腺样体肥大:不只是打呼噜,儿童成长的“隐形绊脚石”

深夜,孩子张着嘴,鼾声阵阵,甚至呼吸突然停顿几秒,让父母揪心不已;明明胃口不错,却长得比同龄人瘦小;乖巧的孩子不知何时开始,注意力难以集中,成绩下滑...这些看似不相关的信号,可能都指向同一个容易被忽视的源头——腺样体肥大。据国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约20%-30%的儿童受到腺样体肥大的困扰,它已成为影响儿童健康成长的常见“隐形杀手”。认识它、重视它、科学应对它,是守护孩子顺畅呼吸与未来发展的关键一步。

一、 认识咽喉“守护者”与“麻烦制造者”:什么是腺样体?

身份揭秘: 腺样体,又称咽扁桃体,是位于鼻咽顶部与后壁交界处的一团淋巴组织。它与我们熟知的腭扁桃体(位于口咽两侧)、舌根扁桃体等共同构成了咽淋巴环,是儿童免疫防御的第一道防线之一。

问题根源: 当反复的上呼吸道感染(感冒、鼻炎、鼻窦炎)、过敏(过敏性鼻炎)、或理化刺激(如空气污染、二手烟)持续刺激腺样体时,它就会从“守护者”变为“麻烦制造者”——发生病理性增生肥大。这种肥大通常在6-7岁达到顶峰,正常情况下在10-12岁左右逐渐萎缩退化。但病理性肥大若不干预,可能持续存在,影响深远。

二、 不容忽视的警报:腺样体肥大的典型症状

腺样体肥大堵塞了鼻咽部的“交通要道”,影响空气流通和邻近器官功能,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

鼻部症状:

持续性或交替性鼻塞: 这是最核心、最普遍的症状。孩子长期用口呼吸,即使在安静状态下也常张着嘴。

流粘脓涕: 鼻腔分泌物引流不畅,易继发鼻窦炎,导致鼻涕粘稠、色黄绿。

说话带“鼻音”: 如同捏着鼻子说话(闭塞性鼻音)。

耳部症状:

分泌性中耳炎: 腺样体肥大是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首要病因! 肥大的腺样体压迫或堵塞咽鼓管咽口(连接鼻咽和中耳腔的管道),导致中耳腔通气引流障碍,负压形成,产生积液。孩子可能出现:

听力下降: 像隔着一层水听声音,看电视音量越调越大,对呼唤反应迟钝。长期听力损失可能影响语言发育和学习。

耳闷、耳痛: 部分孩子会表达耳朵不舒服或有轻微疼痛。

耳鸣: 少数孩子会听到“嗡嗡”声。

睡眠障碍与呼吸问题:

打鼾: 响亮、持续的鼾声是重要信号。并非所有打鼾都正常,儿童打鼾需警惕!

睡眠呼吸暂停: 这是最危险的并发症!表现为睡眠中鼾声突然停止(呼吸暂停>10秒),随后因缺氧憋醒,发出喘息声或猛吸一口气。一夜反复多次,导致:

睡眠片段化、质量差: 孩子夜间翻来覆去、多汗、尿床、睡姿怪异(如跪着睡、脖子后仰)。

白天嗜睡、精神萎靡: 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脾气暴躁易怒、多动。

长期缺氧危害: 影响大脑神经认知发育,增加心血管负担,甚至可能导致肺动脉高压(罕见但严重)。

颌面部发育异常——“腺样体面容”:

长期张口呼吸是罪魁祸首!气流长期不通过鼻腔,破坏了口腔、鼻腔、颌面骨骼发育的压力平衡,可能导致:

上颌骨变长、硬腭高拱: 牙齿排列空间受限。

牙列不齐、龅牙(上切牙突出)、开唇露齿。

下颌后缩、下巴短小(“小下巴”)。

鼻翼萎缩、鼻唇沟变浅。

面容缺乏表情、眼神呆滞。 一旦骨骼发育定型(通常青春期后),这种面容改变极难逆转,需正畸甚至正颌手术矫正,代价高昂。

生长发育迟缓:

睡眠呼吸暂停导致的慢性缺氧和睡眠质量差,严重影响生长激素的分泌和正常的能量代谢。孩子可能表现为身高体重增长缓慢,比同龄人显得瘦小。

其他影响:

反复呼吸道感染: 鼻塞导致鼻腔加温加湿过滤空气的功能丧失,冷空气和病原体直接刺激下呼吸道,易引发气管炎、肺炎。

“鸡胸”或“漏斗胸”: 长期呼吸费力可能导致胸廓发育畸形。

食欲不振、进食慢、消化不良: 呼吸与吞咽协调困难。

三、 科学应对:腺样体肥大的治疗策略

保守治疗(药物治疗):

适用情况: 轻度肥大、症状不重(如偶有打鼾,无明显呼吸暂停)、无严重并发症(如中重度OSA、腺样体面容早期)、或年龄较小暂不适合手术、由急性感染或过敏诱发的暂时性肥大。

主要方法:

治疗鼻-鼻窦炎: 使用鼻用糖皮质激素喷剂(如糠酸莫米松、丙酸氟替卡松),疗程通常不少于4周,减轻鼻黏膜炎症水肿,改善鼻腔通气。急性细菌感染时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生素。

控制过敏: 合并过敏性鼻炎是常见诱因。使用第二代口服抗组胺药(如西替利嗪、氯雷他定)、鼻用抗组胺药(如氮卓斯汀)或鼻用激素。严重者需考虑过敏原回避和免疫治疗。

鼻腔护理: 生理盐水/海盐水鼻腔冲洗是安全有效的辅助手段,能清除分泌物和过敏原,减轻黏膜水肿,改善症状。每日1-2次。

白三烯受体拮抗剂: (如孟鲁司特钠)。对部分合并过敏性鼻炎和轻度OSA的患儿有一定改善作用。

随访观察: 保守治疗期间需定期复诊,评估症状改善情况、药物效果及有无并发症进展。

手术治疗:

适用情况:

腺样体肥大导致中-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长期、持续性鼻塞,经规范保守治疗无效。

反复发作的分泌性中耳炎、慢性鼻窦炎,药物治疗效果不佳。

已出现或高度怀疑进展为腺样体面容、生长发育迟缓、学习障碍等并发症。

四、 家长必读:预防与日常管理

积极防治上呼吸道感染: 注意手卫生,均衡营养,适度锻炼,接种流感疫苗等,减少诱发因素。

规范治疗过敏性鼻炎/鼻窦炎: 积极控制鼻部炎症,减轻对腺样体的刺激。

营造良好环境: 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流通,避免接触二手烟、粉尘等刺激物。使用空气净化器可能有帮助(尤其对过敏儿童)。

关注孩子呼吸与睡眠: 留意孩子是否有长期张口呼吸、打鼾、睡眠不安、呼吸暂停等情况。可用手机录像记录睡眠状态供医生参考。

作者: 海口市妇幼保健院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副主任医师 钟准
责任编辑: 符慧华

推荐阅读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5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966123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