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抗战英雄谱丨张开泰:铮铮铁骨的琼崖抗日战将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琼崖抗战是波澜壮阔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1939年日军铁蹄践踏琼崖大地,到1945年抗战胜利,在6年多的抗战历程中,琼崖军民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为此,“琼崖史志”特别开设《海南抗战英雄谱》系列专栏,讲述海南抗战史中涌现的典型人物故事,在回望与缅怀中感受共产党人的崇高品质。

张开泰:铮铮铁骨的琼崖抗日战将

张开泰,海南崖县(今三亚市)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党支部书记,红军连长,区委书记,边区办事处主任,琼崖抗日独立总队中队长、大队长、支队长兼政委,中共琼崖南区地委委员、南区专员公署副专员等职。海南解放后,历任中共中央华南分局党校副教育长、广东省总工会副主席、中共琼山县委副书记、中共海口市委副书记等职。1978年9月在海口市逝世。

张开泰(1905—1978)

1926年,张开泰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4月,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屠杀共产党人。为免遭国民党的迫害,5月,张开泰、陈保甲、王植山等共产党员从学校转移到藤桥风塘村进行革命活动。首先建立党支部,接着成立农会。把该地区农民自发秘密组织起来的“维持公正会”争取为党领导的革命群众组织,并秘密装备一支200多人的农民武装。同年冬,张开泰率领这支原始装备的农民军,配合红军消灭国民党藤桥警察署和商团,缴获50多支长短枪,将这支队伍扩编成一个红军补充连。之后,历任红军排长、连长,副营长、琼山县第二区委书记、陵水县委负责人等职。

1936年3月,张开泰在竹拉村以教书为掩护开展地下革命工作时,被国民党联防队逮捕入狱,西安事变后被释放出狱。

1938年12月,中共琼崖特委根据中共中央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与国民党琼崖当局达成协议,将琼崖工农红军改编为广东省民众抗日自卫团第十四区独立队,冯白驹任队长,马白山任队附。

1939年2月10日,日军侵入海南岛。3月,独立队扩编为琼崖抗日独立总队,总队长冯白驹,总队驸马白山、符振中。辖3个大队,共1000余人。第1大队长黄大猷,大队附吴定中;第2大队长吴克之(后张开泰),大队附林诗耀(后谢凤池);第3大队长马白山(兼)(后黄振亚),大队附符英华。5月,日军占领了琼崖西路的重镇那大。

11月上旬,琼崖抗日独立总队第三大队在大队长张开泰指挥下,在中共琼崖西南临委和中共儋县县委组织的支持和配合下,发动那大周围的陶江、清平、洛基、和庆、南丰、兰洋等乡的民兵1000多人,武装群众2000多人,发起了围攻那大的战斗。第三大队和武装民兵连续几夜对那大日军发起大规模的佯攻,敌人不知我方虚实,盲目地向四周开枪开炮,以壮声威。

1940年初,中共琼崖西南临委和昌感县委为了打开沿海敌占区的工作局面,决定要铲除日军在昌江县伪维持会长董必安这个恶霸。昌感县委派人向琼崖独立总队时任第四大队长的张开泰报告了董必安的情况,之后昌感县委和张开泰一起研究部署袭击溪南伪维持会的行动,决定由张开泰带领突击队执行这次铲除恶霸的战斗任务。这次锄奸行动计划是,先由四大队派出两个小队长史伯龄、史振和由内线掩护潜入伪维持会内部袭击董必安,再由张开泰带领驳壳班从外面进攻。行动计划确定后,由昌感县委宣传部长赵光炬和赵郑农带领突击队潜入四更村中潜伏。第二天上午,史伯龄、史振和在内线的掩护下顺利潜入伪维持会内部。午时,四大队的驳壳班排头兵打死了伪维持会门外的哨兵,紧接着张开泰带驳壳班随后接应。史伯龄、史振和在听到门外的枪声后,立即在维持会内部开枪击毙伪维持会长董必安等7个汉奸。战斗持续的时间很短,史伯龄、史振和两位突击队员在这次战斗中,由于孤兵深入未能在击毙董必安后撤出而壮烈牺牲。这次锄奸行动,是昌感县委和张开泰率四大队联合打击日伪汉奸嚣张气焰的关键性战斗,以最小的伤亡打出琼崖抗日独立总队第四大队的威名。

