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的危机处理与急救知识
海南成美医院心血管内科主治医师 周素平2025-08-06 19:08:06
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急性发作往往来势汹汹,其中急性心肌梗死的死亡率高达 30%,而约 40% 的患者因错过黄金抢救时间失去生命。
掌握冠心病急性事件的识别方法和急救技能,能在关键时刻为患者争取生机。
一、识别冠心病急症:身体发出的“红色警报”
冠心病的急性发作并非毫无征兆,其典型症状具有明确特征,区别于普通不适,需高度警惕:
(一)急性心肌梗死:最致命的“心脏警报”
1、典型胸痛:胸骨后或左胸部出现剧烈压榨性疼痛,如同巨石压胸,伴有窒息感、濒死感。这种疼痛通常突然发作,持续超过 20 分钟,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后无法缓解。
2、放射痛:疼痛可向左肩、左臂内侧蔓延,甚至达无名指和小指,部分患者表现为下颌痛、牙痛、背部或上腹部疼痛,易被误判为其他疾病。
3、伴随症状:同时出现大汗淋漓、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呼吸困难,甚至意识模糊。这些症状提示心肌细胞正在快速坏死,需立即干预。
(二)不稳定型心绞痛:心梗前的“预警信号”
与稳定性心绞痛不同(后者多在劳累后出现,休息后缓解),不稳定型心绞痛可在休息时发作,疼痛程度更重、持续时间更长(5-20 分钟),含服硝酸甘油效果不佳。
若近期心绞痛发作频率增加、诱因变轻(如平地走路即发作),或夜间频繁憋醒,可能是心梗的前期表现,需紧急就医。
(三)特殊人群的“非典型信号”
女性、老年人、糖尿病患者症状往往不典型:
女性可能以背部疼痛、气短、恶心为主要表现;
老年人常出现“无痛性心梗”,仅表现为乏力、意识模糊;
糖尿病患者因神经病变,可能完全没有疼痛,仅以呼吸困难或晕厥为首发症状。
二、黄金急救时间:分秒必争的现场处理
冠心病急症的抢救存在“时间窗”:心肌梗死发生后,每延迟 1 分钟,心肌细胞坏死就会增加,120 分钟内是抢救黄金期,60 分钟内为 “白金时间”。现场急救需遵循“呼救优先、科学干预”原则:
第一步:立即拨打急救电话(120)
拨打时清晰说明:“疑似急性心梗,地址×××,患者目前意识××,有无呼吸困难”,并保持电话畅通,按照调度员指导操作。
切勿自行驾车送医:约 25% 的心梗患者在送往医院途中发生心跳骤停,而救护车配备专业设备和药品,能在途中开展抢救。
第二步:让患者保持正确体位
若患者意识清醒,让其平卧或半卧位休息,解开衣领、腰带,保持环境通风,避免搬动或强迫其走动。
若患者出现呕吐,立即将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窒息。
第三步:按需用药,缓解症状
硝酸甘油:若患者既往确诊冠心病,且血压正常(收缩压>90mmHg),可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片(0.5mg),每 5 分钟 1 次,最多 3 次。若服药后疼痛缓解,可能是心绞痛;若无效,高度怀疑心梗。
阿司匹林:在排除出血风险(如无胃溃疡、未正在服用抗凝药)后,立即嚼服 300mg 阿司匹林(普通片),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阻止血栓扩大。注意:若患者对阿司匹林过敏,不可服用。
第四步:应对心跳骤停,实施心肺复苏
若患者突然意识丧失、呼吸停止、颈动脉搏动消失(触摸喉结两侧,感受不到搏动),立即启动心肺复苏(CPR):
让患者仰卧在坚硬平面,施救者双手交叉按压胸骨中下段(两乳头连线中点),深度 5-6 厘米,频率 100-120 次 / 分钟。
每按压 30 次,进行 2 次人工呼吸(捏住鼻子,嘴对嘴吹气,看到胸部起伏即可)。
持续操作直至急救人员到达,或患者恢复呼吸和心跳。
若现场有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立即按照语音提示操作:贴电极片→分析心律→按提示放电,电击可终止致命心律失常,大幅提高生存率。
三、医院救治:从急救到后续治疗
到达医院后,医生会根据病情采取针对性措施,核心是快速开通阻塞的冠状动脉:
(一)再灌注治疗:打通“堵塞的血管”
介入治疗(支架手术):通过导管将支架送入阻塞的冠状动脉,撑开血管恢复血流,是首选治疗方式。要求在患者到达医院后90 分钟内完成,时间越短,心肌挽救越多。
溶栓治疗:若无法在 90 分钟内进行介入治疗,可在发病 3 小时内(最迟不超过 6 小时)静脉注射溶栓药物,溶解血栓。但溶栓有严格禁忌证(如出血风险、近期手术史)。
(二)术后管理:预防复发
术后需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 + 氯吡格雷 / 替格瑞洛)、他汀类药物,控制血压、血糖、血脂,戒烟限酒,定期复查。
出现胸痛再发、呼吸困难、晕厥等症状,需立即返回医院,警惕支架内血栓或新的血管阻塞。
四、高危人群的预防:减少急症发生的关键
冠心病急症的预防比急救更重要,尤其是以下高危人群需主动干预:
(一)控制基础疾病
高血压患者将血压控制在<130/80mmHg,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7mmol/L,高血脂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1.8mmol/L(极高危人群)。
(二)避免诱发因素
戒烟限酒:吸烟会使心梗风险增加 3 倍,戒烟 1 年后风险可下降 50%;
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保持情绪稳定;
合理饮食:低盐低脂,每周吃 2-3 次深海鱼,减少动物内脏摄入;
适度运动:每周 150 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游泳),避免突然剧烈运动。
(三)随身携带“急救包”
冠心病患者应随身携带硝酸甘油、阿司匹林,以及注明病情和过敏史的卡片,外出时告知家人去向和预计返回时间。
冠心病急症的抢救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快速识别“胸痛、大汗、放射痛”等典型症状,立即拨打 120,正确实施心肺复苏,能显著提高生存率。对于高危人群,控制基础疾病、避免诱因、掌握急救技能,是降低风险的核心。
面对冠心病急症,“犹豫就是危险,行动才能救命”—— 每一秒的及时应对,都可能换来生命的延续。
南海网版权声明:以上内容由南海网原创生产,未经书面许可,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或理由对上述内容的任何部分进行使用、复制、修改、抄录、传播或与其它产品捆绑使用、销售。如需转载,请与南海网联系授权,凡侵犯本公司版权等知识产权的,本公司必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电子邮箱:nhwglz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