇通往宇宙的小窗口。

比赛现场

“火星家园”机器人挑战赛的赛场最是热闹。模拟火星地貌的红色沙地上,一台机器人正“灵活走位”——它的摄像头快速锁定目标,机械臂如人的手臂般精准弯曲,稳稳抓起“火星土壤样本”,转身、定位、放入收集区,整套动作一气呵成。场边,选手们攥着拳头屏息凝视,裁判们则频频点头,记录下这充满智慧的瞬间。

少年“航天人”,解锁创意密码

“我们的机器人能‘两栖’!”北京市海淀区实验小学的王思涵蹲在自己的作品旁,兴奋地向裁判介绍。她和队友设计的深空探索机器人,有个“独门绝技”:既能像蜘蛛一样在复杂地形爬行,又能像小车一样快速滚动。“你看,”她按下按钮,机器人瞬间切换模式,“再加上这些传感器,它连月球熔岩管道里的石头都能‘看’得清,说不定未来能帮人类找月球基地呢!”

比赛现场

这样的奇思妙想在赛场随处可见。有的团队设计了“太阳哨兵空间站”,能实时监测太阳活动;有的则打造了“金星矿场机器人”,试图破解外星资源利用的难题。选手们围着裁判,从设计理念聊到技术难点,眼里的认真与热情,让人仿佛看到了未来航天人的模样。

不止于竞技,更是一堂成长课

“刚才协作时信号有点卡,下次得改程序!”球形无人机攻防对抗赛结束后,选手们围坐在地上,拿着笔记本复盘。

比赛现场

选手李明瞳虽然没拿到预期的成绩,但他的脸上满是收获:“以前总觉得我们的设计很完美,这次才发现还有好多可以优化的地方——这比拿奖更重要!”

比赛现场

来自外地的郝睿康则被文昌的航天氛围“圈粉”了。他指着窗外远处的火箭发射架,“既有真的发射场,又有航天研学馆,课本上的知识一下子就活了。回去我要写篇作文,告诉同学文昌有多棒!”

航天城与少年梦,共赴星辰大海

作为东道主,文昌正以“航天城”的新姿态拥抱这场青春盛会。如今的文昌,早已不是单一的发射基地:商业航天发射场具备双工位发射能力,火箭装配厂房、遥感卫星应用平台等创新平台投入使用,商业航天产业集群聚链成势,正朝着“国际一流商业航天港”快步迈进。

比赛现场

“看到孩子们的作品,我仿佛看到了中国航天的明天。”文昌市市长曹树育望着穿梭在展台间的少年们,语气里满是期待。他说,这场大赛不仅是技能的比拼,更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航天精神在年轻一代的生动传承,“期待这些青春创意,能为文昌航天城注入更多活力,让更多航天梦想从这里起飞。”

作者: 吴岳文
责任编辑: 林靖钧

推荐阅读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5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966123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