1940年9月,琼崖抗日独立总队成立支队建制,同年冬,独立总队发展到3000多人。

1941年春,张开泰率琼崖抗日独立总队直属四大队在白沙县七坊乡、高石乡与潘江汉带领的两个中队会合,编成琼崖抗日独立总队第三支队。支队下设两个大队,第一大队由张开泰兼任大队长和政委;第二大队由潘江汉任大队长。

第三支队组建后一个月,就接到总队长冯白驹的命令,要第三支队向东转移,与兄弟部队会合,进一步开展抗日游击战,开辟和保卫琼(山)文(昌)抗日根据地。

起初,张开泰决定率第三支队取道琼西北的儋县、澄迈,向琼文地区前进。他先后派出林德安、唐承尧等侦察小组向东侦察东进的路线。但两个县的主要通道,都有日军重兵把守。第一次出去的侦察小组,途中遭遇日军,林德安牺牲,唐承尧负伤。由琼西向东进军的计划难以实现。

两路侦察小组带回消息后,张开泰面对着那张摆在八仙桌上的地图,陷入沉思良久。他找来第二大队长潘江汉与各中队长共同商量,并征求了中共昌感县委书记陈克文的意见。之后,他决定率部先入昌感县区域,再穿过乐东,南下崖县,然后东进。

1941年8月初的一个傍晚,第三支队300多名指战员,井然有序地集中到白沙县七坊乡岭脚村外的草坪上,举行向东转移的进军宣誓大会。张开泰站在队伍前面,洪亮的声音在荒野中回响。他说:“我们的队伍,在特委和总部的正确领导下,不断发展壮大了。我们在1940年底奉命到这里开辟抗日根据地时,仅有100多人枪,如今已发展到了300多人。现在,冯白驹总队长指示我们,要挥戈东进,建设和保卫琼文根据地。但是,从儋县、临高进军,无法通过敌人的封锁线,要达到我们的目的,只有南下昌感、乐东、崖县,然后再东进。”说到这里,他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接着给部队讲了具体的行进路线和所应注意的事项。他号召全支队指战员发扬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精神,完成战略转移的任务。

这天深夜,第三支队悄悄地离开了岭脚村,向昌江县石碌方向挺进,琼崖抗战史上的“小长征”开始了。

进军的第一个目标是乐东县黑眉岭。为避免与日军遭遇,部队在远离日军主要据点的山林行进,白天隐蔽,晚上行军,向西越过昌江县白石岭后,沿着叉河公路行进,渡过石碌河、昌化江,接着向南直下,沿着昌感县的二甲岭、大岭岭脚和中沙、罗田之间的丛林挺进。

第五天拂晓,队伍到达了乐东县的黑眉岭。张开泰决定部队在此做短期整训,同时,派人与地方党组织联系,了解敌情,寻找战机。并发动当地青年参军参战,扩编队伍。

进驻黑眉岭不久,中共昌感县委派县游击中队长张应桓给第三支队送来日军行动情报。在黑眉岭西南方向16华里的岭头港,驻扎日军十六警备队下属的一支小分队。从岭头港到南边的佛罗镇的公路上,经常有日军送兵员和物资的车辆往来。

张开泰当即命一中队队长林天民率一中队设伏袭击日军车。他交代说:“这一仗就看你们的了,一定要打个漂亮仗,给他们一点颜色看看。如果车上有机枪,要不惜代价夺过来。”

中队长林天民领受任务后,即带侦查员到公路边侦察。这一路段地形复杂,南北均有高山,公路两侧都是密林,便于设伏,不易被发现。

第二天清晨,一中队指战员进入预定设伏地段,埋伏地点最近的离公路只有10多公尺,最远的也不过四五十公尺,预计手榴弹可以直接投到公路上。但是,第一次设伏没有见到敌人的踪影。第二次设伏,也没有见到日军出动,张开泰令一中队继续设伏。第三次设伏,终于发现一辆日军车从佛罗方向快速驶来。日军车由远而近,进入设伏路段。“打!”一中队长林天民一声令下,顿时,密集的枪声从不同的方位射向公路上的汽车,司机和押车的日军士兵当场被击毙。不一会,车厢燃烧起熊熊烈火,原来这是日军的运油车。日军的运油车被击毁了,第三支队的行踪也暴露了。

9月中旬的一天拂晓,晨雾笼罩。日军先头部队30多人,在汉奸的带领下,悄悄地潜入第三支队营地附近的山冈。第三支队站岗的战士在晨雾中,发现不远处的丛林中有来回晃动的人影,马上鸣枪报警,并以火力阻击,呼啸的枪声划破静谧的山林。第三支队第二大队长潘江汉立即率部迅速进入阵地迎敌。双方交战半个时辰后,日军先头部队10多人被杀伤,其余的以山丘为掩体坚守待援。第三支队发现日军主力集结在二三百米远的一个小山头旁边。张开泰即令一大队一中队长林天民率部突到前沿阵地迎敌。激战中,林天民不幸中弹牺牲,副中队长梁居清继续指挥部队英勇奋战,打得日军无法向前推进。

