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的危机处理与急救知识

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急性发作往往来势汹汹,其中急性心肌梗死的死亡率高达 30%,而约 40% 的患者因错过黄金抢救时间失去生命。

掌握冠心病急性事件的识别方法和急救技能,能在关键时刻为患者争取生机。

一、识别冠心病急症:身体发出的“红色警报”

冠心病的急性发作并非毫无征兆,其典型症状具有明确特征,区别于普通不适,需高度警惕:

(一)急性心肌梗死:最致命的“心脏警报”

1、典型胸痛:胸骨后或左胸部出现剧烈压榨性疼痛,如同巨石压胸,伴有窒息感、濒死感。这种疼痛通常突然发作,持续超过 20 分钟,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后无法缓解。

2、放射痛:疼痛可向左肩、左臂内侧蔓延,甚至达无名指和小指,部分患者表现为下颌痛、牙痛、背部或上腹部疼痛,易被误判为其他疾病。

3、伴随症状:同时出现大汗淋漓、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呼吸困难,甚至意识模糊。这些症状提示心肌细胞正在快速坏死,需立即干预。

(二)不稳定型心绞痛:心梗前的“预警信号”

与稳定性心绞痛不同(后者多在劳累后出现,休息后缓解),不稳定型心绞痛可在休息时发作,疼痛程度更重、持续时间更长(5-20 分钟),含服硝酸甘油效果不佳。

若近期心绞痛发作频率增加、诱因变轻(如平地走路即发作),或夜间频繁憋醒,可能是心梗的前期表现,需紧急就医。

(三)特殊人群的“非典型信号”

女性、老年人、糖尿病患者症状往往不典型:

女性可能以背部疼痛、气短、恶心为主要表现;

老年人常出现“无痛性心梗”,仅表现为乏力、意识模糊;

糖尿病患者因神经病变,可能完全没有疼痛,仅以呼吸困难或晕厥为首发症状。

二、黄金急救时间:分秒必争的现场处理

冠心病急症的抢救存在“时间窗”:心肌梗死发生后,每延迟 1 分钟,心肌细胞坏死就会增加,120 分钟内是抢救黄金期,60 分钟内为 “白金时间”。现场急救需遵循“呼救优先、科学干预”原则:

第一步:立即拨打急救电话(120)

拨打时清晰说明:“疑似急性心梗,地址×××,患者目前意识××,有无呼吸困难”,并保持电话畅通,按照调度员指导操作。

切勿自行驾车送医:约 25% 的心梗患者在送往医院途中发生心跳骤停,而救护车配备专业设备和药品,能在途中开展抢救。

第二步:让患者保持正确体位

若患者意识清醒,让其平卧或半卧位休息,解开衣领、腰带,保持环境通风,避免搬动或强迫其走动。

若患者出现呕吐,立即将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窒息。

第三步:按需用药,缓解症状

硝酸甘油:若患者既往确诊冠心病,且血压正常(收缩压>90mmHg),可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片(0.5mg),每 5 分钟 1 次,最多 3 次。若服药后疼痛缓解,可能是心绞痛;若无效,高度怀疑心梗。

阿司匹林:在排除出血风险(如无胃溃疡、未正在服用抗凝药)后,立即嚼服 300mg 阿司匹林(普通片),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阻止血栓扩大。注意:若患者对阿司匹林过敏,不可服用。

第四步:应对心跳骤停,实施心肺复苏

若患者突然意识丧失、呼吸停止、颈动脉搏动消失(触摸喉结两侧,感受不到搏动),立即启动心肺复苏(CPR):

让患者仰卧在坚硬平面,施救者双手交叉按压胸骨中下段(两乳头连线中点),深度 5-6 厘米,频率 100-120 次 / 分钟。

每按压 30 次,进行 2 次人工呼吸(捏住鼻子,嘴对嘴吹气,看到胸部起伏即可)。

持续操作直至急救人员到达,或患者恢复呼吸和心跳。

若现场有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立即按照语音提示操作:贴电极片→分析心律→按提示放电,电击可终止致命心律失常,大幅提高生存率。

三、医院救治:从急救到后续治疗

到达医院后,医生会根据病情采取针对性措施,核心是快速开通阻塞的冠状动脉:

(一)再灌注治疗:打通“堵塞的血管”

介入治疗(支架手术):通过导管将支架送入阻塞的冠状动脉,撑开血管恢复血流,是首选治疗方式。要求在患者到达医院后90 分钟内完成,时间越短,心肌挽救越多。

溶栓治疗:若无法在 90 分钟内进行介入治疗,可在发病 3 小时内(最迟不超过 6 小时)静脉注射溶栓药物,溶解血栓。但溶栓有严格禁忌证(如出血风险、近期手术史)。

(二)术后管理:预防复发

术后需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 + 氯吡格雷 / 替格瑞洛)、他汀类药物,控制血压、血糖、血脂,戒烟限酒,定期复查。

出现胸痛再发、呼吸困难、晕厥等症状,需立即返回医院,警惕支架内血栓或新的血管阻塞。

四、高危人群的预防:减少急症发生的关键

冠心病急症的预防比急救更重要,尤其是以下高危人群需主动干预:

(一)控制基础疾病

高血压患者将血压控制在<130/80mmHg,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7mmol/L,高血脂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1.8mmol/L(极高危人群)。

(二)避免诱发因素

戒烟限酒:吸烟会使心梗风险增加 3 倍,戒烟 1 年后风险可下降 50%;

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保持情绪稳定;

合理饮食:低盐低脂,每周吃 2-3 次深海鱼,减少动物内脏摄入;

适度运动:每周 150 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游泳),避免突然剧烈运动。

(三)随身携带“急救包”

冠心病患者应随身携带硝酸甘油、阿司匹林,以及注明病情和过敏史的卡片,外出时告知家人去向和预计返回时间。

冠心病急症的抢救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快速识别“胸痛、大汗、放射痛”等典型症状,立即拨打 120,正确实施心肺复苏,能显著提高生存率。对于高危人群,控制基础疾病、避免诱因、掌握急救技能,是降低风险的核心。

面对冠心病急症,“犹豫就是危险,行动才能救命”—— 每一秒的及时应对,都可能换来生命的延续。

责任编辑: 梁楠

推荐阅读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5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966123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