正午时分,日军调集一个营兵力赶来增援,驻扎三亚的日军第十六警备区司令太田实也赶到山上指挥。出发前,他曾夸下海口说:“七天之内不剿灭第三支队,我决不下山。”

日军分兵三路,向第三支队阵地“分进合击”。张开泰指挥第三支队各部沉着应战,利用有利地形,层层阻击进攻之敌。日军的冲锋一次次被击退。战斗整整持续了一天,双方均有伤亡。黄昏时,日军发起了一次更加猛烈的攻击。战斗中,张开泰带领的支队部与两个大队失去联系,部队被打散了。梁启清、潘江汉分别带领各自的队伍在夜色的掩护下边打边撤,向山脚的丛林中撤退。

自以为占据上风的日军分成多路向丛林推进。一个留着卜丹胡子、手持指挥刀的日军军官带领一股日军搜索寻找第三支队的踪迹。“砰!砰!”一梭子弹从密林中射向日军,只见那个日军军官摇摆着身体倒了下去,当场毙命。被击毙的正是日军十六警备队司令太田实。黑眉岭战役毙伤日伪军100多人。第二天,日军派了五六辆军车匆匆把伤员和尸体运走。太田实的尸体运到三亚后,日伪军政人员用了一周时间轮番吊丧。这位日本警备司令曾经扬言要在七天之内消灭活动在黑眉岭一带的第三支队,不料却成了张开泰的手下败将,被消灭在海南岛的荒坡野岭中。此战,第三支队阵亡20多人,阵亡战士的遗体被掩埋在山林树丛中。

日军在黑眉岭被第三支队重挫后,这才知道黑眉岭一带有琼崖抗日主力部队,于是纠集了崖县、感恩、昌化、乐东四县的日伪军2000多人,采取“篦头发”的战术,对黑眉岭进行层层包围、搜索。

黑眉岭是一座海拔729米的高山。其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分别有松尖岭、只苗岭、田子岭和老包岭四座高山,五座山峰连绵起伏,方圆十多公里。

为了与敌人周旋,张开泰将部队化整为零,在茂密的山林里与日军“捉迷藏”。战士们三五人组成游击小组,时而潜入这处丛林,时而出现在那边山腰。敌人追来时,就钻进山洞隐蔽。敌人离去时,又绕到敌人的背后放几声冷枪,搅得日军晕头转向。艰苦的战斗持续了7天7夜,日军也付出了相当的代价。几天的游击战中,三支队打死打伤日军110多人。第8天,日军只好悻悻撤走。

日军7昼夜的“篦头发”战,第三支队牺牲了不少战士。张开泰也身负重伤。他为了不影响部队行动,要求战友将他掩藏在杂草丛中。三天后,当地下组织的联络员找到他的时候,他已经奄奄一息,伤口溃烂,各种虫子爬满了全身。

苦战7昼夜得以生还的指战员们,在日军撤离后,陆续下山集中。数天后,各个游击小组来到黑眉岭以南的山道村,与正在养伤的支队长张开泰会合。张开泰站在一块大石头上,他用沙哑的嗓子大声对大家说:“同志们,我们不应悲伤、难过,我们应该高兴,应该满怀信心。因为我们在7天7夜的激战中,挫败了敌人的阴谋计划,胜利地冲出来了,我们又重新走到一起来了……”黑眉岭战斗,张开泰镇定自若,指挥三支队和当地民兵,以少胜多,以弱胜强,以智取胜。此战,使张开泰名声大振。

第三支队从黑眉岭突围后,在山道村整补队伍,继续踏上东调征途。历经半年多的艰苦斗争,行程2000多华里,走一路打一路,驰骋大半个海南岛,终于在1942年初到达万宁县六连岭抗日根据地。

张开泰率第三支队的“小长征”,在政治上产生了很大影响。第三支队像一股铁流,冲破日军的层层封锁堵截,多次与日军交战,杀出一条血路,粉碎敌人妄图围歼抗日武装的阴谋。特别是黑眉岭一战,击毙日军警备司令的消息不胫而走,传到东南亚各国,成为轰动一时的新闻。

责任编辑: 王思畅

推荐阅读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5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966123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